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钱江摩托(00091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不一样的国产,不一样的钱江摩托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2-30  钱江摩托内幕信息

来源 :刘润2022-12-30

  11月10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

  本届进博会,共有来自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的3617家企业参展。而在进博会的一角,国家会展中心2.1汽车展区,出现了这样一幕:

  中国品牌钱江摩托,携旗下品牌Benelli与豪华摩托车品牌MV Agusta联袂参展,引起了意大利驻上海总领馆安缇雅女士的注意。

  

  你可能知道,钱江摩托是一家以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以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为主业的企业。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国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里,钱江摩托已经连续十余年做到了销量第一。

  我们对摩托车充满好奇。但作为一个商业公众号,我们更好奇的是,在摩托车这个行业里,钱江摩托是如何一连十年取得好成绩的。

  刚好,我们找到了一个机会,和钱江摩托的同学聊了聊,也问了很多问题。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然后呢?有什么秘籍吗?

  钱江摩托的同学说,哪有什么秘籍,都是脚踏实地的笨功夫。

  昨天,是从技术入手,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国货;今天,是从产品入手,抓住国潮崛起的趋势,推陈出新;明天,是从用户出发,依靠打造国牌的逻辑,未雨绸缪。

  昨天,今天,明天。技术,产品,用户。国货,国潮,国牌。

  有意思。能展开讲讲吗?

  好。那我们就从国货开始讲起。

  

  昨天,为什么要从技术出发,做好国货?

  是为了真正的利润。

  什么意思?

  在今年的年度演讲中,我们分享了一个“本价值”模型。

  假如,你做了一种化肥。所有成本加在一起是每斤1块钱,而1斤化肥,可以带来2块钱的收成。这2块,就是“值”。那么,你打算把这种化肥的售价定在多少?10块钱,可以吗?当然可以。定10块,就是“价”。

  请问,10-1=9块,这9块钱的差价,是真正的利润吗?

  从财务角度来讲,是的。从商业角度来讲,不一定。

  因为这9块钱的差价,可能是来自供需失衡的“红利”。但是很快就会有人发现,1块钱生产的东西,居然可以赚9块钱。那就一定会有新人杀入市场。只要他愿意卖8块钱,就有优势。

  这就打响了价格战的第1枪。

  别人卖8块,你卖10块。这个时候,你也只能跟着降价,降得比他更低,你才能卖出更多的商品。于是,你也开始降价,对手又跟着降价。最后,会降到多少呢?

  我猜,会降到只剩10%的利润。你一算,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就要亏本了。你的对手也说,不能再降了,再降我就不干了。

  于是,你们的价格最终稳定在1块1。利润,就从9块,变成了1毛。

  那么,这1毛钱,总是真正的利润了吧?

  其实,依然不是。因为就在你们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一定会有第三个人,带着更好的化肥入场,实施降维打击。什么是更好的化肥?成本依然是每斤1块钱,但1斤可以带来10块钱的收成。售价,就可以定在2块、3块、4块。

  用3块钱,换来10块钱的收成,这就叫做:“高性价比”。把1块钱成本的化肥,卖到4块钱,这就叫做“高毛利”。

  这3块钱的差价,才是真正的利润。利润,来自于没有竞争。

  提高价值,靠创造;降低成本,靠努力;纯粹的价格调整,是一场你和消费者之间的零和博弈。

  而这场零和博弈,恰恰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公司的缩影。

  比如,家电行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迅速腾飞,消费者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有了迫切的新需求。换句话说,家电行业的供需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于是,很多刚刚进入家电行业的公司,通过代工的方式,很快就能赚到钱。

  不能否认的是,代工的生产效率极高,彩电、洗衣机、冰箱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但很快,越来越多的公司杀入市场,消费者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小,家电公司的库存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怎么办?降价。而且是一降再降。

  九十年代,面对着洋货的冲击,不少中国电视机公司,甚至要以一种“毛利25%,降价30%”的姿态下场厮杀。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作为“新兴行业”的摩托车行业,诞生了。

  1978年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大部分兵工企业开始将摩托车从军用转为民用。1979年,中国嘉陵集团第一辆 CJ50摩托车进入市场,宣布了中国民用摩托车行业的诞生。随后,一大批企业先后加入了进来。其中,也包括钱江。

  想在这么卷的市场中,抓住确定性的机遇,核心抓手,其实不在价格上,而是在成本和价值上。核心做法,就是三件事:第一,把价值右移;第二,把成本左移;第三,换一条本价值曲线,抓住全新的需求。

  钱江摩托的同学说:“我们选择了自主制造的道路。”

  一方面,进口大量的流水线、零部件、生产设备。不走从低端生产开始的传统老路了,第一款车,就定位在当时技术难度还比较高的250CC排量。

  半年之后,第一辆摩托车西湖牌250-B成功下线。我们用质量更好的摩托车,打出了一些知名度。

  这就是把价值右移。

  另一方面,提升核心技术。对当时的中国摩托车行业来说,进口的产品技术都很先进。但是,总不能一直用人家淘汰下来的东西吧。

  于是,我们开始把自己的一些研发基础,和引进过来的设备技术结合起来,一步一步实现替换。

  1996年,“浙江温岭摩托车总厂”正式更名为“浙江钱江摩托车有限公司”。两年之后,我们引进了美国航天减摩技术,和自己的研发基础做了结合。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又陆续开发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新产品,依靠品质赢得了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可。

  到了2005年,我们自主研发探索了10年的FAI电喷技术终于发布了。当时,行业里还有过这么一种说法:这是终结了摩托车的化油器时代,把中国摩托车行业推进了电喷的新时代。

  同一年,钱江全资收购了意大利百年摩托车制造企业Benelli(贝纳利),这也是中国摩托车行业跨国收购的先例。国内摩托车大排量技术开始破冰,Benelli也成为了钱江技术开发和拓展欧美市场的前沿基地、对外窗口。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用上自己的核心技术。

  这就是把成本左移。

  这就是昨天,是从自主技术入手,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国货。

  

  今天,为什么要从产品出发,推陈出新?

  因为国家文化势能,带来了新人群。

  什么意思?

  2012年,李宁异军突起;2019年,安踏出现在全球Top 20时尚产业榜单上;小米家居深受欢迎;完美日记火遍全网。

  国货,正在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潮。

  为什么?因为国家文化势能。

  经济增长、国力增长,带来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这份自信会体现在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上。比如,当西方强大的时候,全世界都喝咖啡。当中国强大的时候,全世界都喝茶。最终,这份自信会潜移默化地赋能品牌。

  今天,我们不再单纯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甚至会因为抢到了某款国产手机、国产球鞋而欢喜不已。

  这就是国家文化势能。

  而在国家文化势能的洗礼之下,新人群,长大了。

  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刘德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天他去吃麦当劳,点完餐之后,服务员小姑娘抓了一打餐巾纸给他。不是一两张,是厚厚的一打。

  这让他当天晚上激动的,一宿没睡着。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的人,考虑价格,考虑质量,考虑节约。你来一个人,就给你一张纸。你来两个人,那一张纸撕开变成两张。现在的年轻人,给一打。他们物质条件更好了,许多已经没有了贫穷记忆。

  所以这一代人长大之后,他们的消费习惯很大程度发生了改变。为自己喜欢买单,为颜值买单似乎成为了年轻人的消费标签。我们这代人很多不理解、甚至看不惯的东西,却是新世代人的日常。

  人群发生变化之后,产品自然就要改变了。

  新产品,一定是为新人群、新场景而设计的产品。这个产品,要有颜值,要有新奇的功能,要能满足特殊场景。

  谁能真正理解变化,做出符合洞察的产品,就能快速打开市场。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北京报考摩托车人数120028人,占当地驾考总量的45%左右,而且女性报考人数增加明显,占到总报考人数的近一半。

  而这些新增出来的摩托车群体中,大部分都不是当年的那些摩托车爱好者,而是此前没有摩托车骑行经验的90后00后。在实用、耐用的基础上,他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展示,和对自我的表达。

  相比于当年的“交通工具”,在他们眼中,摩托车更像是一种特大号的“玩具”。

  这就是变化。

  摩托车,光有代步的功能,不够。有没有性能更强大的,有没有更具设计感的,有没有能兼具社交属性的?

  就这样,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性能更好、玩乐属性更强的中大排量产品,成为了摩托车行业难得的纯增量市场。

  在这个背景之下,钱江摩托推出了以“国潮机车,骑魂出道”的子品牌,QJMOTOR。

  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大排量摩托车异军突起,产销分别为21.15万辆、22.22万辆,同比增长40.56%、46.59%。

  可是,新人群的消费需求膨胀得这么快,QJMOTOR能跟得上吗?

  钱江摩托的同学说:“QJMOTOR每个月至少要出1款新车型。2022年,截止到今天,已经推出了近20个新款了。”

  20个新款,怎么做到的?要知道,从一个螺丝钉到整台发动机,从零件入厂到量产面市,从设计草图到最终推出,一台摩托车的“从无到有”,是有一个漫长周期的。摩托车行业的平均出新速度,大概是在一年10台左右。

  提前调研,集中力量,下笨功夫。

  钱江摩托相关负责人说:“今天的这些新款,其实在2-3年前,就已经有详细的设计图纸了。”

  

  有些车型,爬坡的能力更强;有些车型,油耗更低;有些车型,续航能力更强......甚至针对不同驾驶技术的消费人群,还有座椅高低的差别。各种各样的车型设计,都做出来。

  然后呢?通过市场调研,看看消费者对哪些需求的呼声更高,再加上一些出于过往经验的预判,排出投入生产的车型优先级。

  不做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工作。敲定一款,就以量产面市为目标,集中力量去做。

  这样一来,我们反倒更有充足的时间,打磨产品。

  和钱江摩托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的京东,其摩托车业务负责人也试图分析过钱江摩托“推新超速”的背后原因。

  他说,第一,是钱江在发动机核心技术能力方面的突出优势,这让他们在排量设计上,有了更大的空间;第二,是钱江摩托多年发展沉淀下来的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第三,是产品销量的持续保障,反推了新品的开发和上市。

  据了解,2021年,钱江摩托在中国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做到了11.13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6.58%。2022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是8.2万辆,同比增长68.36%。

  这就是今天,是从产品入手,抓住国潮崛起的趋势,推陈出新。

  

  明天,为什么要从用户出发,未雨绸缪?

  是为了沉淀成为更有价值的品牌。

  什么是更有价值的品牌?

  我们说,好的品牌是一个容器,里面装着消费者的“了解、偏好、信任”。

  举个例子。

  你去逛家电商场,看中一台海尔的冰箱,耗电量、容量、大小都符合你的要求,价格2000元。你刚要买,一个售货员冲过来,“千万别买,海尔的冰箱都是我们代工的。我推荐你买这台,耗电量、容量、大小,甚至材质,完全一样。我们只卖1500元,买我的吧”。

  你会买哪一台?

  我会买海尔的。为什么?因为,售货员说两款一样就真的一样吗?为了判断它俩是不是真的一样,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然后基于了解产生信任,基于信任产生偏好。这个过程,就是我买那台没有品牌的冰箱的交易成本,估计花费的金钱、时间,800元都打不住。

  而海尔通过这么多年的运营,把我的“了解、偏好、信任”都装进了这个叫“海尔”的品牌容器里。我看到这两个字就直接产生“偏好”,虽然贵了500元,但是相对于无牌厂家的800元交易成本,还是便宜的。

  被优先选择,就是品牌的价值。从了解、信任到偏好的成本越低,这个容器的价值就越大。

  不能被优先选择的不叫品牌,叫商标。

  钱江摩托的同学说:“未来的摩托车市场,有可能会出现两种饱和的情况。”

  一种,想要买到摩托车的消费者,大多已经得偿所愿,这是需求量上的饱和。另一种,摩托车市场是一个天然趋向于分散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份额越来越稳定,这是占有量上的饱和。

  换句话说,就是消费者不着急、有的选。怎么选?当然是优先选择好品牌。

  这就意味着,要从用户出发,赢得他们的“了解、偏好、信任”。

  但,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了解。

  什么是了解?洗发水用完了,买什么洗发水好呢?有头屑,买海飞丝;头发不柔顺,用飘柔;烫染损伤,用多芬。这些广告语,不需要思考,它就在你的脑子里,你会脱口而出。

  说明宝洁在“触达用户”上面花的钱,可能是巨大的。这是因为它要在众多品牌中间,让你了解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我。

  而在“触达用户”这件事上,过去的摩托车行业,有着硬伤。

  线上,缺乏一个可以综合性看车的触点。线下的销售触点,又很难做到车型齐全。消费者想看实车,常常是要跑个大老远。看完一家不满意,或是没找到想看的车型,又要转场去另一个触点。这样一来,连经销商触达用户都特别费劲,更不要说厂家了。

  怎么办?

  前面提到过的京东,正在成为钱江摩托的关键触点。

  在今天,线上消费已经成了用户的一种非常普遍的习惯。而京东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8亿人。在京东二轮出行,用户可以通过“车型库”查阅各种车型的价格、参数、口碑等等产品信息。每个月,仅仅是摩托车品类的浏览量就超过了300万。反过来,钱江摩托又可以丰富京东二轮的品类。

  因此,钱江摩托在2021年推出子品牌QJMOTOR之后,4月份的首次触网,就是在京东开出首家店铺。从那以后,钱江摩托的多款新品,都选择了在京东首发。一年间,QJMOTOR迅速跻身摩托车头部品牌行列。而京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今年,双方进一步加深了战略合作。QJMOTOR鸿系列产品,又一次选择了京东首发。依靠着京东快速的市场信息反馈,双方可以共同推进定制车型。同时,也可以基于线下维保服务网络,开始探索未来共建共享的模式。以及,在服务用户层面,双方还围绕着“京东白条”的分期支付,展开了金融合作,围绕着京东摩托车自营标准,推进了“0元代上牌”、“免费送车上门”等等合作服务。

  这就是,触达用户,丰富品类,合作共赢。

  其次,偏好。

  什么是偏好?光好看,是产生不了情感的,偏好是基于一种文化、情感的链接。

  如果对球鞋有一定涉猎的话,你大概知道,在球鞋领域,有一个Retro(复刻)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把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某一款球鞋,重新量产发售一次。甚至,很多已经遗失了模具,或是在工艺上很难再做到和当年一模一样的鞋款,还会成为一批又一批球鞋玩家心中的遗憾。

  说了半天,不就是过季球鞋吗,至于吗?

  至于。虽然,复刻球鞋这回事,被不少人认为是一种割韭菜的行为。但不能否认的是,对一些鞋迷来说,某款球鞋的背后,可能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一段故事。就像,买回童年玩具一样。

  那摩托车呢,要怎么成为文化、情怀、故事?

  今年3月,钱江摩托参加MotoGP Moto 3组别赛事。4月,又发布了QJGP(中国车手培养计划)。据说,2023年,钱江摩托还将继续发力世界顶级摩托车赛事 MotoGP,并继续致力于把世界顶级的摩托赛事文化引入中国,培养中国的文化热土。

  

  摩托车,也可以像球鞋一样,通过赛事输出、选手培养,建立起与用户文化、情感的链接。

  最后,信任。

  什么是信任?同仁堂有一句话,叫“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么多年来,同仁堂为什么要坚持恪守这句古训?

  就是要建立起用户的信任。要让用户相信,买它不会错。在那么多药面前无从选择的时候,就买同仁堂,不管多少钱,买它。

  而这种信任,是要靠时间和大风大浪堆出来的。

  是要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选一条难而正确的“自主制造之路”,而不是低端技术的“捷径”;是要在国潮的浪潮之上,下脚踏实地的“笨功夫”,而不是做不走心的“擦边国潮”;是要在商业的起点之处,坚定地做一个装满用户“了解、偏好、信任”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啃老本的“商标”。

  这就是明天,是从用户出发,依靠打造国牌的逻辑,未雨绸缪。

  最后的话

  昨天,今天,明天。技术,产品,用户。国货,国潮,国牌。

  这是钱江摩托走过的道路。也是很多老牌国产走过的道路。

  这条路很长,很难走,很多十字路口。

  十字路口前,倒下了不少雄心勃勃的人。

  为什么?

  因为这个十字路口,通常不是一条“正确的路”,和一条“错误的路”。

  这样的选择,并不困难,我们都会选择正确的路。

  摆在我们面前的,通常是一条“正确的路”,和一条“容易的路”。

  容易的路,那么诱人,那么舒适,那么驾轻就熟。

  正确的路,却是一条又窄、又远、又曲折的道路。

  怎么选?

  钱江摩托的选择是,下笨功夫,走正确的路。

  

  请你相信,虽然这条路坎坷颠簸,荆棘丛生。但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祝福钱江摩托。

  也祝福正在路上的你。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