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科伦药业(00242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科伦药业二季度业绩增速明显回落!创新药11年无一上市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01  科伦药业内幕信息

来源 :时代周报2023-09-01

  8月29日,科伦药业(002422.SZ)披露了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07.34亿元,同比增长17.64%;实现归母净利润14.02亿元,同比增长61.53%。

  8月30日,科伦药业的股价低开低走,一度跌超3%,收跌2.04%,随后两个交易日继续下跌,半年报公布后累计下跌4.44%,截至9月1日收盘报26.68元/股。

  在交出一份“上半年营业收入破百亿元、净利润大幅增长”的答卷之后,科伦药业的股价反倒一再下跌。具体原因,或与该公司的二季度业绩不符合市场预期有关。

  二季度业绩环比下降

  根据一季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6.02亿元,同比增长24.98%;实现归母净利润8.10亿元,同比增长178.10%,业绩表现亮眼。

  然而今年二季度,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1.32亿元,同比增速降至10.54%;归母净利润为5.92亿元,同比增长2.63%;营收环比下降8.38%,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26.96%。

  综上可知,科伦药业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依赖第一季度的增长发力,第二季度营收增速及净利润增速均大幅下降。

  根据科伦药业公告,第一季度该公司的净利润之所以大增,主要是其子公司科伦博泰(06990.HK)于今年3月30日收到了MERCK SHARP & DOHME LLC.(以下称“默沙东”)支付的1.75亿美元首付款。

  去年12月22日,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了7个不同在研临床前ADC候选药物项目的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科伦博泰将管线中7 款临床前ADC项目在全球除中国以外地区的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授予默沙东。上述权益授予对应的交易商务条款包含1.75亿美元不可退还首付款,最高不超过93亿美元的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上市后销售净额提成。

  而从毛利率来看,Wind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二季度,科伦药业销售毛利率分别为54.90%、51.51%,其中二季度下降了3.39个百分点。

  长期来看,科伦药业毛利率整体亦呈下滑趋势。2019—2023年上半年,科伦药业的毛利率分别为60.18%、54.25%、55.66%、52.63%、53.28%。

  在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对2022年输液毛利率有所下降的问题,科伦药业有关负责人表示,“受国家集采和省级价格联动影响价格下降,燃动等成本上升,报告期部分高毛利品种销量减少,毛利率降低”。并且,“未来,预计毛利率水平可能会有所下降”。

  2023年半年报显示,截至第八批国家集采,科伦药业累计有43项产品进入国家带量采购。其中,2022年的第七批及2023年第八批国家集采,科伦药业分别有11项、7项产品中标。

  2022年年报显示,该年度受外部环境影响及集采持续推进,科伦药业的部分输液产品销售额下降,其输液产品销售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4.52亿元,同比下降3.56%。其中,肠外营养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复方醋酸钠林格等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5.28%、27.88%、5.99%、10.30%。

  创新药研发12年未上市,销售费用名列A股前茅

  财报显示,自上市以来,输液产品始终是科伦药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输液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04.60亿元、91.82亿元、98.00亿元、94.52亿元、50.27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31%、55.77%、56.72%、49.97%、46.83%,总体呈下降趋势。

  作为输液龙头之一,科伦药业的输液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却从2012年的86.72%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46.83%,其原因除受集采影响外,或与近年来不断收紧的“限抗令”有关。

  根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8月1日起,有“史上最严限抗令”之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相关人员表示,2010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用药金额占西药总金额的比例约为24%,到2021年底,这一数据已降至11%左右。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2011年下降了34%。

  在输液产品受政策影响较大的情况下,2012年,科伦药业宣布全面启动创新转型。然而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宣布创新转型近11年后,尚无一款创新药获批上市。

  同为由仿制药向创新药领域转型发展的企业——恒瑞医药,截至2022年末,已有12款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财报显示,仅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就有3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其已上市的自研创新药增至13款,另有2款合作引进创新药。

  创新药上市进展缓慢,科伦药业却还在缩减研发人员。2019—2022年,科伦药业的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3165人、3215人、2588人、2554人。

  而同期,该公司的销售人员数量分别为1455人、2225人、2190人、4497人,呈快速飙升趋势,与研发人员数量的变动呈背离趋势。

  

  科伦药业的研发投入也远不及销售费用。财报显示,2019—2023年上半年,科伦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86亿元、15.27亿元、17.37亿元、17.95亿元、10.76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29%、9.28%、10.05%、9.49%、10.02%。

  而同期科伦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65.50亿元、48.83亿元、50.22亿元、46.86亿元、21.79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7.14%、29.66%、29.07%、24.78%、20.30%。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此后,A股上市医药企业销售费用过高的问题受到重点关注。

  Wind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上半年,在A股医药制造业(证监会二级)下属上市公司中,科伦药业的销售费用金额排名分别为第4、第5、第6、第8、第11。

  从支出明细看,科伦药业的销售费用大部分为与营销相关的广告宣传推广费。2019—2023年上半年,广告宣传推广费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87.40%、91.60%、82.87%、83.79%、82.88%。

  频繁分拆上市缓解债务压力

  在宣布从输液龙头向“三发驱动,创新增长”战略转型后,科伦药业不断加大非输液领域的投入,激进的扩张战略使得该公司的资金缺口持续攀升。

  从短期债务来看,财报显示,2019—2022年各期末,科伦药业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52.44亿元、22.08亿元、32.11亿元、20.29亿元,短期借款分别为31.75亿元、42.61亿元、33.67亿元、32.91亿元。

  同期,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分别为22.53亿元、29.20亿元、27.72亿元和47.25亿元。2019—2021年各期末,科伦药业的货币资金明显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得益于2022年12月子公司川宁生物(301301.SZ)分拆上市等因素,2022年末科伦药业货币资金增幅显著,资金压力得以缓解。

  2023年7月,科伦药业再将旗下子公司科伦博泰生物-B(06990.HK)分拆至港股上市。

  通过分拆上市,科伦药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大幅缓解了自身的资金压力。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科伦药业的货币资金为44.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0.07亿元,短期借款为33.12亿元,货币资金已能覆盖短期债务。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已降至50%以下,目前为47.02%。从偿债能力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科伦药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04倍、0.79倍;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这两项指标分别为1.38倍、1.13倍,均明显改善。

  

  财报显示,分拆上市的川宁生物为科伦药业抗生素中间体的生产基地,科伦博泰则为科伦药业旗下的创新药平台。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