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云南旅游(00205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火热的云南旅游,冻结的“云南旅游”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3-30  云南旅游内幕信息

来源 :凤凰网2023-03-30

  时隔三年,云南旅游终于又火了起来。

  继《去有风的地方》播出之后,云南再次回到大众视线中,成为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云南旅游预计人次居全国第一。

  然而,云南旅游的火爆与这家以“云南旅游”(SZ:002059)命名的上市旅企似乎并无关系。由于疫情影响,云南旅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连续亏损之后,不仅陆续转卖旗下核心资产,甚至还因为股权纠纷始终未决收到《限制消费令》。其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云南旅游2022年度扣非净亏损在1.4亿元至2.8亿元之间,而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扣非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元、1.66亿元、9966.72万元、3.06亿元。

  云南旅游已重回高光时刻,经历了连续亏损的“云南旅游”还有机会吗?

  01

  云南旅游的火爆

  和“云南旅游”并无关系

  云南旅游前身为世博股份,系由世博集团2000年12月设立的控股子公司,作为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的经营主体。2006年,该公司走向上市,当时的发展目标为:将世博园及周边地区打造形成“以世博园的观光休闲旅游为根本,以世博生态社区的旅居度假为核心”的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旅游服务的旅游片区。

  年报显示,世博园在2006年的门票收入为6630.02万元。此后,便开始向文旅地产转型。然而,旅游综合体规划迟迟未见落地,且世博园景区收入一直呈下降趋势,后世博集团有意将公司作为整合旅游及配套业务的平台,2010年更名“云南旅游”,同时开始拓展园林园艺业务。

  2016年,华侨城集团投资重组了世博集团和云南文投集团。此后几年,公司持续变卖地产业务和园林业务,同时收购华侨城集团、世博集团的旅游资产。

  其中,2019年6月,云南旅游受让华侨城集团等持有的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同年,云南旅游又先后花费2.91亿元收购了云南世博投资有限公司的云南世界恐龙谷有限公司72%的股权。

  对于文旅科技和云南旅游重组整合一事,云南旅游曾召开重大资产重组说明会,时任云南旅游董事、总经理孙鹏表示,重组主要是为了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做强做优做大上市公司平台。孙鹏称,通过本次交易,云南旅游的业务模式将趋于丰富、完善,上市公司将结合文旅科技的技术能力,对现有景区进行优化改造,实现由传统景区的观光型向休闲娱乐型体验的转型。

  公告截图

  戏剧性的是,2020年,云南旅游又将其子公司云南世博园艺以2.6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世博旅游控股。对于世博园的出售,云南旅游没有做过多解释,但在董事会审议议案时,董事鲁宁还是投出了反对票。反对理由为:云南旅游是昆明世博会的产物,公司主营业务为景区景点的投资、经营和管理等。虽然近几年因旅游行业变化和华侨城集团收购云南旅游后影响,云南旅游在寻求业务转型升级调整,截至目前,云南旅游“十四五”规划尚在审批中,本次将云南旅游主营业务核心板块云南世博旅游景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对外转让,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存在影响。在对上市公司未来战略定位不明晰的情况下,不建议开展此操作。

  实际上,云南旅游股份抛售的旅游资产不止世博景区运营公司,北京产权交易所数据显示,2022年7月份,云南旅游连续挂牌转让旗下公司股权,包括:云南省丽江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49.53%股权、丽江云旅旅游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迪庆云旅旅游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大理云旅旅游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股权出售总价约1071万元。

  不仅如此,凤凰网旅游还发现,同年11月,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滇西旅游环线项目资产出售公告,云南世界恐龙谷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禄丰县的资产将以3996万元的底价挂牌出售。

  至此,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旅游文化科技、文旅综合体运营、旅游综合服务。

  随着旅游资产的不断剥离,云南旅游已经不能算作一家旅游型企业,如今的局面,与最初华侨城声称的进入云南做资源整合的初衷,似乎已然背道而驰。

  产业经济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于云南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看好,他坦言:“从云南旅游的核心资产布局来看,地域上云南旅游的火爆与这家上市企业而言并无太大关系。”

  文旅行业分析师周海涛则认为,云南旅游业务复杂,且多年来核心业务几经调整,先后从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经营主体的身份延伸至房地产、旅游综合服务、园林园艺业务等,但都遇到各种不同问题,转型之路并不顺利,直到被华侨城集团间接控股,才再次聚焦旅游主业,并增加文旅科技这一稍具盈利能力与前景的业务。“但沉疴痼疾难一时治愈,且核心业态转型也需要时间去内部消化调整,随着旅游市场加速恢复,相信云南旅游的业绩表现也有望‘回春’。”

  02

  “遗忘初心”

  云南旅游把自己搞丢了?

  云南旅游上市之初,其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经营管理的世博园,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A1级博览会会址,也是历届世博会中唯一在会后把整个会址以及全部配套设施整体保留并转为企业化经营的园区。世博园内的景观都是由参展各国、各省自己设计和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其国际性、原创性、文化性是其他景区景点所没有的,在国内和国际上也绝无仅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博园的文化内涵将会更加深厚,不会与云南省内和国内其他旅游景区形成同质性竞争。”

  通过招股书中的内容,世博园对于初期的云南旅游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世博园的“风光”并未能持续太长时间,2010年,云南旅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公司在当年年报中表示“世博园产品老化、创新不足、吸引力衰减、市场开发不力、接待和服务质量下降等原因,致使入园游客数量和门票收入大幅下滑,创下了开园以来下滑幅度之最”,而当年世博园运营收入为4033.47万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样的局面持续恶化。针对世博园面临的困境,云南旅游也曾积极努力去改变现状。2006年年报披露显示,云南旅游投入了4500万元打造世博园“三江并流”漂流项目;2011年年报显示,为打造世博会议中心中国馆项目,云南旅游专门设立子公司昆明世博会议中心有限公司和昆明世博运动休闲有限公司,总投资4197.36万元。这些操作效果并不理想。

  “20年后的世博园今非昔比,难以改变花卉园艺等项目产品功能单一、脱离市场需求的窘境。”有业内人士曾向媒体表示,世博园曾经是云南省的“门面景点”,每年运营维护需要很高的成本。

  2022年上半年景区仅实现盈利67.50万元,而在这之前的一整年(2021年)景区全年净利润盈利为26.87万元。

  对于世博园的出售的原因,数据已然是最好的解释。周鸣岐告诉凤凰网旅游:“很多时候,上市企业出售持续亏损的业务只是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美观’。”

  根据年中报,2022年1至6月份,云南旅游的营业收入构成为:旅游文化科技板块占比65.8%,旅游综合服务板块占比21.96%,文旅综合体运营板块占比12.24%。而根据云南旅游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云南旅游2022年度扣非净亏损在1.4亿元至2.8亿元之间,而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扣非净亏损分别为1.87亿元、1.66亿元、9966.72万元、3.06亿元。

  从云南旅游自身业务发展角度,文旅科技业务已经成为其营收的主要贡献者。然而,从账面来看,作为云南旅游唯一盈利的业务,这根“救命稻草”的“输血”似乎也只是九牛一毛。更有媒体发现,2021年云南旅游前五大客户中有三家为其关联方。2020年,襄阳华侨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肇庆华侨城小镇文旅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分别位列云南旅游主要客户的第三至第五位,均受最终控制方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控制。而上述三家公司合计占云南旅游年度销售总额的12.41%。

  周鸣岐对云南旅游目前的境遇表示惋惜,“云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云南旅游近几年的在文旅实业上的发展基本属于停滞状态,非但没能把握住核心优质资产的运营,如今只能成为他人的‘壳’,实乃憾事一桩。”

  03

  聚焦主业

  文旅科技之路能否行得通?

  尽管经历了连续亏损,云南旅游的态度仍然较为乐观,其在业绩预告中称:“随着业务拓展效果在2023年的显现,策划设计类业务盈利情况将得到相应改善。”然而,在文旅行业复苏、一切向好发展的背景下,其聚焦的文旅科技主业真的能撑起未来的发展之路吗?

  从行业总体情况来看,中国游乐设施制造的整体科技水平还有待提升。当需要购买大型游乐设备时,国内的主题公园仍然倾向选择海外的知名品牌,因为安全系数更好,更有保障。

  “但海外采购的代价很大,一款进口的过山车需要花费上亿元,这一项费用足可以在国内购买多台同类型的设备,如此看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国内市场还是存在很多机会,这亦是华侨城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板块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

  然而,盯上这块“蛋糕”的不仅仅是文旅科技,国内市场上,华强文化、长隆集团、艾特凡斯等企业也依托国内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不断拓展国内市场。

  根据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的分析,文旅科技是国内少有的能提供主题公园及相关旅游科技产品的策划、设计、开发、研制等业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是云南旅游业务板块中的一个亮点,它既有元宇宙的概念,又有游乐科技的概念,在国内这一板块的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竞争力。“另外,文旅科技和华侨城旗下欢乐谷集团亦有很强的协同效应,以恐龙谷二期为例,其中很多文旅科技的应用、系统的开发、包括IP的运作,目前来看都非常成功。并且,这些试点项目一旦成功,将会很快在市场上找到切入点。”

  “旅游行业正在逐步复苏的阶段,云南旅游作为云南这么一个大型目的地的上市公司之一,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尽管,云南旅游的整体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它的决策还是紧跟着华侨城集团的步伐来走,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认为它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杨彦锋指出。

  周鸣岐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表示:“文旅科技的主要业务是游乐设备供应商,目前尚在盈利是依靠的大多数华侨城旗下的关联交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若没有独特的产品技术支撑,未来发展有可能受限。”与此同时,他认为,随着华侨城高负债、巨额亏损、裁员以及各地项目资金链出现问题,华侨城自身文旅开发项目的扩张会放慢,对游乐设备、主题乐园建设的需求会减少,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对相关设备的采购。而云南旅游作为华侨城旅游园区策划设计、游乐设备和主题乐园建设的供应商之一,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