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和顺科技(30123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和顺科技:“进击”光学膜基膜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6-16  和顺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势银膜链2022-06-16

  国内光学膜行业尚处于起步期,下游市场持续扩容叠加国产化进程加速带来板块红利,基膜技术突破成为相关企业竞争的胜负手。

  近日,和顺科技发布消息称将新增销售“清晰度可以达到 99%以上的高清晰度光学膜”、“紫色离型保护膜基础材料”、“太阳能背板用膜”等多种产品。

  和顺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22年3月23日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图源:和顺科技官网)

  其主要产品包括有色光电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和顺科技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掌握多项聚酯薄膜材料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其拥有五条专业的全自动化BOPET薄膜生产线,其中四、五号生产线主线为德国布鲁克纳生产线,2023年预计达成7.3万吨的产能。根据BOPET薄膜专业委员会数据统计,和顺科技在电子、电工用有色聚酯薄膜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位处前列。

  另据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和顺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3.77亿元、6.3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51.6%;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0.74亿元、1.2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77%。

  3月上市后,和顺科技募集6.15亿元,其中4.36亿元投入BOPET薄膜生产基地的建设,其余资金则投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产品种类拓展为有色光电基膜、透明膜、其他功能膜及光学基膜四大类。

  未来,和顺科技将继续发力,主要生产光学膜基膜,具体为光学级偏光片用离型基膜、光学级偏光片用保护基膜、光学级触摸屏(ITO)保护膜基膜、背光模组用增亮基膜及背光模组用贴合膜基膜等,公司的功能膜产品系列将得到扩充,产品的附加值及科技属性进一步增强。

  和顺科技预计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的聚酯薄膜产能将由4.2万吨/年增长至8.0万吨/年,其中,公司将新增1.8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产能,以及新增2万吨光学膜基膜产能。

  和顺科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逐年增加,根据BOPET薄膜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为115万吨/年,2020 年需求量达265.20万吨/年,增幅达130.61%,年复合增长率为8.71%。据悉,2021年BOPET薄膜年进口量约为30万吨,其中多数为 MLCC、OCA 等高端光学基膜,光学基膜市场整体处于供需偏紧格局。

  

  我国 BOPET 膜进出口数量(图源:华创证券)

  和顺科技在招股书中曾披露其产能和销售规模相对较小,在应用于光电产品的聚酯薄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低于可比公司和主要竞争对手在应用于光电产品的聚酯薄膜领域,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如裕兴股份、东材科技及航天彩虹等相比,公司产品在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BOPET薄膜专业委员会指出,未来光学膜将成为我国战略新兴材料。光学聚酯基膜是光电子产业链前端最重要的战略材料之一,其用聚酯芯片作为主要材料。光学基膜也是BOPET行业中技术上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因为它们必须满足高透光率、低雾度和高亮度的要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化学材料配方、高分子材料、光学性能测试、高精密技术装备设计、自动化工艺技术与控制等多学科。

  故此,企业研发、生产和管理需要跨学科、经验丰富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端研发人才。和顺科技未来计划不断拓展功能膜系列产品并持续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公司原有业务的扩张和新业务的开展推进,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尽管和顺科技已拥有一批技术研发人才,但国内在功能性薄膜领域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但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产业的大发展机遇——

  国家产业政策助推聚酯薄膜行业发展

  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聚酯薄膜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国内功能性薄膜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聚酯薄膜下游产业快速发

  在我国产业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国家对上述行业均有较大的支持力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为上游聚酯薄膜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5G快速发展带来行业发展新机遇

  和顺科技产品的主要终端应用领域为消费电子行业,5G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市场对公司产品需求的同步提升。

  光学基膜国产化需求愈加迫切

  目前光学基膜市场呈现高度垄断格局,主要是日本企业供应全球,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有一定供应,而中国大陆产量较少,基膜企业数量较少且产能较小。

  国内企业生产光学基膜主要应用于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产能严重不足。全球高端光学基膜生产企业主要为日本东丽、日本三菱化学、日本东洋纺、美国 3M 以及韩国 SKC,国内企业产品与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此外,光学膜专利布局呈现全球高度集中的特征,主要集中在日本,对中国企业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以及创新性要求。截至 2018年9月 30 日,光学膜技术全球专利申请共有41320项,其中日本专利占比 60%,中国基膜专利申请数量占比较低,仅为 3%,其中 PET、TAC、PVA 占中国总专利申请数量比例分别为 1.3%、0.9%和 0.7%。全球范围看,日本在基膜的专利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 85%,垄断性显而易见,中国仅占比 3%。

  

  全球各国光学膜申请专利分布(图源:华创证券)

  

  光学膜申请专利情况(图源:华创证券)

  

  中国基膜专利申请情况(图源:华创证券)

  日本对于光学膜基材的把控是中国企业国产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形成较高的进入壁垒,使得中国厂商需要更长期、大量的资金、人才、研发等投入产出原创性成果,并形成自己的专利布局。故此,我国光学膜产业从原材料、配方技术、生产设备、专利和人才储备到客户拓展均有较大完善空间,在供应链国际贸易摩擦催化下,光学基膜国产化需求也愈加迫切。

  产能向中国大陆集中,国产化迎大发展机遇

  “十二五”以来,我国相关部门持续出台多部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新型显示产业及其配套材料的研发和生产,虽然我国光学膜行业起步较晚,但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内,我国光学膜企业已从引进国外技术转换为拥有自有技术和设备,尤其在近几年开始涉足技术壁垒更高的光学基膜产业,产品结构逐渐向中高端迈进。

  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型化、聚集化、柔性屏、全面屏、多镜头、无线充电、防水以及高续航能力等特点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衍生出的对上游光学材料、制程应用材料及保护类薄膜材料等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电子产品产值(图源:华创证券)

  据势银膜链了解,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产值达3000亿美元,在新型显示技术发展与消费升级的驱动下维持 3%增速,随着全球面板产业链转移,面板产能向中国大陆集中,形成中国大陆供应全球局面,预计2025年中国大陆LCD和AMOLED产能占比将分别达到 69%、47%,2020-2025年下游面板需求将保持 7%增速,远超全球 3%水平,上游材料的需求将迎来大爆发,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LCD 产能结构变化(图源:华创证券)

  

  AMOLED 产能结构变化(图源:华创证券)

  从国产化情况来看,相关数据显示背光模组用增亮膜、扩散膜、反射膜的国产化率均达到 50%,偏光片和彩色滤光片的国产化率也达到 18%、45%,上游光学基膜的国产化是制约中间品产能扩张的关键因素。

  我国光学膜行业尚处于起步期,下游市场持续扩容叠加国产化进程加速带来板块红利,产业链中高端基膜的供应能力和供应链稳定性的瓶颈亟待突破,基膜技术突破将成为相关企业竞争的胜负手。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