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振东制药(30015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钙王”朗迪被顶格重罚 1.4 亿,昔日“老东家”振东制药为其代工厂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0-22  振东制药内幕信息

来源 :新浪财经2023-10-22

  图源自视觉中国

  近日,因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北京朗迪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迪制药")收到 1.4 亿元顶格罚单,并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30 天。

  在这一处罚事件背后,还涉及到了如今活跃于脱发概念的上市公司振东制药(300158.SZ)。就在两年多前,振东制药还是朗迪制药的控股股东,2021 年 8 月 17 日,振东制药官宣出售朗迪制药,同日,朗迪制药与振东制药签署《药品委托生产合同》。

  朗迪制药与振东制药的缘分起于 2016 年的 100%股权收购,"分家"之后再次于大众视野中组合出现,却是昔日"现金牛"子公司被处以巨额罚款,而成为"代工商"的老东家却还毫发未损。

  始于 7 月份的荒唐劣质药事件

  因生产销售劣质药而被开出天价罚单,有着"钙王"之称的朗迪制药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日前公布的行政处罚,2021 年 2 月 3 日-2022 年 11 月 29 日期间,朗迪制药自行生产及委托振东制药生产的 32 批次碳酸钙 D3 颗粒、碳酸钙 D3 颗粒(Ⅱ)、碳酸钙 D3 片(Ⅱ)含量测定项下维生素 D3 不符合规定。

  据了解,碳酸钙 D3 系列是朗迪制药的王牌产品,上市至今已超过十年,主要面向人群为儿童、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以及老年人。米内网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朗迪碳酸钙 D3 片在 2022 年销售额超过 20 亿元。

  前述 32 批次不合格药品共计生产 931669 盒,流向市场 931427 盒。截至 2023 年 7 月 20 日,朗迪制药累计召回不合格药品 54249 盒。经核算,当事人实际销售金额 6184064.88 元,即为违法所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 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从重处罚如下:

  1.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30 天;

  2.没收碳酸钙 D3 颗粒、碳酸钙 D3 颗粒(Ⅱ)、碳酸钙 D3 片(Ⅱ)合计共 54319 盒;

  3.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合计 6184064.88 元;

  4.并处罚款人民币 134037352.20 元;

  5.4 项合计人民币 140221417.08 元。

  根据相关规定,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的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从处罚金额到停产停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于朗迪制药的处罚都是"顶格",而这也是根据 7 月份国家药监局的情况通报做出的落实处罚。

  早在两个多月前,国家药监局官网公布,经甘肃省药品检验研究院等 10 家药品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发现有 16 家企业生产的 49 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当中朗迪制药旗下的碳酸钙 D3 独占 32 批次,产品中维生素 D3 含量测定不达标。

  具体而言,24 批次碳酸钙 D3 颗粒生产方为北京振东朗迪制药公司及其委托方山西振东制药公司,7 批次碳酸钙 D3 颗粒(Ⅱ)和 1 批次碳酸钙 D3 片(Ⅱ)由北京振东康远制药公司委托山西振东制药公司生产。

  彼时,朗迪制药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已在第一时间召回所涉批次产品,经第三方权威专家认证,维生素 D3 易因气温、运输等客观环境因素造成含量不稳定,但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朗迪制药 7 月份发布的致歉声明

  可以看到,无论是今年 7 月的通报还是此次的处罚,振东制药都多次出现。根据此前朗迪制药与振东制药签署的《药品委托生产合同》,约定朗迪制药委托振东制药生产碳酸钙 D3 片(II)、碳酸钙 D3 颗粒产品,委托期限为十年。

  对于朗迪制药近日被从重处罚一事,老东家振东制药证券部此前回应财联社称,"(我们)与朗迪制药只是代加工关系,所以他们停业整顿跟我们没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振东制药与朗迪制药曾是利益共生的一家人,关系匪浅,双方两年多前的分道扬镳已然充满迷思,完全剥离后又还保持着代工关系,双方关系可谓迷雾重重。

  卖掉"现金牛"后,老东家的日子不好过

  2016 年,振东制药斥资 26.46 亿元收购了朗迪制药(原称"康远制药")100%的股权,实现财务并表,振东制药进入业绩转折之年。

  收购之前,已上市 5 年的振东制药主要从事中药制剂、化药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但业绩平平,盈利能力一弱再弱,2012 年至 2014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均为负,各为-23.62%、-19.09%、43.31%。

  收购之后,2017 年到 2020 年,朗迪制药收入占振东制药总营收的比重始终在 15%以上,又得益于保健产品的高利润率特点,朗迪制药成了振东制药的盈利"顶梁柱"。

  2018 年至 2020 年,朗迪制药累计实现盈利 15.3 亿元。其中,以 2020 年为例,朗迪制药利润率为 48.01%,净利润 3.61 亿元,同期,振东制药净利润 2.6 亿元。这一年,朗迪制药终端销售额达 43 亿元,以 26%的市场份额成为全国第一,振东制药也凭此得到了"钙王"殊荣。

  振东制药对于买来的"亲儿子"也曾寄予厚望。其董事长李安平还在 2018 年时表示:"下一个十年,朗迪钙的零售市场销售潜力最高有望实现 60 亿至 80 亿的目标。"2020 年,振东制药还宣布了对朗迪制药的生产线扩能改造计划。

  但是好景不长,就在朗迪制药业绩蒸蒸日上之际,振东制药在 2021 年 8 月突然宣布战略优化——拟以 58 亿元的价格出售朗迪制药 100%的股权。

  对于这一猝不及防的出售,振东制药解释称,公司要聚焦医美市场,深耕肿瘤领域,减少多元发展,实施战略瘦身,并声称"相信这次战略转型会让振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消息公布后,振东制药连续 3 个交易日股价跳水,累计跌幅超过 13%。

  事实是振东制药因此陷入了多重财务困境,而公司实控人的个人财富确实因此迈上了新台阶。

  2021 年年终,振东制药宣布,向全体股东合计分红 27.74 亿元,高于公司当年的 16.17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实控人李安平持有振东制药36.59%股份,在这一大额分红中可以获得 10.15 亿元。

  振东制药非常热衷于分红,据统计,上市至今,公司分红十一次,累计金额高达 33.29 亿元,而公司合共净利润才 37.96 亿元。李安平于多次分红中获益 12.43 亿元。

  仅在公司亏损的 2018 年和 2022 年,振东未有分红。

  2022 年是卖掉朗迪制药的第一个完整财年,振东制药录得 0.51 亿元的归母净亏损,同期,营收下滑 26.80%。不止于此,公司经营现金流入 39.69 亿元,比上一年减少 15.68 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仅 8630.32 万元。

  钛媒体 App 制图,数据来源:wind

  振东制药深陷财务困境的核心因素是与朗迪制药"分家",除此之外,首要原因是其当前聚焦的脱发赛道属于概念比较火,但距离大举创收尚有距离。

  2011 年,振东制药斥资 1.12 亿元收购了安特制药,其主营产品是生发产品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2021 年,脱发经济盛行,相关概念走红,但是声势浩大的概念落实到收入却比较"骨干"。

  2022 年,负责生产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的子公司安欣制药(安特制药于 2021 年 7 月更名为安欣制药))收入为 2.27 亿元,仅占总收入的 6.09%,难以拉动公司整体增长大旗。

  而且据米内网和中康科技数据统计,达霏欣米诺地尔搽剂 2022 年销量市场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三生制药(01530.HK)的蔓迪。

  其次,振东制药的肿瘤药业务也并无新的建树,且公司也没有对此投入足量的研发资金。

  在肿瘤领域,振东制药的主要产品为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比卡鲁胺胶囊和注射用香菇多糖等,已经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 年和 2021 年上半年,其肿瘤业务收入分别为 9.39 亿、4.81 亿。2022 年进入集采后,主要产品比卡鲁胺胶囊等产品的盈利能力同比下降。这也是公司该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振东制药2022 年销售费用高达 15.18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 40.70%,而研发费用仅 2.91 亿元,总营收占比仅 7.89%。今年 5 月,深交所还向振东制药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其说明服务费、市场运营费占比是否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存在违规返利的情形等。

  2023 年半年,振东制药归母净利润继续负增长,经营活动产生的流量净额转负,为-1.08 亿元。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未出现向上拐点。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