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格力电器(00065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格力电器暴跌7%:收购格力钛是否利益输送?董明珠是否成为负面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21  格力电器内幕信息

来源 :雪球2023-12-21

  12月21日,凌晨1点40分左右,格力电器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净利润270亿元–293亿元,同比增长10.2%-19.6%。

  和业绩预增公告同时发布的另一则是对其受让格力钛股份交易的补充公告。

  亮眼的业绩却只换来2.24%的股价涨幅,而20日股价暴跌7%%的背后是市场对格力钛和董明珠挥之不去的担忧。

  我们一起来看看格力钛到底有什么秘密?当前的格力是不是捡漏的机会?

  当时的珠海银隆,在新能源领域风光无限:2011年获得首笔2.16亿元的投资,接连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2015年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高达4.16亿元,增长势头异常凶猛。

  董明珠提出再造一个格力,单靠空调显然不可能,于是盯上了当时火热的新能源,具体的公司就是珠海银隆。

  2016年3月,格力电器公布宣布计划重组银隆新能源,拟用130亿元来收购珠海银隆。

  格力的中小股东却认为这笔买卖不划算, 10月份召开的股东大会上给否掉了。也正是在该次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当场“发飙”称:“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同年12月,董明珠以个人名义,拉上王健林、雷军一共掏出了30亿元入股银隆,其中董明珠出资10亿元,持股7.84%。

  随后在2017年,董明珠又以个人名义两次增资入股,前后共“出资”23.4亿元,拿下珠海银隆17.46%的股权。

  2021年8月,3家公司在网上拍卖珠海银隆3.3619亿股,起拍价18.28亿元。

  格力电器也由此绕过中小股东,直接通过董事会拍板拿下了这批被拍卖的股权,再加上董将自己持有的银隆股权的投票权委托给格力,格力电器最终还是成为了珠海银隆的控股股东。

  所以在公告中,格力电器称“2021年,格力钛成为格力电器控股子公司”。

  但是大家想想,董明珠前后出资33.4亿,她真的有那么多钱吗?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很多,你只需要知道:董明珠动用了各种关系和方法,绕过股东大会,使得珠海银隆成为格力的子公司,董明珠把自己的财务和同盟都绑定在了珠海银隆身上。

  到2022年末,珠海银隆亏损1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9%。此时珠海银隆账上的净资产只剩下2.37亿元,与之对应的,格力电器18.38亿元的投资亏损17.55亿元。

  对于董明珠个人而言,珠海银隆也造成了自己的直接经济损失,董明珠以个人名义累计23.4亿元的投入,只剩下4138.65万,亏损超过20亿元。

  让董明珠这个一辈子经营企业倒大霉的人,叫做魏银仓。

  当年珠海银隆的核心资产是钛酸锂电池技术。从2015年的行业环境来看,钛酸锂电池是可以与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都处在同一起跑线,它们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很难直接判断谁能够代表新能源的未来。

  魏银仓承诺2017年产能3万辆,营收300亿元,是2016年营收规模的4倍。这对于急于为格力电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董明珠是难以拒绝的诱惑。

  虽然钛酸锂电池具有安全、耐低温、充电快、寿命长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只有磷酸铁锂的一半,而成本又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到三倍,随着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技术的成熟,即使在新能源客车领域,钛酸锂也越来越难拼的过磷酸铁锂电池。

  2017年,珠海银隆的营收87.52亿元,不到目标销量的三分之一,净利润则从2016年的8.36亿元直接缩水2.68亿元。

  2018年1月,银隆背后的问题和骗局被新任高层挖出。原董事长魏银仓及原总裁孙国华等通过关联交易侵占公司利益,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其后,作为股东的董明珠接管了公司,并公开举报魏银仓等人。

  2019年4月25日,银隆原总裁孙国华等6人被刑拘,但创始人魏银仓却早已经远走美国,逍遥法外。董明珠损失高达26亿元。

  珠海银银隆客车到2022年只卖出了1789辆客车,前三名的宇通客车、中通客车和苏州金龙分别有24892辆、8957辆和7741辆。

  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格力钛是一个大窟窿,而董明珠当初就是被骗了。

  但是不清楚出于个人原因,还是确实因为公司业务发展需要,12月19日晚间,格力电器公告称,拟通过受让12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格力钛约2.71亿股股份(占格力钛总股本的24.54%)的方式增持格力钛,交易作价约10.15亿元。

  我们看看本次交易前后格力钛的股权变化:

  

  交易结束后,董明珠及格力电器共持有格力钛72.471%的股权。

  另外,格力电器计划在未来十二个月内择机开展公司协议受让27.53%格力钛股份事宜,也就是说,格力电器最终吃下来格力钛的全部股权。

  按道理说,本次交易也就花了10亿左右,就算全部打水漂了,也没几个钱,为什么二级市场反应如此激烈呢?

  明面上看,截止2023年6月30日,格力钛基本上净资产清零,而且还在持续亏损中,负债更是高达242.45亿,资产的含金量尚未可知,大概率是一文不值的负资产了。

  

  但是真正恐怖的地方在于,董明珠竟然真的做到了,她从2016年持续努力到今天,终于让格力电器突破千万种困难,成功吃下来全部的珠海银隆。

  这意味着格力电器的公司治理结构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作为曾经的格力股东,我仔细回忆这些年董明珠的所作所为,公平点说,董明珠确实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当初的决策也是为了格力能够成功多元化转型,公司发展更上一层楼。

  但是有好心,未必意味着就一定有好的结果,满腔热情并不意味着就不会犯错。当董事长的权利大过天,意志坚定如钢,一旦判断错误,则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

  我并不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人,不是说今天格力钛发展不好,我去踩董明珠,如果后面格力钛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成为新能源的主流,今天我们是不是就要去歌唱伟大的企业家:董明珠?

  企业发展的草莽阶段,或许一个牛牛的领军人物非常重要,但是当企业规模大了,业务成熟了,做对固然很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要做错,尤其不要犯战略性错误。

  也正是从2016年的那次股东大会,董明珠走上了不归路,格力电器走上了下坡路,到了今天,格力电器只有1773亿市值,而美的集团市值为3654亿,两倍于格力电器。

  如何在听取别人意见和坚持自己判断,如果做好主营业务和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对董明珠,对格力电器,都是关键性命题,而对每一个个人,每一家企业都是有教育意义的。

  真正滑稽的是,这种思考绝不会有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范,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故事以后也会持续发生,在这个时候,可能切割负面资产是更好的选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