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星辉环材(30083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豪横卖货:每日浮动定价、先款后货、一经售出概不负责!在行业高景气里上市,星辉环材没有1分钱应收款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3-18  星辉环材内幕信息

来源 :市值风云2022-03-18

  账上只有1.37亿元货币资金,却宁愿“挪用”募集资金也要分红4.26亿,为什么?因为实控人持股85.9%。

  前不久,注册制避雷神器——市值风云APP推送的一则快讯,引起了风云君的注意。

  这则快讯的相关当事人是星辉环材(300834.SZ)。

  

  (来源:市值风云APP)

  最吸引风云君的地方,自然不是32.08%的净利润增速,而是分红信息,即“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含税)”。

  没记错的话,这样的分红,在各大上市公司的历史记录里,足以算得上大大大手笔了。

  

  

  一次性分红4个亿,实控人分走86%

  星辉环材还是一名A股新人,刚刚在2022年1月13日上市,至今俩月有余。

  从新披露的2021年年报来看,这次分红的股权登记日是2022年3月4日。也就是说,受益对象上市后全体股东。

  按照目前的股本总数计算,星辉环材此次现金分红合计4.26亿元,已经远远超过2021年2.92亿元的净利润。

  此外,截至2021年末,星辉环材的未分配利润为4.37亿元。可以说,这次分红是将自己上市前积累的剩余利润,都拿出来分享给全体股东了。

  相比那些上市前,就把上市公司吃干抹净的,风云君都要忍不住给星辉环材竖个大拇指了。

  

  不过,风云君还是忍不住要多说一句:星辉环材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目前的持股比例是85.92%。也就是说,大部分分红都进了实控人口袋。

  但再一看资产情况,风云君不禁要捏把汗了。

  截至2021年末,星辉环材的账面只有1.37亿元的货币资金——好家伙,风云君直接一个好家伙!

  

  账面只有1.37亿元的货币资金,4.26亿元的分红,能拿得出来吗?

  别急,还真行!此次上市,星辉环材计划募集5.64亿元,但最后实际募集到了26.91亿元,超募了19.45亿元。

  截至2021年末,这笔钱还未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

  

  实控人“套路”记录在案

  从募集资金情况来看,星辉环材似乎受到了市场的极大热捧。

  但是再走近一看,刚刚擦干手心的风云君,又要坐不住了。

  

  其实,在此次上市之前,星辉环材每年都有不同规模的分红。

  

  (控股股东星辉控股取得的现金分红情况)

  这其中的重点,并不是金额,而是分红用途。以控股股东星辉控股为例,其收到分红的最主要用途,就是帮助实控人归还借款。

  星辉环材的实际控制人为陈雁升、陈冬琼、陈创煌。其中,陈雁升和陈冬琼是夫妻,陈创煌是夫妻二人之子。

  换句话说,这是一家三口。

  而其中的股票质押借款、实控人所欠公司的借款,都和同一家上市公司有关,即星辉娱乐(300043.SZ)。

  没错,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关系,属于同一实控人控制的企业。

  说来巧了,星辉娱乐也是风云君的老朋友了。风云君此前曾发表过两篇与星辉娱乐相关的文章,单从题目中的“套现”“伪成长股”等关键词,就能体会出星辉娱乐的质地了。

  

  (来源:市值风云APP)

  而如果你已经下载了市值风云APP,可以直接搜索关键词“星辉娱乐”,阅读全文。风云君保证,读完后的你将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

  

  至于星辉娱乐的近况,风云君下次空闲的时候,会再拿出来与老铁们继续分享。

  咱们先回到今天的主角星辉环材,一边是拥有一位搞套路黑历史实控人,一边是自身实打实的业绩增长和大手笔分红。

  相信读到这里,老铁们星辉环材的兴趣已经十分浓厚了吧?

  那么,咱们的关子也就卖到这里,正式走进星辉环材。

  

  

  华南第二大聚苯乙烯厂商

  根据招股说明书,星辉环材是一家从事聚苯乙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主要产品为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和通用级聚苯乙烯(GPPS),属于高端产品。

  聚苯乙烯,与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并列,被称为五大通用塑料。

  对于它的用途,也是十分广泛的,例如电子电器、玩具、使用塑料制品、塑料包装、建材、医疗器械等等。

  在聚苯乙烯市场,星辉环材还是有些地位的。目前,其具备年产18万吨聚苯乙烯系列产品的生产能力,是华南地区聚苯乙烯生产规模第二大的公司。

  

  (截至2020年底,国内前十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情况)

  不过,放眼全国,星辉环材的排名就要往后放放了:截至2020年底,在国内前十大聚氯乙烯生产企业中,星辉环材的产能排名垫底,产量排名第五。

  若募投项目能够成功投产,星辉环材的产能将达到30万吨,排名能前进不少。

  当然,要获取市场份额,需要的不仅是产能,还有技术。在这方面,星辉环材也有能拿出来说说的地方。

  简单说就一个词:超细粉体原位聚合改性一步法。

  行外人可能看不出这里面的门道。不着急,风云君安排了简单易懂的解说。

  具体可以从工艺、设备、配方三个方面来看:

  工艺方面,传统改性聚苯乙烯生产是二步法,效率差、能耗高;而一步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等特点,还能生产高性能HIPS及其他高附加值的功能产品。

  设备方面,传统工艺需采用间歇操作控制,无法在聚合装置上连续化生产,存在超细粉体与相容剂接触不充分的问题;而原位聚合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配方方面,在聚苯乙烯生产过程中,添加超细粉体能够增加产品强度和刚性,但也会弱化橡胶增韧效果;星辉环材对配方体系进行了改进,根据产品的性能需求使用不同品种和结构的橡胶、超细粉体配方体系,能够获取期望效果。

  在同行业中,只有仁信新材拥有GPPS产品的连续本体聚合工艺,但在工艺调整、产品配方和性能、生产线设备、生产控制等方面存在各自的技术诀窍。

  而在HIPS方面,从已知公开数据来看,这一工艺尚属于公司专有,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

  特别是HIPS产品配方上,星辉环材表示其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比如复配超细粉体对产品性能的改变,进而得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超细粉体配方,开发出各种功能特点的产品,使得其产品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当然,仅仅文字描述,说服力还不够强,下面咱们转战风云君最擅长的财务数据。

  

  

  受益于行业景气度提升

  2021年,星辉环材实现营业收入19.76亿元,同比增长了50.69%;实现归母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了32.08%。

  具体到产品来看,2021年,GPPS、HIPS两大产品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40亿元,12.35亿元,后者占比更大。

  聚苯乙烯具有料重工轻的特点,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超95%;其中,苯乙烯又占比约90%。苯乙烯属于石油炼化下游大宗化工产品,价格随原油价格波动明显。

  说白了,在这样的行业中,一家公司的利润,可以参考产品销售价格与原材料采购价格之间的价差。

  具体到星辉环材上,毛利润可近似反映为聚苯乙烯与苯乙烯的价差,毛利率即为价差率。

  而价差,更多的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

  在“禁塑令”出台后,国内曾存在的、用进口“废塑料”、加工生产低端聚苯乙烯“二手料”的生产方式不复存在,导致聚苯乙烯产能缺口扩大,也愈发供不应求。

  

  根据金联创数据统计,2018以来,国产PS(聚苯乙烯)缺口不断扩大,至2020年,国内PS产能、产量均大幅低于PS的表观消费量。

  

  具体到HIPS、GPPS这两大高端品类来看,2018-2020年期间,国内市场均存在不小的产能缺口。

  这一状态的结果是,聚苯乙烯与原材料苯乙烯的价差、价差率持续提升,包括星辉环材在内,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都随之走高。

  

  具体来看,2017-2021年,星辉环材的毛利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21年为21.44%,同比有所下降,部分盈利原材料市场的供不应求侵蚀。

  从产品角度出发,HIPS的毛利率更高,2021年的下滑幅度也更小。这也印证了上文所说的,星辉环材在HIPS领域的专有技术壁垒。

  

  自身底气也杠杠硬

  不过星辉环材的优势,并不单单来自行业景气度。

  在招股说明书中,星辉环材表示,其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来源:招股说明书)

  怎么个供不应求法呢?

  可以简单形容为三个词:每日定价、买断式出售、先款后货。

  

  具体来看,星辉环材实行“每日定价”策略:即综合考虑市场供求关系、同行定价、库存情况、生产成本、客户区域以及运费承担等因素,确定每日售价。

  并且,所有的销售均为“买断式出售”:由下游客户独立承担经营风险、自负盈亏。

  这样的定价方式和销售政策,可以说将成本压力完全转嫁给了下游客户。但是,谁叫人家的产品如此受欢迎呢。

  不仅如此,星辉环材的销售政策为“先款后货”,且对所有客户严格执行。

  因此,星辉环材不存在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在仁信新材、长鸿高科、天原集团、会通股份、美瑞新材几家同行业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能够做到星辉环材这样的。

  

  他们之中最好的,也只能做到对大部分客户采取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而对部分大客户,都会多少给予一定的信用期。

  风云君放眼A股,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除了几家尚未实现收入的,能够做到没有任何应收款项的上市公司,不足10家。

  

  这妥妥就是“供不应求”的教科书式案例啊!

  在招股说明书中,星辉环材也表示,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是比较稳定的。

  因为公司在收到订单后,会根据客户的性能要求,调整聚苯乙烯生产工艺参数,但如果客户更换供应商,就要重新调整工艺参数,会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再考虑到上文提到的,星辉环材在HIPS产品配方上的优势,难怪人家能够如此硬气。

  得益于其销售政策,星辉环材的现金流表现也不错。

  

  星辉环材的现金流存在波动,但从2017-2021年整个期间来看,合计7.18亿元的净利润,对应合计6.81亿元的现金流,利润基本都转化成了真金白银。

  

  逛完星辉环材发现,这位上市两月有余的A股新人,第一次出手就拿出4亿元现金,底气不是空缺来风,确实有实打实的业绩做支撑。

  受到热心读者提问的启发,风云君特在结尾做个补充。

  追根溯源,星辉环材原是韩国SKN在2006年成立的一家外资企业。早在2012年,陈老板从SKN手中获得了星辉环材的实控权。

  目前,星辉环材的技术,主要是依靠陈利杰、王伯廷、陈朝阳和李谨铭四人为主的核心技术团队。

  而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履历来看,这四人从公司2006年成立时起一直任职至今,并在此期间主导开发了星辉环材的一系列相关核心技术。

  所以,某种意义上看,星辉环材目前的技术,依靠的是核心技术团队一脉相承,甚至可以说跟陈老板一家没有一点关系。

  希望这次又抓到了一副好牌的陈老板一家,不要再蹈星辉娱乐的覆辙,别让大家失望了。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