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北摩高科(00298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刹车制动隐形冠军北摩高科 从小而美跃向大而专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1-29  北摩高科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时报2023-11-29

  制造类企业能保持高毛利率的秘诀何在?北摩高科给出的答案是在高度专注的基础上,向高技术含量、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和集成优势要效益。

  在军工赛道,与其他央企相比,北摩高科是一家“小而美”的公司。这家脱胎于地方国资的困境企业,20余年在刹车制动领域持续深耕,先是通过机制创新站稳脚跟,同时利用自主创新打破国际垄断,近些年由单一产品向系统产品升级,从军品向民航及高铁市场跨越,成为国内刹车制动领域极具竞争实力的细分翘楚。

  北摩高科的进阶之路,是众多制造企业向“中国制造2025”目标坚毅前行的范本。战略选择中如何构筑差异化优势、攻坚克难中怎么样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有了基本盘之后如何继续做大做强……日前,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进北摩高科,与公司董事长王淑敏及总经理张天闯进行了深度对话,以期还原背后的“北摩方法论”,并为其他制造类企业在经济周期波动下带来启发和信心。

  从机制创新到技术创新

  这是一家有着超过6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转入阶段性调整轨道,北京摩擦材料厂就已成立。行至70年代末,我国的进口苏式安系列飞机因缺乏飞机刹车盘配件大部分停飞。这家公司就在一没技术图纸、二没数据样板的情况下展开攻关,最终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套国产化飞机刹车盘。

  遗憾的是,北京摩擦材料厂并没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快速成长,反而在2000年前后陷入严重困境。王淑敏时任北京市西城区建委干部,当她被调至这家困境企业担任厂长时,这只是一个账面资金仅1万多元、欠账却高达2000多万元、职工工资被拖欠多年的烂摊子。如何盘活企业,是摆在王淑敏面前的巨大挑战。

  破局的关键是机制变革,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首先尝试的办法是遍地开花式全员入股,但后来被证明失败。“当时企业处于发展最困难的阶段,很多困难企业是第一次经历,我个人也是第一次经历,只能不断试错。”王淑敏回忆说。

  后来启动的二次改制中,公司采用了核心骨干和技术工人入股的方式,厂长等管理层带头下到一线,多种机制创新形成合力,增加了公司发展的原动能。

  “当时有多家困境企业从北京市划转到西城区,大浪淘沙,最后只有北摩高科存活并发展起来。”王淑敏骄傲地表示。

  机制创新的同时是技术创新。2000年,空军正在开展苏30战机部件国产化研究。能不能拿下国产刹车盘研发重任,不仅关乎企业未来,也关乎我国国防装备发展。北摩高科展开技术攻坚,其研制的刹车盘最终顺利通过各项技术检测。同年底,第一件国产化苏30战机刹车盘在北摩高科诞生。此后,波音737、三代主战坦克等国际产品都踏上了国产化浪潮,北摩高科技术和产品应用有了更大空间。

  但这个过程也充满挑战。为解决坦克某摩擦片尺寸大、环形窄、厚度薄、油槽复杂等多项重点难点问题,北摩高科曾开展全体技术人员大讨论。很多时候,王淑敏是与技术骨干一起下车间、进试验室、探讨方案、研究解决办法。

  挑战的另一方面来自于资金。由于民营企业的身份,北摩高科参与的大部分重大军品研制任务,完全是自筹资金、自担风险。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王淑敏曾卖掉个人房产投入研发。最终摩擦材料等技术的成功破局,不仅打破了发达国家在此领域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大幅降低了装备成本,共同牵引着我军装备在安全制动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第一套国产化飞机刹车盘、中国第一套大飞机对开式刹车机轮、中国第一套飞机双通道数字防滑刹车系统、中国第一套飞机全刹车系统……北摩高科成了揽收中国首创的大户。

  在王淑敏看来,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目的不是替代,而是要在性能和质量上超越它。”

  “看没了”与“看懂了”

  一个航天器的先进性,一看发动机,二看起落系统。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心脏和腿脚。飞行器的起落系统乃至机轮、刹车片是否质量过硬,直接关系到航天器能否落得稳、停得住。

  北摩高科运营和研发沉浮跌宕,但始终专注于刹车制动领域。“没有哪个企业像北摩高科一样60年如一日持续研究飞机刹车产品,始终围绕着飞机起落架着陆系统投入。”这是某军方领导对北摩高科的评价。王淑敏也这样总结自己数十年在北摩高科的运营感受:“我们就是一直在心无旁骛干事业,以钉钉子的精神克服技术难题,少说多做。”

  专注力最终演变为生产力。如今,北摩高科的产品装配在包括运20和绝大多数新型国产歼击机以及苏30、伊尔76等国际先进战机上,其质量及先进程度完全可与国际顶尖产品比肩。公司产业也以刹车盘为基础,逐步向飞机机轮、刹车控制系统、起落架着陆全系统实现延伸。背后则是从单一材料技术,向机械自动化技术、精密制造技术、软件技术的产业链升级。

  先发优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它往往能够带来外溢效应。比如,北摩高科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流偏转板式伺服阀为中国首创,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来又为企业向飞机机轮乃至起落架系统、着陆系统迈进打下了基础。接下来,北摩高科又相继成功开发出对开式大型机轮、自适应式机轮,并成功应用到运20、歼16等新型战机上。

  这个过程也并非坦途。王淑敏介绍,当时公司发现起落架着陆系统都是国外产品,因此决定发力起落架业务。不过多数行业人士提出质疑,有人说“北摩真是把技术都‘看没了’”。不过王淑敏认为,自己是“看懂了”:“我们就是要做到时刻在发现,这样才能使公司持续发展。最终结果证明,从刹车片到起落架集成,是北摩高科的一次大飞跃。”

  要实现持续发展,机制是灵魂,产能是基础。

  2021年底,曾在军种总部任职的张天闯出任北摩高科总经理,他对公司的独特性有着自己的理解。“北摩高科既有国企的背景,又有民企的活力,决策链条短、责任意识强、末端落实快,这些共同构成了北摩高科的别样机制。”

  军工产业链条上,国企、央企占比很大。北摩高科的市场化机制就显得独特。“我们把‘精管理、保质量、创市场’组为三驾马车,共同牵引公司前行。”张天闯表示。

  河北石家庄正定,常胜将军赵子龙的故乡。北摩高科生产基地坐落于此,不仅成为正定最新的规上工业企业,而且成为当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成果。如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起落架智能制造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开始批量生产交付某型歼击机、运输机的起落架。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全套起落架制造设备,每台设备造价超亿元。

  “正定连同西安等地的基地一起,保证公司的科研、生产能力、产能优势对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张天闯指出,“刹车片等产品比较特殊,这些耗材需要持续供应,有些飞机都停产了,但只要还有训练,北摩高科的产品依然在实现供货。”

  研发、制造、生产等环节的多元优势构筑起来之后,叠加国内军用飞机刹车系统和机轮产品供应商相对较少,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北摩高科产品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0%及以上,净利率整体逐年攀升,由此成为制造业实现强盈利能力的代表。

  从小而美走向大而专

  军用产品销售受到装备采购计划和内外形势多种因素影响,且下游客户集中往往会影响议价能力。如何构建多元产品矩阵,实现风险对冲,是北摩高科上市后思考的重要课题。

  民航市场是北摩高科寻求增量的重要一维。北摩高科此前变更了部分募集资金用途,将新增民用大飞机起落架着陆系统综合试验项目。

  张天闯介绍北摩高科最新战略时表示,公司会服务国家创新战略,努力打造民营军工科技集团和国际航空创新型的产业中心。在打造精品军事装备的同时,也会积极参与高端领域民品开发及竞争,以军促民、以民保军,推进军民成果与技术的双向转化。

  随着相关核心技术在民航等民用领域中的应用,北摩高科在2022年首次实现了民航业务收入。“近些年公司基地投入很多,这些都是为军用和民用产品的新型号做准备。在寻求市场扩容的过程中,北摩高科要做到不等、不靠、不要,发挥多元优势往前冲。”王淑敏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变得重要。今年3月,北摩高科发布公告,携手索通发展共同开发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和电解铝行业的应用。通过试水借助碳碳材料逐步替代现有的石墨材料,北摩高科开启了民用市场的另外一扇门,希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无论产业链怎样延展,我们依然会专注地在刹车制动领域深耕下去。”王淑敏强调。在她的眼里,北摩高科所瞄准的是世界级巨无霸,包括美国的霍尼韦尔、古德里奇等标杆性企业。这些都是至少拥有数十亿美元年营收规模的世界500强公司。

  资本市场工具也有望得到更大的发挥。“成功IPO上市后,北摩高科至今还没尝试过债券融资,所收购的两家子公司也都是采用现金购买,未来公司将更为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助力公司做大做强。”王淑敏表示。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