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三一重工(60003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特斯拉跟三一重工,要把山东蓝翔逼上“绝路”?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8-24  三一重工内幕信息

来源 :智谷趋势2022-08-24

  最近,新能源领域出现了三件大事。

  一是埃隆·马斯克公开宣称,特斯拉首款电动卡车Semi Truck长续航版将于年内开启交付。

  

  二是宁德时代与一汽解放成立合资公司“解放时代”,打造立足石家庄、面向河北、辐射全国的新能源商用车运营中心。

  三是富士康宣布从2023年开始,在美国工厂里为Monarch Tractor公司生产自动驾驶电动拖拉机。

  万万没想到,分属于乘用车制造业、电子代工业、动力电池业的三位霸主,居然同时盯上了新能源智能商用车(卡车和拖拉机也属于“商用车”)。

  大佬们的一致选择,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预计到2050年,新能源智能商用车的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50%。每年能卖几百万辆商用车,一辆得卖好几十万,算下来,就是万亿级的市场增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增量?因为“新能源”和“智能化”是现代产业的两大主题。搞“新能源”是为了完成“双碳”目标和保障能源安全。搞“智能化”则是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中国的劳动力本来就在逐渐减少,再加上年轻人都不愿意做枯燥乏味的司机工作,商用车的司机缺口会越来越大。

  这就倒逼我们大力研发和推广自动驾驶商用车。一方面可以节省人力投入,因为一位熟练的技工可以同时遥控N台商用车。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勾起年轻人的上岗欲望,坐在办公室里指挥车队的体验,就跟打游戏一样好玩,还不用忍受高温和酷暑,说出去也有面子。

  其实,商用车市场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最近我应邀去了一趟长沙,差一点颠覆了我的“三观”。

  我走进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的工业园,看到一排又一排的超大工程机械后,不禁大发感慨“好像整装待发的部队呀”,中联的接访人员接茬:“没错,我们把机器开到了天安门广场,在7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大显身手”。

  

  厉害了,原来这些笨家伙还是“国之重器”。

  然后我走到了一台蓝色大卡车前,随口一问:“这台车的油箱能装多少升啊”。三一的接访人员扑哧一笑,回应道:“不好意思,这台车是纯电的,不但动力足,还不用担心续航问题,我们建了一批换电站,五分钟就能完成换电,方便快捷又环保。今年上半年,我们卖了1405台新能源重卡,是全国销售冠军。”

  

  以前只知道两轮、三轮和四轮电动车,今天才知道十几个轮子的大货车也用了新能源。

  这还不算完,随后我又听到了一项奇迹。三一集团和“小马智行”联合开发的全球第一台5G电动智能重卡,完成了31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

  这辆无人驾驶的重卡大卡车,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指挥下,经过了8个情况复杂的路口,驶过了交通信号灯、上下匝道、出入收费站、车辆变道等13个典型场景,仅用55分钟就搞定了任务。

  据悉,这是重卡领域第一个“5G+自动驾驶+电动化”应用落地的案例,全球唯一哦。

  可以说,在新能源智能重卡领域,三一集团的风头已经完全盖过了其他友商。

  这就很有意思了,要知道三一集团直到2017年才进入卡车领域,而老国企们在这个赛道耕耘了半个世纪。

  除了重型卡车外,轻型商用车领域同样出现了“后来者居上”的情景。

  2016年10月,吉利发布了其全新的商用车品牌——远程,这意味着吉利正式进入商用车领域。当时大家都不看好李书福的这项决定,当时商用车的产能严重过剩,福田、江铃等资深品牌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是李书福另辟蹊径,专攻增程式、锂电池、甲醇等新能源技术,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今年,远程在新能源轻卡、新能源轻客和新能源微客等细分领域夺得了“全国销冠”。

  

  说到中国新能源企业,当然不能忘了比亚迪。一般人只知道比亚迪是乘用车霸主,实际上它还是“电动大巴之王”。

  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商用车仅纯电大巴一项的全球销量就已突破7万辆。在欧洲的电动大巴体系中,每5辆就有1辆是比亚迪造的。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更高,已经超过了70%。

  

  伦敦街头的比亚迪电动大巴

  以前我以为只有新能源乘用车很卷,没想到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竞争也如此激烈。

  

  其实,比起乘用车,商用车更需要清洁能源。

  商用车以仅占10.9%的汽车保有量,消耗了51%的车用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5%。且不说超大型卡车,小叉车的油耗都大到吓人,其碳排放量居然相当于30台家用轿车。

  还有,商用车的污染性也比乘用车高得多。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卡车尾部的汽油味比轿车重得多。

  如果把中国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动力都换成新能源,就可实现“一石三鸟”。

  第一只“鸟”是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根据2019年的数据,中国汽车消耗石油占比接近70%,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于70%,中国70%以上的进口石油经马六甲海峡。

  第二只“鸟”是实现“双碳”目标。最近全国各地发生的极端高温和缺水停电事故,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还把“节能减排”当儿戏,人类可能真的会灭绝。

  第三只“鸟”是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据统计,每千辆燃油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千克,碳氢化合物200—400千克,氮氧化合物50—150千克。

  

  所以,政府采取了各项措施来鼓励新能源商用车发展。

  早在2009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就启动了“十城千辆工程”。

  当时的政策非常诱人,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长度10米以上的城市公交客车、混合动力客车每辆补贴5万-42万元,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客车每辆分别补贴50万元和60万元?。

  这项政策让中国迅速成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第一大国,但也给了奸商们骗补的空间。

  2016年,财政部在《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上披露,在其曝光的汽车骗补五大典型案例中,五只“硕鼠”涉及资金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五家企业都是造新能源商用车的。

  之后,中央部委严厉打击了这批骗补企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政策。海南省政府发文要求,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

  政策推动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发展愈发向好。

  今年1~4月,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6.23万辆,同比增长62.2%,市场渗透率为6.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据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有望达到20%。

  

  王传福说过,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

  我认为,比起乘用车,商用车更适合搞无人驾驶。

  首先,商用车的司机缺口会越来越大。

  中国的新生儿数量逐年下降,适合开车的青壮年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再加上社会思想观念也变了,青壮年当司机的意愿越来越低。但商用车的社会需求量却不会减少,因为国民经济还得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会继续提高。

  其次,无人驾驶商用车普及后,可减少人员伤亡。

  货运卡车经常引发车祸事故,据统计,近些年我国每年平均发生卡车责任道路交通事故达5万起以上,导致2万多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占据汽车责任事故总量的近30%以上。这还没算上,客车和工程车造成的交通事故。

  再次,对技术专家来说,商用车的使用场景更容易掌控。

  乘用车的使用场景非常复杂,需要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普通的人工智能技术一般搞不定。但是货运卡车由于环境固定、简单,一般以矿场、工厂、港口等封闭区域为主,少数支干线运输道路也基本是高速公路,因此所受到的限制和影响不多。

  英雄所见略同,资本市场和企业家也非常看好智能商用车的发展前景。

  2021年,中国共发生42起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融资事件,涉及到的企业数量达37家。其中,宏景智驾、踏歌智行、希迪智驾、驭势科技等公司,完成了两次融资。

  

  部分自动驾驶卡车企业

  自动驾驶专家张天雷曾表示,无人驾驶卡车一旦成功,阿里电商的毛利率会从5%提升到40%左右。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6月27日,阿里宣布获得了浙江德清县颁发的L4级自动驾驶卡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这意味着,阿里达摩院研发的无人卡车“大蛮驴”可在主驾无人的情况下,于德清县指定区域开展路测,其中包括部分高速路段。

  

  阿里“小蛮驴”物流车

  在上半年的上海防疫战中,京东物流智能快递车和美团自动配送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美团自动配送车累计完成54万份生活保障物资配送,服务医院、高校、方舱及15个社区,覆盖10万多名上海市民。

  

  2021年9月17日,百度旗下的DeepWay公司推出首款全正向设计研发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星途1代。

  加上文章开头所说的特斯拉、富士康和宁德时代,智能化商用车赛道已经挤满了科技巨头,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如果我们把格局放大一点,就会发现:新能源智能商用车,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博弈的重要“战场”之一。

  “新能源”和“智能化”是现代经济的两大主题,前者决定了一个经济体能否可持续发展,后者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效率。哪个国家能掌握这两大领域的核心技术并制定全球标准,哪个国家就能吃到最大的经济蛋糕。

  拜登深谙此理,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去拉拢全球的新能源和半导体企业,这才有了2800亿美元的产业振兴方案和“Chip 4 联盟”。欧洲也在下一盘大棋,准备用碳关税和“芯片法案”来扶持本土企业。

  形势不容乐观,中国企业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打赢这场大硬仗。

  所幸,经过四十多年的“韬光养晦”,中国已经涌现了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理想、有定力的优秀企业。

  新能源发电和5G通讯领域,我们有隆基绿能、华为这样的扛把子。

  计算机和软件领域,我们有阿里、腾讯、百度、京东、字节,跟美国有得一拼。

  芯片半导体的底子没打好,但中芯国际、紫光集团让我们看到了新希望。

  而在产业链最长、关联度最高、涉及面最广的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我们也掌握了先机,既有比亚迪这样的领军者,又有“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可与美国特斯拉正面刚一波。

  至于商用车(包括卡车、客车、物流车)领域,中国军团也有一定的优势。

  说起奔驰和沃尔沃,一般人只会想到它们的豪车轿车和敞篷跑车,实际上它们还是隐形的“卡车大佬”,是汽柴油时代的技术霸主。

  不过,新能源与智能化时代来临之后,一切都变了,以三一重卡、一汽解放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有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客车板块,中国企业的优势更明显,论市场占有率,我们有宇通客车,论新能源和数字化技术,我们有比亚迪。

  物流车板块,我们有京东、美团和阿里巴巴组成的“电商天团”。

  ……

  “中国军团”能否突破重围,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发力。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