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熊猫乳品(30089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副董事长郭红夫妇密集套现,熊猫乳品成为高管“提款机”?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03  熊猫乳品内幕信息

来源 :财经头条2023-09-03

  据深交所官网,2023年8月30日,熊猫乳品(SZ 300898)董事、副董事长郭红通过竞价交易减持公司6.3万股,本次成交均价26.32元/股,减持金额达到165.82万元。

  新消费财研社关注到,从2021年开始,郭红及其丈夫周炜就已有减持股票套现的动作。与此同时,熊猫乳品监事、副董事等多名高级管理人员也存在密集减持套现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炼乳第一股”,近年来熊猫乳品业绩频频“急刹”,产品也被质疑太过“单一”。如今乳业以及奶酪细分市场群雄环伺,熊猫乳品布局“第二曲线”成效几何?

  副董事长等股东密集套现过亿元

  熊猫乳品成高管“提款机”?

  通常情况下,相较于中小散户减仓,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作“风向标”,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股价造成一定影响。

  公司股东和高管减持套现可能是出于自身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可能是对公司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抑或是认为当前公司股价被高估的止盈行为。公司股东减持也并非新鲜事,然而像熊猫乳品董事郭红夫妇这样频繁的减持,在业内也实属罕见。

  公开资料显示,郭红为熊猫乳品副董事长,也是截至9月底的第二大股东,持有公司955.90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为7.71%。周炜是郭红配偶,持有熊猫乳品210万股股票,占比1.69%,二者加起来持有公司约9.4%占比的股票。

  2021年10月,熊猫乳品限售股份迎来解禁,解禁当日郭红夫妇就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无缝衔接减持套现。根据公告,郭红及其一致行动人周炜计划减持372万股。

  两个月后,郭红再次启动减持。通过12月1日—2日、12月8日—10日竞价交易,合计减持84.85万股。本次坚持刚过半月,熊猫乳品于12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郭红、周炜于2021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23日期间减持公司股份约98万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79%。

  时间来到2022年,郭红夫妇的减持行动仍在继续。

  2022年2月11日,熊猫乳品公告称,郭红和周炜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49.96万股,占比2%;同年9月,郭红再度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250.4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00%)。

  2023年3月30日,熊猫乳品再次发布公告,郭红和周炜合计持有股份948.9万股,占比为7.58%。最新的减持计划公布于2023年7月28日,郭红、周炜预计在6个月内减持250万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末,郭红夫妇套现金额已超过9000万元。面对投资者们提出的质疑,熊猫乳品曾回应称:“二股东持股已经非常多年限了,改善一点生活稍微做一点减持也是正常的,其他的减持量其实可以忽略不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郭红夫妇,熊猫乳品其他持股高管也频频减持套现。

  2021年10月,公司监事蒋贤宗计划减持750股,4名副总经理拟分别减持1.58万股、750股、3250股、750股。上述股份均为5位股东在熊猫乳品上市前所取得,并承诺在公司上市后一年内不减持,10月下旬承诺期限刚满。以熊猫乳品当年10月18日的收盘价32.77元/股计算,算上郭红当月的减持,几位股东合计减持374.13万股,约合金额1.23亿元。

  为何刚解禁高管们就“迫不及待”减持?彼时有相关猜测称,可能与熊猫乳品的业绩表现和股价表现有关。

  整体来看,熊猫乳品业绩可谓波折起伏,一度遭遇“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2年5年间,熊猫乳品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12.67%、0.35%、13.35%、25.21%、4.05%,但净利润却经历“五年三负”,净利润呈双位数亏损。

  2023年上半年,熊猫乳品业绩再次有了明显回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475亿元,同比增长18.31%;净利润为4718万元,增幅达107.08%。对于今年业绩表现,公司表示,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主要源自积极开发新客户、新渠道;同时随着餐饮消费市场的逐步恢复,公司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向好。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自去年开始,熊猫乳品进行了一些产品矩阵的调整,也匹配了整个中国新生代核心需求与诉求的品类市场的发展,因此得到了一个阶段性比较好的发展机遇,业绩与股价发展形势也不错。但如果从整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持续创新升级与迭代才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曲线”增长乏力

  单一产品营收占比超7成

  公开资料显示,熊猫乳品成立于1996年,主营业务为浓缩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品贸易,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炼乳生产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熊猫”牌系列调制甜炼乳、全脂甜炼乳、调制淡炼乳、全脂淡炼乳、甜奶酱等。

  然而,自从2020年上市以来,有关熊猫乳品“产品结构单一”的质疑就从未停止过。

  历年财报显示,浓缩乳制品作为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每年约贡献7成收入。其中,甜炼乳作为主打产品,2017年-2019年销售收入占浓缩乳制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2.70%、72.22%、66%,是不折不扣的“顶梁柱”。

  单品贡献70%的营业收入,产品种类单一的风险已不容忽视。对此,熊猫乳品也曾在招股书中坦言,未来如果炼乳产品市场规模萎缩,炼乳产品价格下降或者公司无法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将会对公司的收入规模产生不利影响。

  为摆脱炼乳的大单品依赖,熊猫乳品也积极布局奶油、奶酪领域,并将奶油、奶酪、植物基作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但就目前来看,布局第二增长曲线成效还不明显,浓缩乳制品的统治地位依旧。据2023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浓缩乳制品实现营收3.28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的73.3%。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熊猫乳品在奶酪和奶油领域积极布局,并推出了几款新型奶酪产品。

  受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奶酪市场起步时间较晚,但爆发力十足,成为越来越多的乳企争相布局的赛道。

  有研究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奶酪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奶酪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也从2020年的23%增长到2022年的33.5%。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32.38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增速分别为29.5%、3.5%、3.5%。

  2018年妙可蓝多“崛起”,打破了我国奶酪市场常年被百吉福、安佳等海外品牌垄断的局面。作为“奶酪第一股”以及乳企巨头蒙牛布局奶酪的重要一环,妙可蓝多的销售额在国内奶酪消费市场占有率超过35%,奶酪棒市场占有率超过40%。

  同时,伊利、妙飞、光明乳业、三元股份、认养一头牛等乳企也纷纷布局奶酪行业,也使这一赛道竞争愈发激烈。

  有行业人士分析称,我国奶酪棒市场渗透率超过50%后会逐渐放缓,各品牌将进入存量竞争,争夺复购率。

  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各大品牌纷纷各显神通:妙可蓝多与陕西富平奶山羊合作推出羊奶酪棒,同时基于休闲市场和家庭餐桌分别推出杯装奶酪、涂抹奶油芝士;伊利儿童奶酪棒则与迪士尼IP合作推出恐龙、公主造型产品,并在形态上有所尝试,推出高钙奶酪蛋、夹心奶酪棒、乳酪条等系列产品;光明乳业继在餐饮端推出光明新鲜稀奶油后,也加快布局奶酪板块,在零售端推出光明优倍奶酪棒以及和大白兔联名的一芝大白兔奶酪棒。

  强敌环伺,熊猫乳品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奶酪市场获得一席之地绝非易事。拥有资金及研发实力的大品牌会加快产品创新,以抢占更多消费者。中小奶酪品牌将面临份额减少、业绩下降、资方供血能力等风险。

  在半年报中熊猫乳品也表示,目前公司已形成“以炼乳为主、以奶油、奶酪、植物基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四个品类矩阵,未来还将持续开发新的经销商,着力推进小熊猫伴伴系列的奶酪新品、没事酪酪奶酪零食等产品市场化进程。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