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瑞康医药(00258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瑞康医药的3年战略规划,探究连续并购绩效,对公司来说意义何在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12  瑞康医药内幕信息

来源 :财常社2022-07-12

  2004年成立的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医药商业行业中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其主要经营模式是首先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商品,然后进行验收、存储、分拣、物流配送等操作,最后销售给下游客户。

  

  其中,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零售药店等。

  而这种直销模式正是“两票制”政策背景下的最大受益者。

  同时,瑞康医药在“两票制”提出之年便制定了“2016年公司将围绕全国二十个省份(直辖市)控股公司的收购设立,完成全国销售渠道的建设任务,实现 2016年五个业务板块均有利润产出;三年内完成全国三十个省份(直辖市)的销售网络布局,每个省份建立十条业务线,实现十条业务线均有利润产出”的三年规划,并通过“并购+合伙人”模式于收官之年顺利完成了规划目标。

  

  瑞康医药的三年并购规划与实施路径具有鲜明特色,因此,将其作为医药商业企业的典型代表,研究其连续并购绩效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与实际意义。

  (1)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营运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前者是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速度,后者通常是指企业的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之间的比例。

  

  总体来说,营运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参考,也是企业管理者经营能力的直接表现,通常通过计算分析公司或企业的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衡量。

  结合医药行业的特点,尤其是医药商业企业的发展特性,瑞康医药现行的六大主营业务板块经营特质及其连续并购特色,选取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其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对其连续并购前后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

  

  瑞康医药于2015年提出未来三年通过“并购+合伙人”模式加速构建全国销售网络布局的“三年战略规划”,并于同年下半年开启融资项目为“三年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筹措资金,最终于2018年“三年战略规划”收官之际,顺利完成全国销售网络布局的战略目标。

  为充分分析连续并购给瑞康医药营运能力带来的“冲击效应”,以2015年为时间分界点,以瑞康上市时间为起始点,以2018年收官之际为截止点,详细分析连续并购给其营运能力带来的影响。

  

  四大指标总体上趋于缓慢降低趋势,相较于“三年规划战略”提出之后,在2011年至2015年之间的指标数值更高一点,除存货周转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大外,其余三大指标下降幅度均不明显。

  一般而言,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的周转速度越快,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也就越强。

  截止2018年“三年战略规划”收官之际,瑞康医药的存货周转率除上市后的第一年有小幅上升达到最高水平12.37次外,其他年份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下降幅度更大。

  

  其中,2017年的存货周转率由上一年的9.64次急速跌至6.68次,降幅高达30.71%,这主要与“三年战略规划”中明确规定的未来三年加速全国销售网络布局,并以控股收购医疗器械公司为主有关。

  一方面,2015年至2018年是瑞康医药的连续并购期,各项资本处于整合期;另一方面,医疗器械的成本相较药品高得多,进一步降低了其存货周转率。

  同理,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变动幅度与存货周转率的变动幅度基本一致,降幅最大的均处于三年战略规划期。

  

  因此可以说,瑞康医药的连续并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瑞康医药的营运能力,后期应加强并购整合以释放其营运发展能力。

  (2)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其长短期债务的能力,常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债务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四个指标来衡量,其中,前三个指标越高越好,但也不宜过高。

  

  流动比率在2:1的水平比较合理,而速动比率在1:1的水平比较合理,如果过高,则说明企业存在过剩的流动资产,未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比较合理,若超过70%的水平,则说明公司在未来存在相对较高的偿债风险。

  瑞康医药的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60%至70%之间,整体波动幅度不大,只有2012年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具有较大的偿债风险,其他年份均低于70%,2016年降至最低点52.08%,偿债风险处于上市以来最低点,但随后的两年资产负债率再次反弹,升至60%以上,这主要与其2015年提出的“三年战略规划”并于下半年开启的融资项目有关。

  

  总体而言,就资产负债率来看,瑞康医药的偿债风险较大。从流动比率和速冻比率来看,两者基本处于相同的水平和变动趋势,这主要与医药商业企业自身的经营特性有关。

  自2011年至2018年,瑞康医药的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始终保持在1~2之间,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但从其现金流动债务比率来看,在2011年至2018年八年间始终为负,在2016年也即“三年战略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达到最大值(绝对值水平),这与连续并购战略耗资巨大,企业内部资金耗用严重,留存不足存在很大关系。

  

  因此,总体上可以说,连续并购使得瑞康医药难以保证短期偿债能力,但从长期来看,影响并不很大。

  (3)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速度,主要表现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等,具体体现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上。

  对企业成长能力分析主要是对其扩展经营能力的分析,即企业通过增加的收益或通过其他渠道融得的资金进行扩大经营的能力。基于医药商业行业的发展特点及瑞康医药自身特质,以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其成长能力。

  

  一般这三个指标值越大,企业未来成长潜力越好。瑞康医药的营业收入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每年增幅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增幅最大的是2016年,增幅达60.19%,这与其2015年制定并实施的“三年战略规划”密切相关,规划规定三年内完成全国销售网络布局的建设,在随后的一年,瑞康医药根据战略规划快速实施销售网络的建设布局任务,短时间内快速扩张网点,将瑞康的山东销售模式快速扩展至其他省份,销售网点快速增多,从而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

  

  从其净利润同比增长比率来看,在2015年之前,该指标呈现逐步下跌的趋势,2015年之后开始出现反弹,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并在2016年升至最高水平150.39%,此后再次出现下跌趋势,并由正转负,净利润不增反降.

  这主要是“两票制”的实施引致全国性医药商业龙头企业也加入加速并购进程,快速收购相关连锁药店等医药销售终端,抢占市场份额,将利润蛋糕再次重新划分。

  从总资产增长率来看,2015年之前,瑞康医药的总资产增长率除2014年最低仅有27.48%外,其余基本保持在40%~50%之间,且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均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在2018年却迅速降至29.10%。

  

  这主要是因为2015年至2017年公司实施大规模连续并购使得公司资产实现大规模增长,2018年并购规模相比前两年有所减少,故而总资产增长率有所下降。因此,从成长能力上来看,瑞康医药将从连续并购中获益。

  (4)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所获取的利润而不包含非正常经营情况下的利润。

  

  选取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作为瑞康医药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瑞康医药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净利率自2011年至2018年的变动趋势基本相同。

  2015年“三年战略规划”提出之前,三者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下降,并在2015年降至最低水平,分别为8.16%、3.34%和2.49%,此后在“三年战略规划”的前两年保持上升趋势,并于三年规划的第二年即2017年上升至顶峰,而在三年战略规划的收官之际再次降落。

  

  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是三年战略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其连续并购战略全面展开的一年,这不仅通过增加销售网点的形式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从业务品种规模上为企业新增了利润点。

  此外,2017年也是“两票制”全面实施的开创元年,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支持环境。而销售毛利率则呈现出与之不同的变动趋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尤其是在“三年战略规划”提出之年及其后战略实施的三年。

  主要原因在于连续并购为瑞康医药引进了新的子公司,进而将其利润纳入到了瑞康医药集团报表当中,从而表现出销售毛利率的增大。

  

  因此,可以说,瑞康医药的连续并购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为其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有益于自身盈利能力的提高。

  (5)控费增效能力分析

  近年来,医药行业政策频频出台,一方面为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另一方面加强监管,有益于医药市场的规范运行。然而尽管有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支持,“控费增效”难题却始终未从根源上得以解决,尤其是在医药商业行业内。

  

  两票制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流通环节层层盘剥的现象,为医药行业,尤其是医药商业行业“控费增效”能力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常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三大费用基础上,结合医药商业行业高销售费用率的特点,选取销售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与营业总收入之间的比率、管理费用与营业总收入之间的比率、财务费用与营业总收入之间的比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五大指标作为瑞康医药控费增效能力的衡量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在瑞康医药上市以来至2018年“三年战略规划”收官之际,五大指标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在2015年提出“三年战略规划”之际呈现出明显的转折趋势,在此之前,虽然五大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总体增幅较小,而在此之后,各指标增幅变大。

  因此可以看出,在瑞康医药实施“三年战略规划”期间,连续并购的模式并未提升瑞康医药“控费增效”的能力,反而降低了控费增效的能力。

  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瑞康医药的并购对象多为小规模企业,而小规模企业自身的盈利增效能力相对较差。

  

  此外,瑞康医药的连续并购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使得并购进来的销售人员增多,相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也逐步增多,而且短期内难以完成全面有效的整合,因此导致连续并购期间的各项费用增多,但收益效果并不显著,从而致使连续并购期间的控费增效能力呈下降趋势,后期控费增效能力的情况有赖于后期整合状况。

  因此,瑞康医药在三年连续并购后应重点关注后期整合状况从而提升其“控费增效”能力以实现最初的连续并购目标。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