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德赛西威(00292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媒体报道|德赛西威逆风突围的蝶变密码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22  德赛西威内幕信息

来源 :德赛西威DESAYSV2023-09-22

  德赛西威已在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智能制造、营销布局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将在汽车“新四化”科技浪潮带来的新一轮机遇中,鹰击长空,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

  NEWS

  ”

  从生产单一的汽车音响到智能汽车多品类布局,从“国际企业本土化”到“本土企业国际化”转型,从传统制造到重塑组织流程、推动管理数字化变革,从聚焦“汽车”行业到跨界“智慧出行”领域,37年风雨兼程,德赛西威走出一条开放创新的蝶变之路,在群雄环伺的全球竞争中逆风突围,成为国际领先的移动出行科技公司、广东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

  “当前,全球出行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伟大的变革,中国汽车在这一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表示,德赛西威已在技术创新、组织管理、智能制造、营销布局等多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将在汽车“新四化”科技浪潮带来的新一轮机遇中,鹰击长空,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

  乘势

  而上

  从“代工厂”到智能座舱赛道领头羊

  8月底至9月初,德赛西威接受多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高算力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4已在理想汽车、路特斯、上汽等众多客户的车型上配套量产,营收规模快速提升;轻量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IPU02已推出更多新方案,适配国内车市的中低至中高价位区间车型这一最大的细分市场公司,目前已获得多个项目定点,即将实现量产。

  至今,德赛西威已经研发到第四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产品,占据核心竞争优势。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整理,今年1-7月,作为第三方供应商的德赛西威,座舱域控遥遥领先,是我国汽车智能座舱赛道的领头羊。

  2023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德赛西威三大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其中智能座舱业务营收62.51亿元,同比增长18.57%;智能驾驶业务营收18.39亿元,同比增长86.38%;网联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6.3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325.34%。

  谁能想到,如今的行业巨头,最初只不过是中国万千家“代工厂”中的一员。

  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开放,采用合资合作方式起步。在这股东风中,1986年,德赛西威的前身中欧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成立,它是荷兰飞利浦以合资方式在中国建设的生产基地。

  在那个年代,德赛西威生产的汽车音响贴着飞利浦的牌子迅速在嗷嗷待哺的汽车市场攻城略地。

  1998年,德国威迪欧接手了飞利浦和港方股份,为德赛西威植入了求精、求尖、强调创新和品质的德式“工业基因”和战略性思维方式;2001年,西门子收购威迪欧,这一阶段的德赛西威迎来高速发展期,产品从汽车音响扩展至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空调控制、汽车仪表盘等,在汽车信息娱乐系统赛道,市场占有率常年稳居全国第一。

  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又一个重大拐点——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确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在这一年,德赛西威收购外方全部股份,开启从“国际企业本土化”到“本土企业国际化”转型,短短数年间,德赛西威就成长为汽车电子领域的领航者,2017年登陆深交所中小板。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持续突破、新能源汽车量产爬坡,嗅觉敏锐的德赛西威很快调整了发展方向——向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车联网领域探索,热情拥抱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浪潮。为了使管理匹配上新的发展战略,公司开展了“昇龙计划”,推动德赛西威战略、组织、流程和数字化变革。

  伴随着国产汽车“弯道超车”东风,德赛西威又一次率先站到了风口,以先发优势稳居龙头地位。

  技术

  引领

  从用市场换技术到技术输出

  7月底,奥迪购买上汽集团智己电动化平台“靴子落地”,大众汽车集团增资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4.99%股份,共同开发大众品牌电动车型。消息一出,瞬间搅热了整个汽车圈。

  40年间,中国汽车工业走出了一条从用市场换技术、以合资求发展,到技术输出开拓市场的路径,成为全球汽车业变革的引领者。

  身处其间的德赛西威,是见证者、参与者,但能做到在翻滚的时代洪流中,一直在细分领域占据领军地位,靠的是绝对的实力——技术。

  当合资企业主流方式还是来料加工时,早在1992年,德赛西威就成立了中国汽车电子首个自主研发团队。陈春霖上任后不断加大研发布局投入,西门子时代的德赛西威甚至成为西门子全球的一个研发中心。

  如今,德赛西威拥有国内第一家自建的智能驾驶测试场;陆续获得ASPICE CL2、CL3(汽车行业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评估模型)国际认证;成为中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一,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地方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

  “德赛西威多年以来研发投入占比在1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陈春霖透露,目前全公司有8000多名员工,其中工程师有3700多人,占比达到45%,而工程师当中,软件工程师占比高达70%。

  对研发的持续高投入,让德赛西威将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等相关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为接下来的新一轮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以域控制器为例,它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部件,被视为汽车智能化浪潮下增长空间最大、技术壁垒高、确定性强的赛道。有咨询机构预测,到 2025 年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场空间将达到 349 亿元。域控制器正是德赛西威的拳头产品,在业内有着领先的技术优势。

  与欧美同行不同,在研发中,德赛西威继承了西门子的工业基因,植入以客户为中心、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的思维,让德赛西威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9月14日,德赛西威与上汽海外出行、杰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强强联手,应用各领域领先技术打造全球座舱平台“国芯 V5/GXV5”,并有望在 2024 年第 2 季度前实现量产。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颗“国芯V5/GXV5”将成为车企开拓全球市场的一枚“利器”。

  德赛西威的技术输出过程也正在加速。“公司全方位推进国际化战略,加速海外研发制造基地的建设与扩产。”陈春霖表示,2023 年上半年,德赛西威欧洲公司第二工厂的产能逐步提升,3D天线实验室建设有序开展,研发及服务配套进一步强化,新收购的天线测试和认证公司 ATC 已融入公司经营体系。

  生态

  共建

  从聚焦汽车电子到跨界“智行”

  “随着智能网联时代的到来,我们把公司愿景更新为‘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在采访中,陈春霖表示,我国单车智能驾驶发展迅速,而车路协同作为一种平台型技术路线,以及未来交通智能化的重要方向,也正逐步走向规模化与市场化,并将迎来多元技术的深度融合,这意味着汽车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车路协同生态的重要一环,为此,德赛西威决定“破界”,跳出汽车电子局限,转型成为移动出行技术企业。

  车路协同可以创造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生态内的企业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德赛西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大鹏分享了德赛西威即将在惠州落地的学车细分领域应用场景——定制化智能驾培解决方案

  借助该方案,通过车路协同,学车者不需要教练也能安全学车,例如出现障碍物时,不需要教练人工辅助刹车,汽车智能识别后自行辅助刹车,学员每次学习后还会出具针对性强的学习报告,分析学车者的驾驶行为习惯,对其弱项提出建议,帮助其精准练车尽快提高驾驶技术,“这就破解了学车时间成本高、教练态度差、学车排队等候时间长等痛点难点问题。”

  随着新能源汽车供需两旺的产业格局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在德赛西威看来,这意味着国内朝着车路协同规模化发展的方向,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生态圈。

  “我们坚持认为,在这个生态圈中,彼此之间的角色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实现美美与共。”高大鹏提到,各企业凭借优势进行合作和融合发展,最终将给人类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出行变革。“德赛西威将以更开放灵活的合作姿态,致力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携手产业生态上下游伙伴,共同推动未来出行变革的进程。”

  高端对话

  

  陈春霖

  德赛西威董事长

  开放创新

  当未来出行变革首选伙伴

  汽车行业正面临着百年变局,业界普遍认为,这一轮汽车智能化浪潮的影响、将从汽车行业延伸向更广泛的出行领域。在这一深刻变革中,德赛西威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拥有什么优势,期盼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近日,《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了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

  《惠州日报》: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再起,国际传统车企巨头和中国新势力车企合作频繁,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陈春霖:曾经欧美车企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发动机由燃油改成电池,没想到在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引领下,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不但是发动机改变,各种人车交互甚至人-车-路交互都给海外车企的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

  欧洲车企对电池的技术也做了很多研究,跟我们的差距主要在软件,比我们稍微落后一代到1.5代。从今年国际汽车巨头的动作来看,“不智能,无汽车”正在成为全行业的共识,同时,中国汽车智能化处于领先地位。

  这对德赛西威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一方面,中国汽车出口量跃居全球首位,而且中国车企在加速全球布局,智能生态也必将跟随出海,德赛西威已经在欧洲市场取得了较大的项目突破,我们接下来也将加速在欧洲的布局。可以说,中国汽车智能化不但有技术优势,还有成本、质量优势,这给整个生态中的企业提供了很大的商机。

  《惠州日报》:除了特斯拉,国内的百度、滴滴、小米等都在智能驾驶领域布局,面对这些竞争,德赛西威的优势是什么,突破点在哪里?

  陈春霖:我们之间应该不算竞争。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行业内的互联网公司比车厂要了解数据,但对车厂的操作方式不太了解,车厂有很多数据但不会用,德赛西威其中一个主要板块就是网联服务,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上升明显,就是因为我们既了解车厂也了解互联网公司,能够作为一个中间对接和协调的角色,这是德赛西威的发展空间。所以我觉得我们彼此是处于生态圈里的不同环节,各有各的优势。

  当下,能够成功进行生态圈的整合才是最重要的事,而实现整合最关键的就是开放。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德赛西威是引领者,我们坚持以开放的态度与客户携手合作,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从软件到硬件再到制造的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成为出行变革的首选伙伴。

  《惠州日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是保持竞争力的最大法门。这么多年来,德赛西威是如何保持在这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的?

  陈春霖:我觉得主要有3点。一是创新,德赛西威连续多年研发投入占比在10%以上,目前我国汽车智能化虽然领先,但宝马、奔驰高端车自动化水平不低,整体研发底子厚,我辈不能就此自满,还将继续加强研发投入。

  第二就是与上下游联合共创共赢,例如开展产学研合作,德赛西威与华南理工、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都建立了人才与技术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第三是德赛西威实现了全公司的数字化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和知识管理流程。

  在产量上,德赛西威惠南工业园2期工厂也将在今年底建成,帮助我们产量爬坡,可以说从布局到管理到研发到量产,我们都做好了迎接智能化机遇的准备。

  高端对话

  

  高大鹏

  德赛西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以智能汽车为中心点

  参与构建智慧出行大生态圈

  “汽车电子行业很特殊,它是一个从销售市场到研发、供应链、制造、交付、服务等全链条都不能有一处短板的行业,这跟互联网行业不同,互联网在某个领域强就能做到强者通吃,但汽车电子行业是你要有优势同时还不能有短板。”德赛西威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大鹏接受惠州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赛西威将以智能汽车为中心点,参与构建未来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大生态圈。

  《惠州日报》:回顾德赛西威走过的37年路程,您认为,这过程中德赛西威主要是做对了哪几件事?

  高大鹏:德赛西威成立的时候恰逢改革开放,先后经历了飞利浦入股和西门子入股,建立起先进的制造体系、研发体系以及对市场敏锐观察的能力;后又成为国内独资企业,进行了战略、组织架构、管理、自主研发等全方位的调整,迎头赶上国内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发力期。

  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德赛西威都没有缺席,从研发、制造到供应链、管理、交付、服务等全链条,德赛西威都没有缺位,我们有优势而且没有短板,加上长期对研发技术的引领也为我们满足供需两端的需求做了强铺垫,继而给企业带来差异化的发展机会。

  现在新能源汽车正在风口,参与进来的人很多,德赛西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恰好证明了市场对我们的认可。

  《惠州日报》: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显示,德赛西威三大业务板块中,智能驾驶和网联服务版块实现高速增长,但智能座舱增速有一定下滑,您对此是怎么看的?

  高大鹏: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融合,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网联服务到了未来将是一体的,彼此不是取代或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赋能的关系。上半年,德赛西威智能座舱销售额是62.51亿元,去年同期是54.4亿元,增速约18.6%,它只是增速没有另外两个板块业务高。今年智能驾驶市场渗透率加速,我们销售额达到了18.39亿元,同比增长86.4%,但这不代表智能座舱在下滑,因为上半年它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1.5%。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程度增高,座舱将变成独立的第三空间,司机不用再操心驾驶的事,可以去处理其他更多的事情,就像智能手机,人们现在花在通讯上的时间已经远少于花在其他功能上。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汽车会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惠州日报》:您认为,未来的汽车是怎样的,德赛西威将如何应对?

  高大鹏:不久的将来,车除了交通工具的属性外,它的复合生活体验场景属性会越来越凸显,会形成车路协同的智慧出行大生态圈,车更智能化,道路更智慧化,进而降低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等。

  德赛西威倡导的价值是安全可靠、技术引领、敏捷高效,并围绕这三方面进行从车端到路端的智能化研发投入,也就是瞄准移动出行领域核心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持续稳固智能座舱领域龙头地位、保持智能驾驶业务爆发式增长,积极探索以软件和大数据驱动的网联服务模式,以更强的竞争力、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业绩突破。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