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诺思格(30133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留不住人也“抢”不过人 身处万亿赛道、诺思格核心内里待考量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25  诺思格内幕信息

来源 :全景网2022-07-25

  生物医药长坡厚雪!

  纵观整个医药研发产业链,被业界称为医药“卖水人”的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即合同研究组织)——凭借其高度分工、高度专业化,以及丰富经验的强大优势,能帮助创新药企业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费用、提升新药研发成功率,在产业链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CRO属于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大规模、高素质的医药研发专业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能否保留住核心研发员工,成为CRO企业的工作重心。

  然而,这对于即将将登陆创业板上市的CRO企业——诺思格而言,其在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人才的把控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

  全景网注意到,自公司2016年6月(申报稿签署日为2016年6月17日,以下称“2016版”)首次向中国证监会申报上市申请(后于2017年6月底终止),至2021年1月(申报稿签署日为2021年1月6日,以下称“2021版”)二度披露招股书上市稿,五年间,核心团队大换血、员工高流失率、人员低效等诸多问题比比皆是。

  核心团队大换血留不住人

  作为专业的临床试验外包服务提供商,即临床 CRO 企业,诺思格为全球的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综合的药物临床研发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公司服务涵盖医药临床研究的各阶段,主营业务包括临床试验运营服务(CO 服务)、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服务(SMO 服务)、生物样本检测服务(BA 服务)、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服务(DM/ST 服务)、临床试验咨询服务、临床药理学服务(CP 服务)等。

  全景网对比诺思格2016版与2021年版申报稿发现,2016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公司多位核心技术人员相继出走,核心技术团队大换血。

  诺思格2016年版核心技术人员情况.png

  诺思格2016版核心技术人员情况

  诺思格2016版申报稿显示,彼时,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共 8 名,分别为金勇(2012年4月加入)、裘建成、黄小茂(2009年8月加入)、申贞淑(2010年1月加入)、Richard Shane TADD、汪海丹、徐晓刚、卢鸿龙。其中,核心技术人员中裘建成、卢鸿龙于 2014 年加入诺思格;而Richard Shane TADD、汪海丹、徐晓刚则于 2015 年加入。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至2021年,诺思格核心技术人员则由原来的8人,大幅缩减至3人。

  全景网仔细发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在2018年掀起了巨大的“离职潮”。其中包括时任公司临床研究总监的黄小茂,时任临床研究总监申贞淑,时任公司助理副总经理Richard Shane TADD,时任质量与培训总监徐晓刚,以及时任临床研究副总监卢鸿龙。

  诺思格2021版核心技术人员情况.png

  诺思格2021版核心技术人员情况

  对于变动原因,诺思格在其2021班申报稿中表示,为增强公司运营能力,过去两年公司新增 HE KUN(何崑)、刘萍为核心技术人员。公司原核心技术人员黄小茂、申贞淑、Richard Shane TADD、徐晓刚、卢鸿龙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公司原核心技术人员金勇,则因核心技术人员认定标准调整,不再被认为核心技术人员,但仍在公司任职。

  诺思格2021版核心人员变动说明.png

  诺思格2021版核心人员变动说明

  至此,也意味着诺思格原有8位核心研发人员中,有6位人已经离职。除裴建成以外,其余几乎彻底大换血。

  另一方面,公司人员流失一事,从诺思格之前披露的持股平台相关数据中,即可窥见端倪。据悉,石河子康运福员工持股平台皆为公司的高管,在披露的38名股东中有16人已经离职,离职率42%;而石河子瑞明员工持股平台的员工都是公司的高级项目经理和总监,披露的36名股东中,目前已经离职23名,离职率64%;石河子瑞嘉员工持股平台的员工都是公司的高管和项目经理,披露的49个股东中目前已经离职28人,离职率57%。

  众所周知,正常的研发人才流动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但频繁的核心研发人才流失,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从人力资源成本来说,公司招聘、培训及薪酬等各个方面,都严重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敬业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在面对外部机会的诱惑下,遭到动摇。而诺思格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潮”背后,与其薪酬体系不无关系。

  据诺思格首轮问询回复函,2017年-2019年,诺思格研发部门员工平均薪酬分别为17.40万元、16.35万元、19.87万元;而同期,公司销售部门员工平均薪酬对应分别为21.36万元、28.42万元、30.27万元。

  当今,经济高速发展,在医药研发外包行业中,CRO企业与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在人才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诺思格虽然建立了激励机制,但过半核心员工的流失和离职,公司没能真正留住优秀人才,激励机制如同虚设。

  然而,在留不住人的同时,雪上加霜的是,诺思格还“抢”不过人。

  人员低效“抢”不过人

  工程师红利是我国CRO行业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核心技术人员是CRO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人才密集型产业,临床CRO企业主要通过专业人士来开展业务,所以公司收入规模的扩大离不开企业员工人数的扩张和团队效率的提升。但近些年,诺思格无论在人员扩充的步伐上,还是在提升自身效率上,表现都不佳。

  CRO行业重点企业员工增长情况对比.png

  CRO行业重点企业员工增长情况对比

  综合对比CRO行业重点企业员工增长情况,近五年来,诺思格员工数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但相较于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等一众行业龙头而言,诺思格的体量则相形见绌。

  以药明康德为例,2017年,药明康德员工数是诺思格的15倍;时至2021年,药明康德员工数逾18倍之于诺思格,双方差距再度拉大。此外,2017年之时,药石科技、昭衍新药的员工数还低于诺思格的数量,但是,在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昭衍新药员工数已在2021年实现对诺思格的反超;而药石科技员工数也在2021年向诺思格逼近。

  员工复合增速上,近五年,药石科技以42%的年复合增长速度高居首位,美迪西(年复合增长速度为36%)、昭衍新药(年复合增长速度为34%)排二、三位,余下则分别为康龙化成、凯莱英、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博腾股份,而诺思格则以17%年复合增长速度暂列末尾。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诺思格人员扩充较慢,凸显出其在目前CRO市场人才抢夺战中落入下风,团队效率的下滑很可能与公司人员流动性较大有关。

  CRO行业重点企业人均创收情况对比.png

  CRO行业重点企业人均创收情况对比(单位:万元)

  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要素环环相扣。团队成员较大的流失,直接增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连环反应之下,则会对团队的效率直接造成损伤。这一点,在诺思格人员创收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上表数据显示,2017年,诺思格以27.50万元人均创收明显低于博腾股份、药明康德及泰格医药等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众多名单中,以药石科技为代表的CRO企业,爆发出强劲的活力,近五年,药石科技以92.44万元的平均创收摘得桂冠。而诺思格方面,人均创收虽有逐年增长,但是增长幅度小之又小;平均值方面,公司近五年人均创收平均约为30.66万元,直接垫底。

  员工增速落后整体行业,人均创收停滞不前,人均创利增长乏力,诺思格与整体行业的差距也被越拉越大。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CRO行业属于充分竞争市场,赛道内的各家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CRO企业的竞争。国际市场方面,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国际CRO公司如IQVIA、LabCorp等行业领先企业已陆续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国内方面,其市场竞争同样激烈。与国际市场集中度较高不同,由于国内CRO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国内CRO行业的集中度较低。近年来,国内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发展迅速,一批以临床研究为主要业务的企业逐步成长起来并成功上市,国内CRO公司的快速成长加剧了我国CRO行业竞争情况。

  也正如诺思格在路演交流环节所言,“国内CRO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市场新进的CRO企业以及其他市场参加者可能通过低价竞争抢占市场,高度的竞争环境对本公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把握行业趋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或提升现有优势,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医药研发外包行业中,研发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的组织沟通机制,激励性的薪酬体系,核心人才的保留与培养以及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等人力资源管理,是诺思格应该认真思考的核心内在问题。

  虽身处这个确定性高、成长预期好的万亿赛道,想要吸引人,更要留住人,从目前来看,诺思格有些难。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