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康弘药业(00277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眼科明星药销售乏力,康弘药业豪掷20亿理财,两位副总裁接连出走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4-12  康弘药业内幕信息

来源 :时代财经2023-04-12

  曾研发出“国货之光”的康弘药业(002773.SZ),眼下似乎更热衷于理财。

  近日,康弘药业公告称,旗下子公司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购买了2亿元挂钩型结构性存款。

  这是康弘药业今年以来第5次披露关于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的公告。2022年上半年,康弘药业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和二〇二一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同意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自有资金在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的额度内购买理财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

  康弘药业成立于1996年,2015年6月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主营业务为生物制品、中成药及化学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眼科、脑科、消化科等领域。

  在康弘药业的巨潮资讯网站主页,以“购买理财产品”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公告数量达到147条。

  “在确保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以闲置自有资金进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投资,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资金周转和需要,不会影响公司主营业务的正常发展。通过适度的低风险理财投资,可以提高公司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为公司和股东谋求更多的投资回报。”康弘药业公告中解释称。

  2015年上市至今,康弘药业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每年获益上千万元。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康弘药业理财产品收益数额约为1370.07万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约15.70亿元。

  花巨资理财的另一面是,近年来,康弘药业在创新药研发上鲜有实质性进展,目前仍依靠明星产品康柏西普支撑业绩。

  靠眼科“神药”成名,7年累计卖出近65亿

  作为一家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牌药企,康弘药业的真正出圈依靠的是一款眼科创新药——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商品名:朗沐)。

  公告显示,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是康弘药业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生物创新药,该产品能有效地与血管及组织中的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合,阻断由VEGF介导的促进新生血管出芽和生长的信号传递。

  2013年,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获批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2017年、2019年、2022年,康柏西普新增三项适应症,分别为继发于病理性近视的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引起的视力损伤、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引起的视力损害,以及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黄斑水肿引起的视力损伤。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全球老年人、糖尿病人等常见眼部易发病症,严重者会导致进行性视力丧失,甚至失明。伴随全球老龄化情况加剧,电子产品使用时长的增加以及糖尿病患者数目的增加,中国及美国相关患者人数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数量达376.27万例,超过同期美国186.65万例的两倍,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432万例,CAGR为2.8%,到2030年增长至487.09万例,CAGR为2.4%。

  “这个产品(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意义,应该说在2011年国外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中国的患者是无药可医的,即使全球市场上,2006年以前全球患者也是无药可医的。”康弘药业董事长柯尊洪曾在2019年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提到。

  柯尊洪提到的进口药便是由罗氏研发的雷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诺适得)。2006年6月,雷珠单抗注射液首次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为全球首款应用于眼科的抗VEGF药物。2011年,诺适得在中国获批,此后便一直占据着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的唯一性。康柏西普的获批上市则打破了诺适得的垄断地位,填补了国内nAMD药品市场的空白。

  康柏西普的成功,不仅为康弘药业赢来了诸多荣光,更给康弘药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迅速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财报数据显示,康柏西普是康弘药业唯一的生物制品,2015年至2022年上半年,生物制品板块分别实现营收2.67亿元、4.76亿元、6.18亿元、8.82亿元、11.55亿元、10.87亿元、13.20亿元、6.82亿元,7年累计收入近65亿元。

  截至2022年上半年,生物制品业务已经成为康弘药业营收第一的板块,占总营收比例达38.69%。

  出海愿景落空,研发高管相继离职

  尽管康柏西普已经成为康弘药业的业绩增长重点,但从近三年的营收增速来看,已经显露出一丝乏力。

  财报数据显示,2015-2016年,康柏西普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60.61%、78.01%,但在2016年后,增速开始放缓,2017-2019年同比增长的幅度分别为29.78%、42.79%、30.98%,到了2020年甚至出现下滑,同比下降5.94%。2021年与2022年上半年虽恢复正向增长,但幅度仍不及以往,分别为21.45%、3.50%。

  目前,康柏西普仅在中国和蒙古国获批上市,2021年4月10日,康弘药业宣布停止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出海愿景落空。

  针对上述临床试验终止的原因,康弘药业解释称是受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部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但也明确提到,“高达68个试验中心,有一半以上的受试者视力在注射后较基线变化等于甚至低于零,这与试验药物既往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大量的使用经验有很大差异”。

  不仅“出海”受阻,时至今日,康柏西普所面对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生变。在中国,针对wAMD患者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目前已有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三款抗VEGF生物药获批上市。

  今年1月29日,齐鲁制药递交了雷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另据西部证券研报,国内药企针对VEGF靶点已经布局众多在研产品,包括信达生物(01801.HK)、荣昌生物(688331.SH;09995.HK),以及三生国健(688336.SH)、百奥泰(688177.SH)等公司,均针对黄斑变性进行了研发布局。

  其中,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等都在研究VEGF双靶点药物。“IBI302研发的初衷就是通过增加额外的靶点,从而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并带来相对于VEGF单靶药物更多的临床获益。”信达生物制药医学科学战略特病部高级医学总监钱镭博士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康柏西普腹背受敌,而康弘药业在康柏西普之后也未能延续彼时的研发势头,目前公司旗下多个1类创新药物均处于临床阶段。

  “未来,公司仍将一如既往地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临床迫切需要的高品质新产品,同时着手已上市产品适应症的增加。”康弘药业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称。

  随着康柏西普出海失败,二级市场上,投资者也开始用脚投票。在宣布海外试验停止后,康弘药业的股价持续低迷,始终在10元/股~30元/股间徘徊。4月11日,康弘药业报收18.99元/股,相比2020年9月的盘中高点52.40元/股,已经跌去约63.76%。

  2022年半年报显示,除了康柏西普,目前康弘药业另有17个产品上市,包括脑科、消化科的中成药和化学药,其中部分品种受到集采冲击。

  进入2023年,康弘药业又遭遇了高级研发人才的流失。1月30日,康弘药业原副总裁、生物药研究院院长冯晓宣布离职;4月3日,公司原副总裁、新药研究院院长方群也宣布辞职。

  “相关的工作,公司有专人在接手,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正常。”4月11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康弘药业,证券部相关人士回应称。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