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汇川技术(30012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汇川技术中高端制造崛起,是中国近10年跨越式发展的缩影!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1-19  汇川技术内幕信息

来源 :风险雷达RiskRaider2024-01-19

  时间回到2015年,几朵沉重的乌云飘荡在苏州古城的上空,苏州的未来该怎么办?苏州会不会就此衰弱?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发达国家陷阱?

  

  ?苏州阊门

  这些问题实实在在的每天发生在苏州的大街小巷,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顾这些事情时,会觉得这只是笑谈,但是当时整个苏州城如临大敌,从市委到区县的领导、基层干部都清楚一件事情,苏州经济即将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每过几个月就有外企突然撤离苏州,而苏州的经济从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严重依赖外资。

  如果说在2005年,媒体在讲东南亚是下一个资金流向地,还只是危言耸听,但度过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已经让苏州、宁波、厦门、东莞等等外向型经济的城市遇到发展的困境,中等收入陷阱不再是传说,而是即将到来的事实,制造业缺乏创新型技术,金融企业缺乏国际性大资本,人才队伍没有顶尖的创新型人才,外贸企业也没有世界范围内的定价权。

  

  

  

  ?2011年的苏州

  2015年,虽然国内歌舞升平,不少人夜夜笙箫,但是经济内部的危机已经让苏州各区县的体制内、银行系统、私营金融公司、制造业企业的决策人如坐针毡,幸运的是那年阿里、腾讯的股价步步攀升,互联网繁荣的新闻盖过了危机已经深入骨髓的信号,不会引发太严重的负面情绪。

  “产业必须升级”,这是那一年苏州不少人的一致共识,市面上经济即将衰退的信号过于明显,以致于许多年后很多人回想起那年的苏州时不免仍然心惊胆战。

  三星,作为纳税大户,也是打造产业集群的耀眼的韩企,曾经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榜首,但是在2015年突然被韩国总部要求,立刻撤离苏州,此时的员工、工人并未体验过突如其来的撤离,昨天还热闹的园区,第二天所有人被告知立刻离开,令不少人异常的错愕。

  工人们吃完最后一顿街边的烧烤,告别工友,提着桶和背包,草草的离开这座城市。

  伴随三星的离开,位于新区的许多日本投资的工厂突然关门,没多久工厂的草坪长了很深的草,日本的营业部长在淮海街和员工开始了最后的告别聚餐,一桌接着一桌,日料店的老板也在考虑未来的去向,很快,这条街区的日本人纷纷买了回东京、大版,或者去胡志明、雅加达的机票,永久性的告别了苏州。

  

  ?2024年的苏州淮海街

  体制内开始有人意识到,苏州必须做出改变,从那一年,吴中区、市委等体制内的工作人员越来越重视本土制造业,开始密集走访汇川技术、科沃斯、协鑫这样的企业,在很多年后,苏州地铁4号线也特意在汇川技术和科沃斯的门口附近设立了主要站点,方便人流来往于太湖新城和姑苏区。

  扶持创新型中高端制造业企业,成了那一年苏州体制内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苏州大市范围内,从日本、韩国留学归国去苏谋生的年轻人,于这一年,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如果是在过去,进入一家外贸公司,做日本市场、韩国市场的跟单员、业务员、翻译、文员会是很多人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

  年初,苏州还沉浸在初级制造业的热浪中,市区的平江路、观前街、枫桥夜泊这些地方来来去去的大部分是工厂的男工、女工,服装、美食的消费群体也以他们为主,十全街则主要是传统的玉器店,虎丘则是脏乱差的婚纱市场集中地。

  到了年末,人群一下子变得稀疏,少数幸运的男工、女工早早的买了市区的房子,留了下来,做些小生意,其他大部分人短时间离开了苏州,街上的商铺也关了一大批,在当时只会觉得奇怪,并不会想到太多,但是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当时的产业链、消费、金融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前一代消费者、投资人、生意人、打工人的所有观念和后者完全不同,这也导致商业生态完全不同,是一种代际冲突。

  那时候的女工会去街上购买几十块钱一件的服装,会在人均50块钱的餐厅消费,那时候的生意人会热衷于翡翠、外贸等生意,但在几年后苏州开始进行产业升级后,新一代的经济参与者行为习惯完全不同,他们会去书店,在制造业会有自己的独创想法,会把落地安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会关心更好的生活品质,会对艺术文化有一定兴趣,会对更好的投资、工作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2024年的苏州

  此时,大家对汇川技术、科沃斯、协鑫等技术型企业充满了质疑,也感到新颖,时年,国内流传着中国企业没有创新性技术,全是模仿国外的技术,更给了这些企业比较刻薄的舆论压力,但在那个时候,汇川技术等等企业逐步重视研发,部分研发人员年终奖可以拿到数十万人民币,在财报上面也可以看到对研发的投入逐渐增多。

  

  ?2024年的苏州

  企业、生意人、投资者、技术人员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也在悄悄发生剧烈的变化,汇川技术华东总部位于苏州吴中区紧邻太湖区域,这个地方叫天鹅荡路,早期这里是太湖边上的农田,但是在短短20年时间里,在多种力量同时汇集的机遇之下,汇川技术、科沃斯等等企业拔地而起,光伏、家庭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等中高端产业链的企业都有。

  

  ?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

  据经纬创投的资料,汇川技术的CEO朱兴明曾经是华为的一员,早在2003年第一场雪刚刚落下不久,朱兴明在德国纽伦堡和外国朋友随口闲聊,说到创业的想法,朋友质疑他:“为什么要创业,你这样优秀的人在美国可以拿百万美元年薪,干嘛要去创业,如果是欧洲出生的人,才不会去创业呢,躺平不好吗?”

  朱兴明说:“中国有土壤,中国有需要,资源有保证。”

  那年,他36岁。

  当然原话并没有这么短,而是在德国忽明忽暗的街头咖啡厅,花了很多精力和漫长的谈话才把他的思路讲清楚,总结下来就上面三个短句。

  这让我想到《遥远的救世主》里面,私募合伙人丁元英在德国自愿放弃海外的薪水,拒绝拿德国人的钱做空中国的股市,坑害中国股民,代价是被违约合同惩罚冻结银行卡里面的钱,身无分文回到国内的某个古城休假,这个古城呢,在现实中是山东聊城,里面提到的传统文化和商业文明的冲突,也取自以当地的视角阐释经济发展。

  2003年,春节前后,那还是一个所有人都沉浸在经济列车高速狂奔的时代,但是经济的内核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技术创新的前景又有多少人关心呢,那年中国A股刚刚从2200多点牛市顶端跌下来,经历了2年的熊市,熊市结束,还要再等2年,直到3年后才迎来少部分人的疯牛。

  就在这个时间段,朱兴明和朋友出现在深圳香蜜湖,那天夜里,灯火通明,朋友说:“讲实话,我觉得你很难成事。你带领的18个人的创始团队如何走长远,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时的深圳,腾讯还在那间破旧的办公楼里,在来年,马化腾计划以10万块钱的价格卖掉苟延残喘的腾讯,但购买方认为小马的议价太高太高,腾讯很显然不值得这个价格。

  

  ?2004年深圳中心区

  而未来会成为汇川技术华东总部邻居的科沃斯CEO钱东奇,这段时间正在同几个女财务,撑起最后的代工厂,因为不赞同科沃斯的技术演进方向,觉得科沃斯毫无未来,高管、合伙人突然离职,就连工人也走完了。

  突然入局制造业的汇川技术,起初选择了电梯行业,希望做出更好的电梯,但创业初期,华为的法务就发来警告,担心被行业惩罚和吃官司,骨干成员因为害怕就离开了。

  起初,汇川技术只拥有一种技术“变频器矢量控制”,只产出一种产品“变频器”,接着产出第二种产品“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从这两款产品开始,汇川技术进入了漫漫长路,逐步扩张到很多行业,意识到中国制造业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朱兴明不断提前市场做出相应的产品,捕捉产业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下一批市场急需的产品。

  早在2007年左右,朱兴明意识到工业自动化是一种必然。

  接着到2010年,产品拓展到光伏逆变器、汽车空调、商用车电控、工业电机、传感器,汇川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光伏逆变器第二的企业,但是在2016年,为了选择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主动放弃光伏逆变器,错过一波光伏逆变器的赚钱时机,这是朱兴明认为的做过的最失败的一次战略失误,不应该放弃光伏逆变器,他也提到能够放弃光伏逆变器也是因为当时认知不足,团队不够优秀。

  2016年,汇川开始进入轨道交通牵引系统、新能源汽车电机、工业视觉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产品,这个时候的汇川已经小有成就,凡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从业者基本上大多知道这家企业,在随后几年的A股中,汇川技术也成为了工业机器人板块的龙头,但实际上这家公司全产业链的工业品都做。

  

  到今天,汇川技术的主流业务支撑是4个方向“通用自动化、电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

  时间回到2006年,一家跨国企业希望收购汇川技术,在这个时候,迷茫之际的朱兴明去香蜜湖见了一个很重要的人,他问:“要卖掉公司吗?”。

  那人说了一句话:“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奇缺,你是有这种精神的人。”

  经过这次闲聊,朱兴明决定无论如何不能卖掉公司,任何情况都要坚持下去。

  很多人在各种场合,包括媒体,甚至是经济学家,一遍又一遍的攻击中国没有创新型技术,没有科技企业,实际上中国已经是全球唯一的全产业链的制造业国家了。

  除了少数品类中国暂时造不出来,就连商业航天发动机这种需要极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品,嘉兴、湖州、苏州张家港、烟台、广州等地的企业也能够将其造出来。

  

  ?2024年深圳

  汇川技术的公司理念里面有一个非常牛逼的认知,它认为,toB业务的本质是围绕非标准化产品的业务,在产品上,汇川做了两件事,进行工艺改进和工艺突破,超越标准化,相比同类企业,提前4~5年推出具备价值的产品。

  

  通过这个认知,可以理解到为什么作为AI行业的巨型企业商汤科技始终没有实现盈利,因为它的很多东西停留在技术和理论层面,没有做出像样的产品,连标准化的产品都没有,更别说非标准化的产品。从这个层面来说,商汤科技不能实现盈利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必然。

  说到盈利,汇川技术过去20年的盈利是连续增长的,每件工业品产品的利润都不高,在过去三年,汇川的利润率高速增长,因为这家企业不断提前预判风口,在其他人都迷恋互联网繁荣时,这家公司于2016年果断进入汽车行业。

  2019年的年会上,朱兴明说:“只要汇川不被ST,就一定将汽车业务干到底!”。

  汇川技术的企业愿景强调“推进工业文明,共创美好生活”,紧邻汇川技术的科沃斯则把企业愿景定义为“是机器人,也是家人”,不得不说,现在的中高端制造业企业非常的会挑起情绪。

  

  

  ?苏州汇川技术和对面的吴江区

  朱兴明提到天时地利人和,说要认清趋势,顺势而为,要为市场创造价值,要创造好的人文环境,使得人才辈出。

  刚刚进入汽车行业,生产的产品致使公司利润下滑,一位资本市场的朋友在深圳南山公园对他说:“老朱,如果你再这么干,我就抛售汇川的股票。”

  朱兴明回应:“你可以抛,我必须按照企业的规律办事。”

  随后几年A股均在熊市周期,2015年开启的超级熊市,持续了整整8年,中间有多个半年出现反弹,但很快继续回落,2016年股市跌到宕机,2018年单边下跌一整年,汇川技术的股价也“飞流直下三千尺”。

  不过在2020年,美国那边发生严重的衰退时,大量外资进入A股,看准形势的国内大资金也一起买进A股,汇川技术在其中属于工业机器人的龙头企业,自然也受到了追捧,2020年汇川技术股价最低在¥16.39,一年半的时间涨到最高点¥84.41,随后伴随熊市继续回落,但即使到2024年,股价依然位居¥54,这也说明了大资金非常看好汇川技术的未来,这是熊市末期,此时大部分股价都在冰点,市场上的资金量非常少,流动性严重不足。

  

  如今的汇川技术,已经度过了漫长的“草创”期间。

  说到未来,汇川技术希望打造更加高端的装备,让工艺达到顶级水平。

  汇川技术也打算加入数字化平台,让制造体系更加的智能。

  

  

  另外,通过AI风控系统CreditGPT风险雷达,看看AI对“汇川技术”做出的风险评估,以及企业的其他各类风控信息:

  

  

  

  作为汇川技术的AI方向的合作伙伴“CreditGPT风险雷达”,强烈支持汇川技术,给汇川技术的进步之路点赞!也极其的希望有更多的中高端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周期。

  朱兴明思考事情的方法论值得学习,他讲到,需要对未来做出假设,也需要对未来做出判断,他将其浓缩成两句话,“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我们认为在产业的寒冬应该收缩,这就是假设;我们认为双碳是未来巨大的机会,应该投身到双碳战略中,这也是假设。基于这些假设,我们确定方向。

  这实际上是在充分认识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认知和资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这个判断可能是错的,也可能是对的,没有人能够完全预知未来。

  任何依靠水晶球过日子的人,都要吃玻璃渣子。

  你能够管理好的是你可以持续的学习,持续的沟通,持续的洞察,补充你捕捉趋势的认知水平和资源,至于概率的部分,丢给勇气。

  因此这个思路里面就提到了基于现实,应该怎么样。

  接着,如果现实是这样的,要根据这个如果去做什么,这个是假设,而且做假设的时候需要做出积极的假设,为什么不做悲观的假设,因为悲观的假设会让你失去行动的积极性,对事情向好的发展没有意义,没有意义的事情自然不去做了。

  当你做出积极的假设时,那么你就可以根据此“假设”去分解目标,然后再安排如何去完成这些目标的大致路径。

  事实是,火星离地球很遥远,地球上的人类如果继续待在这颗星球上,所有人都会因为石油资源用尽,大家一起完蛋。

  假设是,如果将资本、技术、人才、国家等等条件整合起来,去打造完整的光伏、AI、数字化、商业航天、机器人、超级高铁产业链,就可以让人类在一定时间内飞入火星,建立美国的殖民地,中国的地外行省。

  如果一个问题,人深陷其中解决不了,那就站在更高维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需要不断地升级认知,从产品,到行业,再到经济,再到政治经济,不断地升维。

  二维空间搞不清楚的问题,在三维空间一眼就能看明白。

  同样,我们所处的问题,当下解决不了,就升级认知的维度,等更高层面去看,就能够找到很多解决方案。

  中国很多企业做的是什么呢?是解决掉提出问题的人,尤其是一些得了大公司病的企业。

  那中国的舆论是怎么讲的,不断地提出中国的问题,不断地讽刺那些在做事情的人,但从来不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的中高端制造业的探索之路已经走了20年,但如今大部分人的思维仍然停留在2002年的冬天,那一年,刀郎唱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

  谁能想到中国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长沙成为夜景绚丽的未来之城,贵阳在群山之间突兀的冒出璀璨的CBD,杭州的精致熏得游人陶醉,合肥在群嘲之后绝地反弹成为科技创新型城市,变化仍然在继续。

  2024年年初,常州和烟台双双夺下万亿城市的桂冠。

  每个城市,每个科技创新型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崛起之路。

  在中国进入能够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这几年,大部分老一辈精英反倒害怕了,极力的抹黑国内的制造业,不断地否认制造业、金融等行业的发展,他们非要认为2002年那年看到的一切就是历史的全部。

  2024年的苏州城,也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一个以外贸、初级制造业为基础的城市转变为由本土中高端制造业拉动经济的城市,并向上海靠拢。

  

  

  

  ?2024年的苏州

  曾经上海和苏州是两个世界,过了上海,就是大片的农田,但今年再去上海以西,已经沧海桑田,从上海嘉定区向西到昆山,再到苏州工业园区,一路上都是现代化的桥梁、地铁、街道、商业区、展览中心、工厂、企业园区、公园,没有农村。

  

  

  ?2024年的苏州

  如果去嘉兴的方向,看到的仍然是农田,这可以看出来,一个时代的发展,它需要的是多种力量的合力,政府部门的投融资、政策引导、资本市场的繁荣、企业家精神、优秀的团队、好的营商环境等等方面,缺一不可。

  站在苏州、嘉兴和上海青浦的三字路口,看着三个城市,不同企业、不同个人、不同的命运,陷入莫名的感伤。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