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航天智造(30044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中航证券军工】首次覆盖 | 航天智造(300446)完成配套资金募集,踏上崭新征程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05  航天智造内幕信息

来源 :中航军工研究2023-12-05

  事件:公司11月23日发布募集配套资金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司完成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1.79亿股票,发行价格为11.7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21.00亿元。

  公司10月21日披露三季报,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21亿元,+22.73%),归母净利润(2.43亿元,+28.11%),扣非归母净利润(0.78亿元,+3966.81%),毛利率(20.80%,-0.12pcts),净利率(7.96%,-0.33pcts)。

  公司2023前三季度业绩快速增长,进军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设备赛道。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航天能源和航天模塑两家公司的资产注入,为公司带来了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设备领域的业务,收入与归母净利润迎来快速增长。

  募投项目聚焦产品升级改造与扩产建设,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带来新的增量空间。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快速增长,募投资金投入项目主要集中在页岩气开发智能装备改造、军用爆破器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川南航天能源研发中心建设,汽车内外饰件扩产、航天模塑研发中心及模具中心建设等。项目建设期2-3年,全部建成达产后,总体运营期年平均净利润(税后)预计可达约1.44亿元。

  航天模塑汽车零部件业务助力拓宽公司收入体量。航天模塑主要聚焦于汽车零部件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41.94亿元,毛利率16.53%,净利润1.83亿元,净利率4.35%,经营性现金流6.50亿元,是公司当前收入体量占比(83.68%)最大的业务领域。2023-2025年业绩承诺期内净利润分别达到0.96亿元、1.06元和1.14亿元。

  航天能源油气设备领域业务有望成为盈利能力增长核心驱动力。2022年实现营收5.04亿元,毛利率57.85%,净利润1.83亿元,净利率36.34%,经营性现金流0.67亿元。航天能源相关油气设备业务毛利率明显高于其他业务。2023-2025年业绩承诺期内净利润分别达到2.05亿元、2.26亿元和2.38亿元。

  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七院上市公司平台。完成资产注入后,形成集高性能功能材料研发应用、汽车内外饰件设计制造、油气工程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业务结构。我们的具体观点与判断如下:

  ①汽车零部件产品:目前收入体量占比最大(2022年营收占比83.60%),近年随着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内外饰多样化、智能化的需求给市场重新带来新的机遇,结合公司募投项目中汽车内外饰件扩产项目的推进,该业务的盈利贡献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②油气设备产品:航天能源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油气井射孔工程技术领先、集成配套能力较强的企业之一,盈利能力也是目前公司现有业务中最强的(2022年毛利率57.85%,净利率36.34%)。伴随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加,以及在国家对保障能源安全且降低对外依存度的要求下,公司在能源领域的业务有望成为盈利能力增长核心驱动力。

  ③高性能功能材料:公司传统信息防伪材料及电子功能新材料有望通过注入的资产,拓展在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中的应用,构筑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未来伴随国家“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战略,热敏磁票海外市场有望取得突破,业绩预计稳定增长。

  具体内容详见正文。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85亿元、64.54亿元和75.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亿元、4.46亿元及5.31亿元,EPS分别为0.44元、0.53元、0.63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2.00元,分别对应50倍、42倍及35倍PE。

  风险提示: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

  

  报告正文

  一、完成航天能源与航天模塑资产注入,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实现快速增长

  2023年8月8日,公司资产注入实施完成,增加了航天能源和航天模塑两个全资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设备领域业务。受此影响,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研发费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带来新的增量空间。公司存货及预付款项快速增长,凸显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相关业绩收入有望尽快兑现至利润表中。

  (一)前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毛利率维持稳定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2.21亿元,+22.73%)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完成资产注入,合并报表包含航天能源和航天模塑两个新的子公司所致。毛利率(20.80%,-0.12pcts)基本持平,归母净利润(2.43亿元,+28.11%)快速增长,净利率(7.96%,-0.33pcts)有所下降,主要系研发费用(2.06亿元,+37.40%)快速增长、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428.16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增加817.53万元、所得税费用增加(0.49亿元,+58.20%)等原因所致。

  从2023Q3单季度来看,公司营业收入(15.81亿元,同比+30.81%)快速增长,归母净利润(0.85亿元,同比+72.23%)实现高速增长。

  图1 公司2023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单位:亿元;%)

  

  图2 公司2023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单位:亿元;%)

  

  由于航天模塑与航天能源为新注入子公司,考虑到公司各业务板块体量的可比性,参考公司披露的两家子公司2022年的业务数据,以及公司原有业务数据,整理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公司新注入的两家子公司中,航天模塑的收入规模体量远高于公司原有业务,而航天能源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业务。综合来看,两个公司的注入可以在大幅提升公司收入体量的同时兼顾维持盈利水平。同时,从业绩承诺来看,航天模塑在2023-2025年业绩承诺期内净利润分别达到0.96亿元、1.06元和1.14亿元;航天能源在2023-2025年业绩承诺期内净利润分别达到2.05亿元、2.26亿元和2.38亿元。另一方面,从经营性现金流来看,航天能源与航天模塑的经营性现金流均优于公司原有业务,有望对公司整体经营性现金流起到一定改善作用。

  表1 公司各业务板块业绩情况(2022年)

  

  图3 2022年各业务占比情况(单位:亿元,%)

  

  图4 2022年各业务毛利率情况(单位:%)

  

  综上我们认为,公司完成了航天能源和航天模塑两家公司的资产注入,为公司带来了汽车零部件和油气设备领域的业务,结合业绩承诺数据,公司收入体量与业绩将有望得到显著改善,同时2023年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也迎来了高速增长。整体来看,目前毛利率最高的油气设备业务是公司主要盈利贡献点。而在近年来伴随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加,以及公司通过资产注入可以提升传统业务与新业务的协同拓展应用,有望促使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长。

  (二)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费用方面,2023前三季度,公司三费费率(6.39%,-0.95pcts)有所下降。具体来看,销售费用率(1.61%,-0.05pcts)、管理费用率(3.94%,-0.51pcts)和财务费用率(0.84%,-0.39pcts)均有所下降。同时,公司研发投入(2.06亿元,+37.41%)保持快速增长。而从募投资金投入项目来看,公司研发主要集中在页岩气开发智能装备改造、军用爆破器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航天能源研发中心建设,模塑产品研发等。同时,公司2023年7月26日公告,控股子公司乐凯化学拟投资1.75亿元用于建设新型橡塑助剂产业化基地项目。我们认为,公司积极增大研发投入力度预示着公司的产品品类拓展有望取得新的进展,未来将逐步兑现至利润表。

  图5 2023年前三季度三费情况(单位:百万元)

  

  图6 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情况(单位:百万元;%)

  

  (三)存货及预付款项快速增长,凸显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其他财务数据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存货(9.44亿元,较期初+27.11%)快速增长,预付款项(0.63亿元,较期初+72.99%)高速增长。同时,公司2023年5月21日公告,与上海铁印签订1688.94万元的热敏磁票产品订单,6月30日公告,公司成交上海铁印磁卡票原纸物资采购项目,成交金额5757.75万元,占公司2022年功能材料业务营收1.70亿元的33.91%。以上均表明,公司已有部分在手订单或意向客户需求充足,目前正在积极备货。

  现金流方面,2023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3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0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20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8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0亿元)。

  二、完成资金募集,资产注入+募投项目为公司开启新征程

  公司于2022年2月21日发布公告,拟发行股份购买航天能源、航天模塑100%股权,同时拟向包括航投控股在内的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募集配套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21.00亿元。截至2023年8月8日,公司已完成航天能源和航天模塑的资产注入,涉及新增股份4633.03万股,占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69.57%。截至2023年11月23日,公司完成向10名特定对象发行1.79亿股票,发行价格为11.7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21.00亿元。

  公司募集资金拟投资建设项目如下图所示。从净利率来看,航天模塑2022年和2021年净利率分别为4.35%和4.19%,而募投项目产生的净利率预计可以达到20%左右,可见公司积极扩产,有望通过规模效应一定程度上提升盈利能力。航天能源2022年和2021年净利率分别为36.34%和31.23%,募投的两个生产项目产生的净利率预计可达30%和20%,在盈利能力维持一定高度的情况下,通过扩大生产进一步扩大利润规模。

  表2 公司募集资金拟投资建设项目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资产注入,进军油气设备领域和汽车零部件领域,整体的客户资源与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提升,增强了公司整体的核心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募投项目积极投入扩产建设与研发中心建设,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而对研发中心的建设投入也有望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三、汽车零部件业务助力扩充公司体量,油气设备领域有望成为盈利能力增长核心驱动力

  公司原主营业务主要包括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工材料三大业务板块,资产注入之后,进入了油气设备领域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子公司航天模塑主营业务包括汽车内外饰件、智能座舱部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和模具,子公司航天能源主营业务包括油气设备领域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以及军用爆破器材。

  (一)航天模塑主要业务

  航天模塑成立于2000年1月,主要从事汽车内外饰件、智能座舱部件、发动机轻量化部件和模具研发与制造。主要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一汽奥迪、一汽丰田、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奇瑞汽车等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商及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主要产品涵盖汽车内饰件、汽车外饰件、动力总成塑料件、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等。航天模塑2022年实现营收41.94亿元,毛利率16.53%,净利润1.8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6.50亿元。具体产品情况如下:

  ①汽车内饰件产品主要包括主仪表板总成、副仪表板总成、门板总成、立柱内护板、EPP发泡件等。2022年实现营收23.10亿元(营收占比54.87%)。

  ②汽车外饰件产品主要包括保险杠总成、扰流板总成、全塑尾门总成、车身下装饰件、通风盖板总成、挡泥板等。2022年实现营收10.10亿元(营收占比23.99%)。

  ③发动机轻量化部件主要包括发动机进气歧管、压力管、燃油轨、汽缸罩盖等。2022年实现营收5.35亿元(营收占比12.70%)。

  ④汽车零部件模具主要包括保险杠、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立柱、门槛、进气歧管、发动机装饰罩、发动机汽缸罩盖等产品,同时还涵盖了低压注塑、双色注塑、高光注塑等特殊工艺模具。2022年实现营收1.96亿元(营收占比4.64%)。

  2018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产业逐步进入调整期。近年随着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内外饰多样化、智能化的需求给市场重新带来新的机遇。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累计值达到了728.00万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688.70万辆。2022年7月,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方向。结合公司积极推进汽车内外饰件扩产项目进展,盈利能力有望迎来提升。

  (二)航天能源主要业务

  航天能源成立于2013年7月,主要从事油气设备领域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研发与制造,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油气井射孔工程技术领先、集成配套能力较强的企业之一。同时,公司从事军用爆破器材相关业务,提供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军用爆破器材产品。主要产品涵盖射孔器材、高端完井装备和机电控制类产品。航天能源2022年实现营收5.04亿元,毛利率57.85%,净利润1.83亿元,经营性现金流0.67亿元。具体产品情况如下:

  ①射孔器材主要包括油气井用电雷管及电子雷管、起爆器、延期起爆管、导爆索、聚能射孔弹、射孔枪、桥塞火药、坐封工具以及相配套的油管传输射孔工具、电缆传输射孔工具、连续油管传输射孔工具和多级选发射孔控制系统等。2022年实现营收3.10亿元(营收占比61.63%)。

  ②机电控制类产品主要包括多级电射孔点火头、桥塞坐封工具点火头、多级选发模块等产品。2022年实现营收1.07亿元(营收占比21.29%)。

  ③高端完井装备主要包括深水井下安全阀、高温合金井下安全阀、V0级生产封隔器、液控智能完井用封隔器、液控智能滑套、大位移井用气举工具等产品,共计38个大类,220个品种。2022年实现营收0.72亿元(营收占比14.26%)。

  ④军用爆破器材系列产品。2022年实现营收0.12亿元(营收占比2.41%)。

  根据202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认为,近年来,伴随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增加,在国家对保障能源安全且降低对外依存度的要求下,公司在能源领域的业务有望成为盈利能力增长核心驱动力。

  (三)高性能功能材料类业务

  公司原有业务主要包括信息防伪材料、电子功能材料和精细化工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公司原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1.70亿元,毛利率38.75%,净利润0.05亿元,净利率3.18%,经营性现金流0.08亿元。具体产品情况如下:

  ①信息防伪材料包括热敏磁票和磁条等产品。磁条产品广泛应用于商业零售、交通、金融、社保等领域。热敏磁票产品主要应用于交通领域,提供票务支持,作为报销凭证使用。公司还开发了专用胶粘剂,应用于零售、金融等卡行业领域;开发了汽车内饰膜,应用于汽车方向盘、中控仪表板、空调出风口、门饰板扶手、控制面板等部位。2022年实现营收0.76亿元(营收占比44.63%)。

  ②精细化工材料包括光稳定剂、抗氧化剂等产品,属于抗老化助剂产品领域,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化学纤维、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领域。2022年实现营收0.54亿元(营收占比31.97%)。

  ③电子功能材料包括电磁波屏蔽膜、压力测试膜等产品。压力测试膜产品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电子制造服务(EMS)等电子电器行业。电磁波屏蔽膜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终端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压力测试膜和电磁波屏蔽膜产品正处于市场拓展阶段,感光干膜和导电胶膜正处于产品研发上市阶段。2022年实现营收0.40亿元(营收占比23.40%)。

  截至三季度末,我国铁路运输旅客累计发送量高达29.33亿人,已大幅超过2022年全年的16.73亿人,展望未来,有望进一步迎来恢复性增长。公司作为国内磁条主要生产商之一,有望受益于铁路客流量的大幅增长,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未来伴随国家“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战略,热敏磁票海外市场有望取得突破,迎来业绩的稳定增长。而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应用终端的电子功能材料受国内智能手机需求影响有所下滑。精细化学品在国内外市场拓展情况较好,有望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四、投资建议

  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七院上市公司平台,航天七院是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多管火箭武器系统设计、制造商,同时积极开展民用产品的生产经营,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2021年总收入达到200亿元(约是公司2021年收入的4.36倍)。我们的具体观点如下:

  1.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迎来了快速增长,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迎来高速增长。整体来看,目前毛利率最高的油气设备业务在中短期内都将是公司净利润的主要贡献点。

  2、公司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从公司募投情况来看,募投资金主要集中在页岩气开发智能装备改造、军用爆破器材生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航天能源研发中心建设,模塑产品研发等。公司有望通过扩产扩能,提升汽车零部件业务的盈利能力以及油气设备领域的收入体量,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

  3、公司传统信息防伪材料及电子功能新材料有望通过注入的航天模塑,拓展在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中的应用,公司传统业务收入增长有望获得新动能。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5.85亿元、64.54亿元和75.4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6亿元、4.46亿元及5.31亿元,EPS分别为0.44元、0.53元、0.63元,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2.00元,分别对应50倍、42倍及35倍PE。

  表3 公司各业务预测表

  

  五、风险提示

  募投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成本波动。

  

  中航证券研究所以“立足军工、做深高科技”为核心,秉承深度产业链研究方法,内外兼修打造精品特色研究业务。研究所由五次获得新财富机械(军工)第一的明星分析师邹润芳领衔,董忠云博士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着力打造总量(宏观策略等),军工相关的硬科技产业链,包括军工、先进制造、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同时重点兼顾“十四五”国家战略方向,布局新兴产业和大消费等领域。

  研究所拥有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军工研究团队,依托航空工业集团强大的央企股东优势,深度覆盖军工行业各领域,全面服务一二级市场。并已覆盖宏观、策略、先进制造、新材料、TMT、农林牧渔、医药生物、社会服务等多个研究方向,致力于探索战略产业的发展方向,拓展产融结合的深度与广度,为客户和集团创造价值。

  张超(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19070001),中航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仪系,空军装备部门服役八年,有一线飞行部队航空保障经验,后在空装某部从事总体论证工作,熟悉飞机、雷达、导弹、卫星等空、天、海相关领域,熟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及国内外军工产业和政策变化;2016-2018年新财富第一团队核心成员,2016-2018年水晶球第一团队核心成员。

  zhangchao@avicsec.com

  王宏涛(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520110001),中航证券军工分析师,毕业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第二总体设计部,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曾从事航天装备总体设计方向研究,熟悉国内外各类航天整机及主要分系统设计原理,对我国航空航天各军用武器设备行业有较深入了解。

  wanght@avicsec.com

  严慧(证券执业证书号:S0640123080006),中航证券研究所军工行业研究助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航天院所总体设计部产业背景,主要覆盖导弹,卫星通信等领域。

  yanhui@avicsec.com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中航证券军工】航天智造(300446):完成配套资金募集,踏上崭新征程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12月3日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