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与迪士尼公主齐名的常年在逃物种,獐子岛扇贝的恶名从未脱离过大众的视野。
在渤海与黄海交界的獐子岛处,异世界的冷水团总会在每年的10—11月按时来到此地,驱走养殖池里的扇贝兄弟。
虽说A股的股民们从不失慷慨大度,但对企业们也都有着基本的底线——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2014年—2019年,“稳定受灾”的獐子岛扇贝,把“生不见肉,死不见壳”的把戏连续玩了6年,无数次挑战股民极限后,终于被证监会认定财务造假、信披违规,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了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只是大伙儿没想到,在销声匿迹一年有余后,獐子岛扇贝又一次借“自然之力”强势回归。
1月17日,互动易上有网友向董秘提问:汤加海域火山喷发是否会导致大量太平洋扇贝涌入公司海域避险?公司有无应急预案迎接这部分扇贝的到来,或主动吸引部分南太平洋优质扇贝资源到公司海域,以此提振公司规模效益?
本是几句玩笑般的提问,却愈传愈真。报道称“由于汤加火山喷发和海啸,大量太平洋扇贝涌入獐子岛。”
1月18日,A股开盘后獐子岛盘中涨停,报4.26元/股。獐子岛股价为何涨停,有人认为是“预制菜”的概念持续火热,獐子岛维持了上涨趋势而已。但也有人认为,是市场借“汤加火山喷发扇贝涌入獐子岛”的消息炒作导致。
1月18日下午,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的獐子岛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相关传闻不实,公司管理层未接受上述问题的任何相关采访、回复,公司保留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而在想到与大盘竞跑多年的自己,却在这群双壳纲的物种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时,向来难以知行合一的股民们终于在养殖池前完成了这场思维与实在的统一——蚌埠住了。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此次獐子岛涨停不排除背后有庄家炒作的可能。“庄家炒作,散户跟风,典型的羊群效应。”田轩解释道,“庄家短线操作,赚了就走,最后还是割韭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田轩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本来就是各方博弈的场所,什么情况都会出现。“只不过我们现在以个人投资者(散户)为主的市场更容易出现一些奇葩现象罢了。在相对成熟的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去年美国游戏驿站的例子,就是散户‘起义’对抗机构)。”
对于在类似事件中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田轩表示,“短期来看,需要依靠投资者教育来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长期来看,还是应该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使散户逐步退出,然后通过机构来参与资本市场投资。”
看似与“亚马逊森林里一只蝴蝶扇动了翅膀引发了一场德克萨斯州的飓风”一样的“汤加火山喷发导致太平洋扇贝涌入獐子岛助力其业绩翻番”,到底有多荒谬?
让凤凰网《风暴眼》为大家具体讲解一下“扇贝从汤加涌入獐子岛”大概要经历怎样的艰险路途。
从汤加的首都努库阿洛法出发,扇贝需要至少穿越三道洋流,跨越五个时区,才能到达距离约9700公里的獐子岛。
并且从1月14日 20:00汤加火山爆发开始计算,完成这全部的里程,扇贝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假设扇贝的方向足够坚定没有任何的偏向与冗余的路程,并且不倒时差不休息的话,那平均日行三千二百余公里,时速可以达到135公里/小时。
类比人类科技,能完成如此航程的水下航行器里,最快的应该是前苏联在冷战时期建造的661型核潜艇,以钛合金作为艇体的材料换取强大的耐压强度,最大水下航速能够达到44节,也就是大概78公里/小时,也就堪堪超过獐子岛扇贝航速的一半。
这还不算潜艇的流线型设计减少了不少阻力,而扇贝的泳姿是这样的。
所以说这波回流獐子岛海域的扇贝,不管有没有火山水的滋养,光这份跨越山河大海的毅力与筋肉,就不是本地养尊处优的养殖海货可以比拟的。
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所谓的预制菜只是獐子岛这波大涨的幌子,实际上獐子岛扇贝已经在谋求从水产企业到军工企业的转型,以强大的技术力支撑起了自己长期低迷的股价。
总之再离奇的新闻,当你把它套用到獐子岛扇贝身上时,似乎违和感总会被消弭。
毕竟在死亡与竞跑上,它们是专业的。
从2014年到2019年,獐子岛的扇贝在六年之内一共”跑路“了4次。
有网友调侃:“不要担心汤加的扇贝会迷路,它们不过是獐子岛跑路的扇贝又带着儿女们回来了。”
资料显示,獐子岛公司成立于1992年9月,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水产养殖业、水产加工业、水产贸易业、冷链物流业等,主要产品包括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螺、海胆。
曾几何时,这家前身为“獐子人民公社”,在上世纪70年代被称为“海上大寨”的海产养殖企业曾以养殖虾夷扇贝闻名业界,但如今提起獐子岛,大家只会想起会“跑路”的扇贝。
从2014年到2019年,上市公司獐子岛反复上演“扇贝跑路”的离奇剧情。这些扇贝仿佛长了腿,在该跑的时候跑,该回的时候回,该死的时候死……
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宣布他们养的价值10亿人民币的扇贝,全都跑了,因为扇贝的生长水域北黄海的水温异常冰冷。
时隔半年后,“冷水团”事件再次被提及。2015年的6月1日晚,獐子岛集团发布公告称,于2015年5月15日启动春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抽测涉及2012年、2013年、2014年底播未收获的海域160余万亩,抽测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
这个公告引起大量投资者质疑,“难道因冷水团失踪的扇贝又游回来了”?
好戏没持续太久,2018年1月,獐子岛又公告说,因为海洋灾害导致扇贝“饿死”,公司在年报中披露亏损7.23亿元。2019年一季度,獐子岛又说“扇贝跑了”,公司亏了4514万元。
翻看獐子岛财报后发现,獐子岛的扇贝们,跑的很有“智慧”。
自2014年出现“扇贝跑路”事件之后,獐子岛业绩呈现出一年亏损一年盈利的特点,2015-2018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7959万元、-7.23亿元、3211万元。
根据深交所规定,中小板企业连续两年亏损被ST,连续3年亏损被暂上市,连续亏损四年将被终止上市,而獐子岛却凭借扇贝“来回跑路”完美避开了这一点,十分熟悉“獐要贝死,贝不得不死”的三纲五常思想要义。
对此,有网友展开了“一本正经”的分析:“扇贝们极有可能具备金融行业背景,并已考取注册会计师资质,非常熟悉上市公司审计的相关工作。2014年需要亏损的时候就集体出逃,2015年需要盈利的时候又集体返乡。
而这次扇贝“回涌”,也有网友给出了“预亏方案”:“受汤加海域火山喷发影响,大量太平洋扇贝跑到公司承包海域避险,消耗大量公司饲养物资,且在公司组织捕捞前,拐骗本地扇贝跑路,导致公司财务损失。”
扇贝没有长腿,不会跑路,即便会跑路,也不可能每次都跑得如此“恰到好处”。
而让扇贝化身“财务大师”,配合着公司财报“跑”起来的,是躲在幕后“指挥”的人——以董事长吴厚刚为代表的一众高管。
吴厚刚被称为獐子岛“岛主”,从接触獐子岛渔业集团几十年来,其个人的人生经历与獐子岛的发展密切相关。
2001年时,改制后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将上市,吴厚刚的“官商兼任”身份不能再延续。此前,吴厚刚以镇党委书记的身份兼任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甚至还被录入了“獐子岛镇志”。
最终,吴厚刚选择了弃官从商。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长海县政府为鼓励吴厚刚下海给予他5%股份的奖励,而政府要求吴厚刚自己必须投入5%,有困难可无息借给他。于是,吴厚刚借了530万元。拥有了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的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2006年9月28日,獐子岛渔业在深交所上市。开盘60.890元/股,涨幅143.56%,并一度成为沪深两市的第一高价股,中国农业第一个百元股。
此后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到2013年末獐子岛账面总资产达到顶峰,超过53亿元。然而,2014年“冷水团事件”之后,獐子岛便开始走上下坡路,此后几年便发生了人们所熟知的“扇贝跑路”事件。
獐子岛之所以走上下坡路,除了外部因素外,或许也与吴厚刚任人唯亲、公司管理混乱、部分管理层中饱私囊有关。
獐子岛原董事长吴厚刚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吴厚刚之兄吴厚敬原本是个体工商户,先后进入獐子岛股份担任护海队长、荣成分公司经理,执掌一方并握有一定的财权。其弟吴厚记也进入公司负责采购的“肥差”。
“吴厚敬在荣成事业中心负责数年,用现金收购鲍鱼等海珍品多达数亿元。”獐子岛股份一位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员透露,“其弟弟吴厚记,初中毕业,原来没有正当工作,后来进入獐子岛股份,2012年因受购苗、播苗问题牵连而离职”。
据当时媒体报道,獐子岛的扇贝频繁“跑路”背后,是吴家兄弟和公司的一众高管为了弥补财报缺口而编织的谎言。当时亦有人举报,只是吴厚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却表示,“冷水团风险无法识别”,“我们虽然作监测,但没有高端的系统数据,海洋科学家都不能及时测出。”
证监会虽然也对獐子岛的财务问题展开了调查,但由于海产养殖的特殊性,始终难有大的突破。
直到2020年,为了查出獐子岛扇贝“跑路”背后的真相,证监会最终借助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委托专业机构,通过獐子岛采捕船卫星定位数据,还原了采捕船只的真实航行轨迹,进而复原了公司真实的采捕海域,最终揭开了獐子岛财务造假手段的谜题。
最后调查结果显示,獐子岛并没有如实记录采捕海域,故弄玄虚,凭空捏造“抽测”数据,掩盖自身资产盘点混乱的问题。证监会最终认定,獐子岛存在的主要违法事实包括:
一、獐子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其披露的 2016 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二、獐子岛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其披露的 2017 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三、獐子岛公司披露的《关于 2017 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存在虚假记载。四、獐子岛公司披露的《年终盘点公告》和《核销公告》存在虚假记载。五、獐子岛公司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2020年6月24日,证监会对獐子岛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决定,对獐子岛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包括吴厚刚在内的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其中对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董事、常务副总裁梁峻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对勾荣、孙福君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而在此前,獐子岛前董事长吴厚刚曾不断公开表达过自己的“委屈”,声称“实际上我们的股东是老百姓,我们是老百姓的企业”。
实际上,在1月18日开盘涨停之前,獐子岛的股价已经经历了一波大涨。
1月14日,獐子岛股价一字涨停。导致其股价涨停的直接原因就是“预制菜”概念。受益于春节假期将至,预制菜板块成为股市热点,多只预制菜或水产等细分板块相关的个股纷纷大涨。
此前1月13日,獐子岛在互动平台表示:近年,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食材向食品升级,围绕獐子岛核心海洋资源,研发、推出“獐子岛味道”海洋食品,公司产品包括鲜活海珍品、冻鲜调理食品(鱼贝虾蟹蛤等冷冻食材及预制品菜等)……
而从去年10月算起,獐子岛的股价已经从2.76元涨到了4.26元,涨幅高达54.34%。股价的持续上涨,是否意味着獐子岛已经走出2020年6月被处罚的阴霾,“起死回生”了呢?
或许未必。从业绩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獐子岛实现营收15.68亿元,同比6.77%;实现净利润-0.11亿元,同比减少123.19%。
与此同时,獐子岛仍然深陷和投资者的讼诉纠纷之中。据证券时报·e公司报道,2021年12月6日,部分投资者收到了大连中院送达的《民事判决书》,法院认为被告獐子岛的被处罚行为属于虚假陈述,与投资者的损失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投资者的诉讼请求部分成立,一审法院酌情支持赔偿投资者30%的损失。
直到此次远在南半球的汤加火山喷发,獐子岛再次因“扇贝跑路”登山热搜,不难看出,獐子岛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并非其业绩、其辉煌历史,而是“扇贝跑路”的业界笑柄。
对于獐子岛来说,“汤加扇贝”也好,“预制菜”概念也罢,如果没有亮眼的业绩作为支撑,股价的上涨可能也只是昙花一现。而踏踏实实做业绩,或许才是“起死回生”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