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林证券(00294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华林证券再现人事动荡,明星业务陨落旗下营业部普遍亏损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6-21  华林证券内幕信息

来源 :时代投研2021-06-21

  今年以来近20家上市券商高管职位发生变更,其中以中小券商居多。近日,又有一家中小券商高层“大换血”。

  6月15日晚间,华林证券(002945.SZ)发布公告称,原长江证券(000783.SZ)副总裁韦洪波将担任该公司新总裁,原总裁朱文瑾改任该公司副董事长,雷杰接替温雪斌担任该公司合规总监。

  据悉,自2019年1月以来,华林证券已有15位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位发生变动。2019年5月,该公司还遭深交所问询,要求其说明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的原因、对公司正常经营是否产生影响。

  本报告主要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华林证券高管频繁变动的原因是什么?为何其内控合规饱受诟病?

  2.新总裁韦洪波能否顶住压力大刀阔斧改革,带领华林证券做强做大?

  01

  两年15名高管离职,实控人林立遭监管谈话

  华林证券的前身江门证券(有限)公司于1988年成立,2002年林立通过增资扩股等系列资本运作入主该公司,其随后于2003年更名为“华林证券”。截至2021年一季度,林立通过深圳市立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华林证券64.46%的股份,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上市的“家族式券商”,华林证券在内控合规方面一直饱受诟病,高管人事变动频繁似乎正成为该公司挥之不去的标签。

  多年来,林氏家族多位亲属在华林证券担任重要职位(如董事、副总裁、财务总监、执行委员会委员等),在公司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

  事实上,华林证券曾多次引进人才以提升公司品牌力和竞争力,其中不乏行业大牛。

  2003年,来自国泰君安(601211.SH)的高洪星率领团队入驻华林证券,华林证券由此有“小君安”之称。然而,在漫漫熊市中,华林证券并无太大作为。随后,国信证券(002736.SZ)胡关金团队、平安证券薛荣年团队也先后掌管华林证券,“小国信”“小平安”的称号也一度让华林证券声名鹊起,但最终二人均未能长期任职。

  2020年9月,入职华林证券不足两个月的张定军宣布辞职,轰动业内,其曾被称为是国内“最牛营业部”国信泰九的缔造者。据悉,张定军担任华林证券董事长助理、人力资源总监,具体到业务层面,张定军还是华林证券的财富管理总监,权力可谓不小。

  另据统计,从2019年1月以来,华林证券共有15位高层离职,其中部分为主动辞职,岗位涉及董事、副总裁、首席风险官、董事会秘书、职工监事、财务总监、合规总监、监事会主席等,其中,副总裁一岗变动最为频繁。

  

  据了解,此次韦洪波接棒总裁一职,是为了匹配华林证券全面互联网战略转型的需求,重新对人才进行排兵布阵。

  资料显示,韦洪波曾任职于北京华都集团、北京中轻商业有限公司、北京三鸣集团,2006年加入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腾讯网财经中心副主编、主编、副总监。2016年加入长江证券,先后担任首席金融科技官、总裁助理、金融产品中心总经理、资产托管部总经理等职务。2019年1月起任长江证券副总裁。

  不过,时代商学院发现,韦洪波担任长江证券副总裁期间,长江证券的业绩并不出众,即便是持续走牛的2020年度,该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仅10.68%,远输同行。

  从履历看,韦洪波在证券行业任职时长较短,而且并未在核心业务(经纪、投行、资产管理等)部门任职,从副总裁到总裁看似一字之差,跨度其实并不小,对管理能力的考验更加严峻,韦洪波能否胜任仍待商榷。

  此外,实际控制人林立能否做到真正放权仍是一个疑问。2019年4月,林立从幕后走向台前,担任华林证券首席执行官(CEO),同时继续兼任董事长一职。不过,同年11月中旬,其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一个月后,林立收到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对林立采取监管谈话措施的决定》,剑指内控合规问题。

  公告显示,证监会认为,华林证券存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大量职位由存在关联关系的人员担任,部分关键职位由一人兼任(代行),公司内部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衡;公司章程以及各项制度中均没有规定各内控部门的职责分工;未对投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等出现重大风险或违规问题涉及的责任人或责任部门进行问责等七大问题。

  面对种种问题,韦洪波是否有足够魄力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吗?

  02

  旗下营业部持续亏损,投行业务陨落评级连降三级

  从营业收入规模看,在49家上市券商中,2020年华林证券以14.9亿元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太平洋(601099.SH),处于行业下游。

  从业务结构看,2020年,华林证券信用及经纪业务收入为6.64亿元,占比44.56%;自营业务收入为4.31亿元,占比28.91%;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为1.31亿元,占比仅8.82%;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为0.49亿元,占比仅3.32%。而头部券商的经纪业务收入占比普遍降至25%左右。

  综上可见,华林证券营业收入结构较为畸形,业绩主要依赖经纪、自营两大周期性业务,有“靠天吃饭”的特征。而投行、资产管理、衍生品投资等业务收入占比合计不足13%,差异化竞争能力极差。

  需注意的是,投行业务曾是华林证券的明星业务,一度是该公司业绩贡献最大的业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在30%左右,令其在证券行业内名声斐然。2015—2018年,投行业务占到华林证券全年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7.96%、29.2%、30.69%和23%,占比较大。

  

  然而,2019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后,华林证券投行业务不进反退,当年投行业务收入仅9135万元,较2015年(4.67亿元)下降逾8成,其衰败之快令人唏嘘。

  从地区分部经营情况看,年报显示,在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中,2020年华林证券有16个省份的营业部连续两年亏损,而2019年则有20个省份营业部处于连续两年亏损,盈利主要集中在广东、西藏两大地区。可见,该公司全国逾半地区营业部经营不善,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此外,证监会公布的2020年券商分类评级结果显示,在98家参与评比的券商中,有27家券商遭评级下调,其中华林证券由2019年A级A类滑落至B类B级,连降三级,是评级下调幅度最大的上市券商。

  对于华林证券当前的经营困局,即便是行业资深人士,也难言有信心作出较大改变,毕竟如今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头部化趋势在行业中越来越明显,而且外资券商跑步入场,中小券商生存压力越来越大。韦洪波任职财经媒体人长达近10年,进入证券行业不过区区四年多,其对证券业务是否足够了解,仅发力金融科技就真的足以令华林证券改头换面吗?

  03

  结语

  从君安系、国信系到平安系,华林证券一直未能做强做大,留给市场的仅是一个不断更换管理层的悲凉背影。如今,明星业务陨落、逾半地区营业部深陷亏损泥潭,人事管理混乱不堪,内控合规漏洞频现,韦洪波就真的能扭转乾坤,带领华林证券做强做大?在证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金融科技并不是万金油,华林证券的未来仍充满荆棘。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