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盐湖股份(00079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盐湖股份”升级为央企,要一飞冲天了?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10  盐湖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华夏能源网2024-05-10

  开车走在215国道上,路过格尔木的时候,可以看见一条特殊的公路。

  这条公路长32公里,非常笔直,两边都是美丽的湖水,没有专门的栏杆,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浮桥。

  里面平滑如镜,在白云的映衬下,多数路基洁白如雪,俯身细看,全都是一粒一粒的湖盐,所以此路取名为“万丈盐桥”。

  这座桥,横跨“察尔汗盐湖”,边上还有非常多的“盐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飞禽走兽,有的像亭台楼阁,全都是盐水长时间结晶的盛况,堪称鬼斧神工。

  如此美若仙境的圣地,是非常值得去走一走看一看的。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也是世界第二大盐湖,这块宝地的耕耘者,就是今天要讲的“盐湖股份”。

  

  一、公司

  在70多年前,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诞生。

  广阔的神州大地,经过历史的洗礼,一切都百废待兴。

  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成为了头等大事。

  粮食的种植,离不开化肥,那个时候的化工技术在全球都是香饽饽,跟现在的产能过剩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我们没有经历工业革命,几乎没有工业技术基础,根本生产不出化肥。

  所以那个时候一点点可怜的外汇,大部分都用来进口化工设备,东北的化工基地就是这样来的。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钾肥”不好办,不仅是技术问题,连生产原材料都没有。

  于是从五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都在寻找钾矿。

  到1958年,终于在察尔汗盐湖这个不长草木,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地方,发现了我国最大的“钾镁盐矿”。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很快就成立了“青海察尔汗钾肥厂”,简称“青钾”。

  

  从各地抽调了5000位左右志愿者,开赴这块当时还非常贫瘠的土地,安营扎寨,用非常古老的方法,生产出了第一批钾肥。

  由于市场奇缺,此时的钾肥都不能叫供应,而是“支援”,无数双眼睛天天盼望的东西。

  所以青海钾肥厂发展速度奇快无比,每天都是在扩产能。

  重点是这里的钾元素含量非常高,储量更是无比的大,达到600多亿吨。

  所以钾肥厂每天挖的不是盐,而是黄金,比茅台的印钞速度还快。

  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产能也越来越大,上市当然是理所当然的。

  首先是盐湖集团亲自上市,然后1997年又把盐湖钾肥单独拿出来上市,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现在应该没多少人记得盐湖集团这家上市公司了,因为后来又被盐湖钾肥给反向吞并了。

  在资本市场驰骋二十年以上的老手,应该还记得盐湖钾肥这家公司。

  我一直记得开盘当天的股价就是8.88元这个吉利数字,记忆中好像就这家公司。

  这还不是重点,最疯狂的时候,价格居然涨到了超过480元,这可是翻了54倍。

  现在这些炒作出来的新上市公司,在盐湖钾肥面前都是小弟。

  

  但是吧,人总是容易在鲜花和掌声中迷失自我。

  看着业绩和市值表现都这么好,可能是飘了。

  盐湖集团就开始孵化老二、老三、老四...一长串,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开始效果好像也还不错,毕竟背靠“钾肥”这一个东西,就可以躺着赚大钱。

  后来国企改革的时候,觉得这样还是不行,所以高层要求他们重组一下,别搞得这么分散,管理也简单一点。

  无奈之下,盐湖集团只能与盐湖钾肥进行了合并,而且依然是用盐湖钾肥这家公司为主体,等于是吞并了母公司。

  本来这也正常,但是这个合并的操作方式,我至今都没看懂。

  按理说盐湖集团应该把旗下的那些相关产业的子公司都打包并入盐湖钾肥才对,可事实上并没有。

  而是这些子公司换了一个马甲,借壳“SST数码”之后,再合并进盐湖钾肥。

  想来想去,好像只有不想给原盐湖钾肥公司的股东送钱这个原因。

  合并之后,盐湖集团就没了,盐湖钾肥也改了个名字,就是今天的“盐湖股份”。

  原本这一切也都没问题,不管公司怎么经营,察尔汗盐湖就是一座金矿,老老实实守着金矿使劲挖就行。

  但是2010年之后,不知道怎么国内好像突然刮起一股“多元化”风。

  大量公司都痴迷于多元化,都好像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时尚。

  盐湖股份可能是觉得赚钱太容易了,不但搞多元化,还是大搞特搞。

  当时提出来的计划是这样的:

  “走出钾、抓住镁、发展锂、整合碱、优化氯”

  重点还是放在“镁、锂和钾”上面,所以叫打造“镁锂钾园”。

  正好与“美丽家园”谐音,真会玩!

  其实当时布局的远不止这5个元素,还有钠啊硼啊等等一大堆,没办法,察尔汗盐湖的资源实在太好了。

  可是资源好,那也得有那个精钢钻才行,否则就是负担。

  

  看那几年的资本开支,远远高于公司的经营现金流,简直花钱如流水。

  比如“镁”这个东西确实很美,但是投入太大了,盐湖股份花了400亿左右,终于把镁给批量化提取出来了。

  还有其他元素的商业化,都是砸进去大把大把的钞票。

  可是还没等到这一切开花结果,坏事就接二连三的到来。

  当年不好的陈年往事不提也摆,结果就是下面这张图。

  

  到2016年,归母净利润差不多就快看不到了,只有区区三个多亿。

  然后2017年的情人节,公司一个工厂起火了,美国几个月,另一个工厂又起火了,损失倒是都不大,但是停产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

  所以那一年规模净利润巨亏41.6亿。

  几十亿的亏损对于盐湖股份来说,还真不是不能承担,即便连续亏个几年都不成问题。

  但是2019年发生的事情关注的人应该都知道,那一年亏损459亿,勇夺“亏损王”的称号。

  而且是史上最大亏损王,市场一片哗然。

  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守着那么一座金山银山,怎么就会亏成这样?

  不过有些人就是天生命好,当然更得益于公司管理层的及时踩刹车。

  眼看窟窿越来越大,盐湖股份终于开始壮士断腕,除了“钾和锂”之外,其他产业通通砍掉。

  

  其中3块业务联通债务打包成了一个资产包,本来是想拍卖的。

  但是连续拍了几次都没人愿意接,最后还是“汇信资产”讲义气,如果30亿的价格还没人愿意要,那他就接了。

  结果真的就当了接盘侠,这还没完。

  资产是甩掉了,但是公司整体的债务问题,依然还没解决。

  于是紧接着又进行了增股,本来总股本是27.86亿,每10股增9.5股,差不多要翻倍了。

  不过增加的股份可不是送给原股东,这26.47亿新增股本,拿出25.76亿给了债权人,用来抵债,价格是13.1元/股。

  剩下的0.71股,就给了接盘侠“汇信资产”,价格更低,只有8.41元/股,算是补偿吧。

  总结来说,就是从原股东那抠出一半用来还债。

  这个事就算这样过去了,从此之后,公司就专注于氯化钾和碳酸锂这两块业务,经过前两年的休养生息,公司又越来越好了。

  这也是前段时间我把盐湖股份新加入我的《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的原因。

  二、业务

  盐湖股份主要业务就两个,氯化钾和碳酸锂。

  

  氯化钾是当家产品,非常成熟,产能500万吨/年,也没有新建产能。

  碳酸锂相对来说要小很多,产能3万吨/年,还有4万吨的产能预计今年建成。

  其实氯化钾这个东西,一直以来都是供不应求,我们的钾肥消耗量也一直都是全球第一,占比25%左右。

  我们一年需要用掉1200~1490万吨之间的钾肥,而且每年还要增长几个百分点。

  但是大家看下面这个图。

  

  现在我们每年都要进口600万~700万吨的钾肥,进口依赖度达到50%左右。

  原因就是我们国内的钾资源还是太少了,只有青海和新疆有。

  全球钾资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31%)、俄罗斯(21%)和白俄罗斯(11%),我们的占比只有10%。

  现在知道为什么说盐湖股份抱着一座金山吧,这东西太重要了,也太稀缺了。

  民以食为天,关系到粮食问题,这可不是其他常规工业品那么简单。

  除了大量进口保持很高的战略储备之外,自家的这点家底,当然更是宝贝疙瘩,价格是不可能低到哪去的。

  

  这是前几年国内的钾肥价格走势图,之前本来是一直比较平稳的,但是自从2021年俄乌那档子事之后,钾肥价格就大涨了一年,创造了历史高位。

  这也是2022年盐湖股份业绩这么好的原因,毛利率硬生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钾肥作为三大基础肥料之一,现在我们的耕地其实普遍钾肥不足,在施肥比例里面,比其他发达国家要低很多,但是没办法,只能省着点用。

  还有碳酸锂就太熟悉了,前几年新能源汽车带着锂电池狂飙,从2020年之后,价格没多久就翻倍了。

  

  这个n型加固盒走势非常夸张,到高位的时候突破60万元/吨。

  但是2023年之后,大量资本涌入碳酸锂行业,疯狂扩产,导致供大于求,价格蹭蹭蹭就降下来了,到去年的年底,价格已经跌破10万元/吨。

  关于锂电行业,前面刚详细写了两篇文章,包括固态电池也讲了。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很高了,未来会越来越慢,碳酸锂的价格压力依然会很大。

  但是盐湖提锂有个好处,虽然锂含量不是那么高,但是成本比较低。

  

  别看锂产品毛利率高达72.45%好像很高,其实是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的。

  未来的毛利率肯定还是会继续下降的,尤其是今年,锂电行业已经卷成这样了,全产业链都好不到哪去。

  但是再好不到哪去,也别那些锂矿公司舒服多了。

  三、业绩

  之前氯化钾和碳酸锂的价格都很好的时候,盐湖股份的业绩非常好,尤其是净利润连续翻倍了两年。

  但是去年的业绩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好了。

  

  去年营收216亿,同比下降30%。

  其实去年的氯化钾和碳酸锂的销量都有比较大的增长,无奈价格下跌太多了。

  

  去年氯化钾销量560万吨,同比增长13.33%,碳酸锂销量3.76吨,同比增长23.62%。

  但是这两个产品去年的价格都是下降的,钾肥主要是因为全球供应恢复后,突然冲击国内市场导致的价格压力。

  碳酸锂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因为需求有限,产能过大。

  而钾肥这个东西,有着特殊使命,虽然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但这是一个区间。

  首先价格不可能跌到很低,这不符合市场原则。

  然后也不会涨得太离谱,否则对粮食种植不利。

  但是今年一季度的价格不太理想,因为一季度进口量高达364万吨,同比大增30%。

  供应这么充足,导致钾肥的港口库存比较高,所以价格压力比较大。

  

  两块业务的价格都不理想,导致今年一季度营收27亿,同比下降42%,归母净利润9个多亿,同比大降57%。

  这个下降速度相比2023年,还有扩大的趋势。

  不过好在钾肥是有保底的,然后碳酸锂的成本又足够低。

  盐湖股份生产碳酸锂的方式,是先把卤水经过提钾之后,然后再把过滤出来的卤水进一步提锂,最后卤水又会储存起来。

  虽然盐湖里面的锂含量不是很高,但是本来就属于二次提取,所以成本特别低。

  现在即便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低于10万元/吨,盐湖股份的碳酸锂依然还能保持50%以上的毛利,这是非常大的优势了。

  但比较遗憾的是盐湖的资源太过重要,不可能特意为了提锂而消耗资源,只能使用生产完钾肥之后的老卤水。

  如果不扩大钾肥的产能,那就意味着碳酸锂的产能被限制了。

  按照公司现在的生产线水平,每年生产完钾肥后排出来的老卤水大概是2亿立方米。

  然后生产一吨碳酸锂正好大概需要2000立方米左右的卤水,也就是10万吨的产能。

  现在公司加上新建的产能是7万吨,还有3万吨的空间。

  未来肯定是会把这3万吨给补上来的,毕竟现在产能利用率高达100%,这么大的价格优势,当然供不应求。

  但是天花板也很明显,如果按照现在的碳酸锂价格,营收也就不会超过100亿,也就是50个左右的毛利润。

  除非再扩大钾肥的产能,否则的话在钾肥价格不出现2022年那种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盐湖股份的业绩基本上就锁定了。

  四、总结

  前几天盐湖股份发布了这样一个公告。

  

  虽然公告里面说可能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目前还正在磋商中。

  但是这种公告既然发出来了,其实就意味着谈得差不多了。

  意思是盐湖股份要从国企升一个等级变成央企了。

  这个事情对于普通公司倒没什么,但是盐湖股份之前甩掉负资产的时候,似乎有不少后遗症。

  这个事情比较敏感,就不细讲了。

  成为央企之后,管理上会顺畅很多,至少要解决分红这个问题。

  否则账上那么多钱,就是分不了红,这总归有点不真实的感觉。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