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蓝思科技(30043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蓝思科技取消苹果“特别关注”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1-02  蓝思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松果投研2022-11-02

  尽管“果链”的光环不再闪耀,但苹果备货iPhone 14还是大大提振了苹果供应链企业的三季度业绩。

  

  近日,蓝思科技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蓝思科技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3.93亿元;归母净利润10.64亿元,同比增长7.61%;扣非归母净利润10.32亿元,同比增长36.79%,环比大幅转正。

  值得一提的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四项费用环比节约17.91%,同比节约41.49%。得益于成本管控能力提升,在本季度营收基本与去年持平的情况下,蓝思科技盈利能力修复。

  

  来源:Choice

  从财报来看,在消费电子传统旺季,蓝思科技的主要经营指标均呈现季度改善的趋势。不过,市场当下关注焦点却是蓝思能否获得更多“果链”外的增量机会。

  取消“特别关注”

  不能否认,苹果对中国手机产业链成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与国内多数苹果供应商靠苹果成名不同,蓝思科技在遇到苹果前就已经发迹。

  作为国内最早生产手机玻璃屏幕的企业之一,蓝思科技从拿到TCL订单起,引领着手机行业由塑料盖板向玻璃盖板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蓝思科技也吃到了最多的红利,先是成为中性、康佳等国产品牌的供应商,后陆续拿下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HTC等品牌的订单。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只要周群飞的工厂停工,全世界手机都要断货。”

  2007年,即将推出第一代苹果智能机的苹果被蓝思科技CNC雕刻技术折服,两家企业就此开始长期的合作之旅。

  从玻璃盖板供应全球开始,蓝思科技垂直整合了供应终端产品的绝大部分零组件,将蓝宝石、陶瓷导入消费电子领域,首创3D玻璃工艺,逐渐成为提供ODM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伴随着蓝思产业链延伸,双方的合作领域逐步拓展至蓝宝石、陶瓷、金属、触控等组件上。在2021年的年报中,蓝思科技罕见明确披露了苹果为其第一大客户,并且蓝思2021年来自苹果的营收占比升至66.49%。

  尽管如此,蓝思的客户结构正在变得多元,智能机时代来临后,其客户覆盖了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知名品牌。

  不过,为了维持和第一大客户的合作,蓝思科技确实投入了最多的精力,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设备迭代。2020年,蓝思科技为了给苹果的金属外壳手机供货,斥资94亿元收购了金属机壳工厂可胜科技和可利科技。

  深度绑定苹果的企业往往都面临同一个问题,营收增长无法转化为利润增长。2021年,蓝思科技营收452.86亿元,同比增加22.6%,而净利润只有20.88亿元,同比下降57.36%。

  所以,智物科技评论认为:“中国产业链巨头赢在制造,输在只重制造;赢在成本,输在只重成本;苹果生意,已无钱可赚。”

  然而,蓝思科技仍然离不开苹果,哪怕利润空间小,苹果还是蓝思科技在消费电子领域最大的业绩支撑。

  今年来,由于疫情和经济波动影响,全球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据StrategyAnalytics报告,2022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7.52%;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11.43%。

  作为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游,蓝思科技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上半年,蓝思科技的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同比下降。

  行业整体下行,苹果却逆势而上,彰显出强大韧性。据Canalys调研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连续三季度下跌,同比下降9%。但在新发布的iPhone 14 Pro和Pro Max的带动下,苹果以18%的份额进一步提高市场地位。

  就算被吐槽“挤牙膏式升级”,苹果在手机市场的强势地位依旧稳固。所以,重新审视蓝思科技与苹果这段合作,蓝思成为“果链三巨头”是偶然也是必然。

  偶然在如果蓝思没有行业领先的研发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就无法逐渐扩大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影响力。而苹果坐拥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蓝思科技想要成为消费电子供应商龙头,就势必会与苹果越绑越紧。

  蓝思科技最大的问题是在这段合作中议价能力处于弱势地位,这也意味着为苹果供货难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了。

  更何况,苹果正在转移生产线,它与富士康在越南、印度等地设立生产工厂,还将数十家中国企业踢出了“果链”。

  因此,哪怕苹果仍然是重要客户,蓝思科技也是时候取消“特别关注”了。

  新财源:汽车电子+智能穿戴

  开辟新赛道,源于新需求的诞生。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AR/VR两大行业兴起,蓝思科技的产品有了更多应用场景。其中,蓝思科技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逐步放量,成为三季报一大亮点。本季度,该业务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八成。

  新业务快速起量,得益于蓝思科技将新能源汽车业务视作第二增长极,在汽车电子赛道深入布局。

  一来,是大手笔的投资建厂。2021年底,蓝思科技智能汽车组件与电子信息综合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几个月前,蓝思科技称,公司在黄花园区及其他区域,包括越南有在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中控屏、B柱、充电桩等部件供应海外,在国内也会多地布局,助推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持续发展。

  二来,是客户资源的拓展。2020年,蓝思科技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客户资源仅提及特斯拉一家。而到了2022年,蓝思科技新开发的客户既包括保时捷、宝马、奥迪、现代、大众、广汽、上汽等汽车巨头,也有蔚来、理想、比亚迪、小鹏、五菱、零跑、小米等一众造车新势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一个庞大的增量市场诞生,如车载触控显示面板、汽车玻璃等领域都迎来利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2.5%。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综合今年前三季度市场表现和第四季度车企冲刺力度加大的因素,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全年批发量有望达到650万辆,渗透率大概在28%左右。

  产销两旺的新能源汽车拉动供应链成长增速,而蓝思科技切入电动汽车供应链有其独特的优势:长期以来在防护玻璃领域、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

  从三季报表现来看,由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蓝思科技逐渐步入正轨。

  另外,之前趁着国内元宇宙概念火热,蓝思科技也涉足了AR、VR硬件领域。4月初,蓝思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长沙(二)园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由原来的15.15亿元增加至54.06亿元,项目预计2024年底全部建成达产。”

  目前,蓝思科技与AR、VR市场的几大头部玩家达成合作,主要生产金属、塑胶、玻璃镜片以及光学模组等结构件。这意味着蓝思科技是在自身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拓展的新业务,可以较快进入生产环节。

  重资产运营模式下,制造业不合适“跳跃”式切换赛道。进军新能源汽车和AR、VR供应链,已经是蓝思科技比较理想的拓展方向了,这两个赛道都与蓝思科技的核心业务足够“坡长雪厚”,可以容得下新玩家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受益于双碳政策行业景气度高居不下,而AR、VR硬件市场需求也在增长。据市场调研机构 WellsennXR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VR 硬件总出货量508万台,同比增长27%。如果能够在汽车电子和智能穿戴领域完成布局,蓝思科技将获得新的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并不是切换赛道,消费电子仍然是蓝思科技的核心业务。从苹果最近的财报看,它还是消费电子界的王者,大中华区也依然是苹果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不管蓝思科技还是苹果都不会放弃与彼此的合作,这个利润微薄的“买卖”还会长期持续下去。

  只不过,蓝思科技不再想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产业多层次布局才是它未来的关键词。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2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