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迈瑞医疗(30076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股价回撤近17%,“二代”接班关键期,迈瑞医疗如何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0-19  迈瑞医疗内幕信息

来源 :MedTrend医趋势2023-10-19

  过去2年多,A股医药板块整体被按在地上摩擦,“械茅”迈瑞医疗承受了接近17%的大幅回撤。降幅如此,却依然是A股医药板块中市值超3000亿的一根独苗,最大的支撑可能就是其连续5年超过20%的营收增长。稳——是迈瑞当下最大的标签之一。但是,想象空间呢?

  过去五年,如果说迈瑞依靠的是新冠机遇、产品曲线和强悍营销力,那么,在国内环境发生巨变:器械集采、国内竞品崛起以及反腐压力下,旧的模式正在失速或失效。

  所有人都在观望:迈瑞医疗的增长是否可持续?第二曲线是否已经建立?

  

  01

  “二代”接棒,打破运营模式惯性?

  迈瑞医疗创始人中的李西廷、徐航、成明和并称为“迈瑞三剑客”,在迈瑞医疗的快速成长壮大过程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但任何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做大做强,做成一家百年名企,都离不开二代接班问题。

  2020年底,迈瑞医疗宣布成明和卸任总经理一职,正式退居二线,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及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

  至此,“迈瑞三剑客”所有成员均离开经理层,作为董事会成员发光发热。成明和的卸任,被外界视为迈瑞医疗“二代”交接的开始,迈瑞医疗的2.0时代由此起步。

  

  ▲左为成明和;右为吴昊

  

  ▲迈瑞部分董事名单,初代创始团队依旧全员坐阵。截自2022年报

  “接班人”吴昊是一位70后迈瑞老将,自1999年起,历任大区副总经理、国内营销系统销售总监、副总经理职务,一步一个台阶,在多个职位上经历锻炼,随后又担任过迈瑞国际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常务副总裁。迈瑞医疗的公告称,他对行业和公司业务有着很强的把控力。

  高管变迁不止吴昊一位。除了总经理层面,中国区GM层面也有所变动。

  2023年初,原迈瑞中国区总经理冯宣运卸任,由赵宇翔接任。同样,两位都是迈瑞体制内培养出来的精英。

  冯宣运2016年任迈瑞营销系统副总经理;2017年任迈瑞医疗集团中国区副总经理;2018年任迈瑞国内营销副总经理;2019-2023年年初,任迈瑞医疗中国区总经理。任职期间经历了完整的疫情,迈瑞中国区业绩表现虽有起伏,但仍稳健:2020-2022年,三年境内营收同比+17%、+37%、+22%。

  赵宇翔2020年任迈瑞医疗国内营销副总经理,2021年任迈瑞PMLS全球营销总经理。

  

  ▲左为冯宣运;右为赵宇翔

  营销实战为王,用业绩证明。从以上高管变迁的痕迹也能加以辅证。

  无论是吴昊,还是冯宣运、赵宇翔,这3个新帅,特点鲜明:一是内部培养;二是与初代创始人都具有研发技术背景不同,“二代们”则都具备营销背景的证明。

  和诸多全球国际巨头在疫情下不断的调整大的组织架构,产品架构不同,器械一哥似乎还在延续原有战略和架构的“稳”。

  在全新市场环境,迈瑞的“接班人”们是否再稳健的20%下以不同的方式全新破局?特别是全球化这张牌怎么打?不破不立的时间点,这些都是待解之谜。

  02

  迈瑞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想要做到国际一线,并购扩张是不可或缺的路径。

  迈瑞曾通过并购获得跃迁式增长曲线:

  2008 年,迈瑞以2.02 亿美元(15.06 亿人民币)收购了美国Datascope 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成为全球监护仪第三大品牌。

  2013-2014 年,迈瑞以1.05 亿美元(6.23 亿人民币)格收购超声企业ZONARE,奠定了高端超声影像业务的基础。

  但此后,迈瑞再无诸如此类能够带来跃迁式增长的并购。

  吴昊上任后,达成了两项重要跨国并购:

  2021年9月,迈瑞5.32亿欧元(41.16亿人民币)收购全球知名的IVD原材料领域的公司HyTest Invest Oy(海肽生物),打通诊断试剂从原料到客户的全链条。这是迈瑞医疗在时隔8年后对于并购的再次出手,但其为未来带来的增量尚需要等待时间的持续验证。

  今年7月底,迈瑞宣布拟斥9亿元收购德国德赛诊断75%股权,从而完善全线IVD产品的海外供应链平台。

  从成绩来看,2022年,迈瑞IVD业务实现营收102.56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33.77%,同比+21.39%,在三大业务中增速最快。管理变革初有成效。

  不过,海外业务的扩张数据,在新的复杂变量下,还是让人感觉差了一口气。

  2021业绩会议,迈瑞首次提出要将海外业务收入提升至70%。但在过去的三年,迈瑞医疗的海外销售任务并没有一路高歌猛进,占比反倒持续下滑,离目标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2020年境外营收99亿,同比+41%,占比47%。

  2021年境外营收100亿,同比+1%,占比40%。

  2022年境外营收117亿,同比+17%,占比39%。

  如果说疫情三年,迈瑞的呼吸机等产品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的顺势利器,那么潮水褪去后,2023年开始海外市场比拼的就是真刀真枪。

  2023上半年,迈瑞海外营收同比+10%,占比总营收36%,仍在持续下滑。对比同行,创新药企百济神州凭借美国市场的高增长,三年时间海外营收占比已近50%。

  全球化不能再走老路。一方面,如今海外市场仅做“低价杀手”已不再有效,必须持续攻坚中高端市场;另一方面,目前迈瑞海外营收中美国市场营收占比19%左右,国际局势复杂,不得不考虑更多变化的可能。

  2022年底迈瑞现金流量净额为121.41亿元,外延并购的“子弹充足”,迈瑞医疗是否会选择再次通过重磅并购塑造“跃迁式增长”的传奇故事?

  03

  冲破旧模式,新时代下的迈瑞2.0

  想要冲进全球械企TOP 20,并且应付当下国内的竞争加剧、集采等一系列挑战,迈瑞似乎需要尝试对旧模式进行突破。

  以医疗信息化赛道为例。

  数字化是行业新增长点,已成各路影像公司必争之地。2020年,迈瑞开始试水智慧医疗领域,先后推出了“瑞智联”、“瑞影云++”、“迈瑞智检”三大智慧医院IT解决方案。

  作为后来者,迈瑞抢滩医疗信息化市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土专业医疗信息化企业如卫宁健康、创业惠康、东软集团、万达信息等。

  众所周知,医疗信息化项目周期长、回款难,但具有排他性。显然在短期内很难贡献利润,但意义更多在于形成更强的客户粘性。这一仗,注定是迈瑞中国区新高管们现在以及未来的关键战役。

  政策方面,虽然有医疗新基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书”,但也逃不开悬在空中的集采威胁。

  本月12日,安徽发布25省化学发光试剂带量采购文件,采购周期2年。被视为2021年试点的放大版,经过近2年全国IVD集采的试炼,基本不会再有“弃标”企业出现,“真刀真枪”的比拼之下,迈瑞是否还会重现上次的幸运?

  迈瑞涉及到的集采不只是IVD。骨科是迈瑞与生命信息支持与外科、体外诊断、超声影像并行的四大业务之一,其中创伤耗材和脊柱耗材都已被集采洗礼。

  集采针对的大多是竞争性产品,因此迈瑞能否逃出过往价格方面的低维竞争,更多覆盖更具临床价值的高阶产品,面对集采等控费政策时才更有底气。如何继续艰难攻坚外企高端市场、同时谨防民企同行的“偷塔”?也在考验迈瑞新一代管理层的智慧。

  

  众所周知,全球一线医疗器械公司都有百年历史,而迈瑞才刚刚而立。相比头部企业动辄200、300亿美元的年营收,迈瑞才刚刚收入同等体量的人民币。

  迈瑞医疗现任董事长李西廷也曾在媒体采访中承认,迈瑞还是一家很小、很年轻的公司。“国外的品牌几乎把整个国际市场都占领了,而我们还在慢慢争夺这个市场。我们要想真正夺下国际市场,还要几代人的努力。”

  往后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如何建立人才梯队、新的增长曲线,同时巩固已有优势,以维持未来高增长...这一系列问题的拷打,让迈瑞不得不时时绷紧心弦,“一哥”期待越大,压力越大。唯有打破向上。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