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太极集团(60012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太极集团为何屡登质量黑榜?研发投入低的可怜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8-04  太极集团内幕信息

来源 :中访网财经2022-08-04

  

  近日,太极集团不合格药品延迟8个月公布一事引发关注。据悉,太极集团旗下子公司西南药业所产青霉素V钾片于2021年11月16日被广州市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物质超标。

  但是,太极集团方面直到近期药监局发布通告后,才发布公告。而这已不是太极集团第一次被检查出产品不合格,近几年太极集团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屡屡登上黑榜。

  这背后或与太极集团常年“重营销,轻研发”相关。作为一家百亿规模的药企,太极集团业绩十年九亏,因为经营效应太差而备受诟病。

  药品质检再现“掐架”

  广东省药监局的通告显示,涉事不合格的青霉素V钾片来源于广东百源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五十五分店,标示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生产日期为2020年11月17日,有效期24个月,出厂检验合格。

  2021年11月16日,广州市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药品抽样检验结果显示有关物质超标。广东省药监局表示,有关物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然而,西南药业对该批次产品的留样进行了检测,检查结果却显示为合格。2022年1月,西南药业对上述批号产品未销售部分28盒全部召回,召回样品抽检至省级药检院检验结果也显示为合格。

  这样看来,西南药业的检验结果与药监局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冲突。而这样的案例此前已发生过。

  2016年11月,重庆中药二厂生产的1401003批次“小儿咳喘灵颗粒”被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后被认定为劣药,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

  事后太极集团发布公告称,经省级药检部门检验,上述批次产品检验质量合格,并质疑“这种靠肉眼来检验的标准不完全客观”。太极集团公开叫板食药监总局,该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引发热议。

  太极集团在自检和省级药检部门检验合格的药品,却被国家药监局“打脸”,可见公司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短板。实际上,近几年太极集团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屡屡登上黑榜。

  当年12月,桐君阁药厂生产的1批次“蚕蛾公补片”就上了广西药监局的质量黑榜,在此之前当年5月,重庆中药二厂的橘红丸再被检出较高硫磺含量。2015年3月,太极集团子公司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板蓝根颗粒被检出水分问题。

  2017年12月,太极集团桐君阁药厂生产的批号为17030008的“龙胆泻肝片”被抽检为不合格产品。2020年7月,绵阳制药有限公司所生产的批号为1809011的“通宣理肺丸”被海南药监局抽检为不合格。

  五年销售费用165亿研发投入3.42亿

  太极集团为何屡屡登上食药总局的质量黑榜?或许从公司的研发投入中可以看出端倪。

  作为重庆最大的传统制药企业,太极集团集中西药制造为一体,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药材种植等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旗下有家喻户晓的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以及急支糖浆等,2018年营收跨入百亿大关。

  然而,作为一家营收超百亿的制药企业,太极集团的研发投入低的可怜。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356.68万元、4208.24万元、6717.49万元、9650.87万元和1.03亿元,5年时间研发投入累计为3.42亿元。

  反观公司的每年的销售费用动辄几十亿元,2017年至2021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9.08亿元、28.94亿元、37.51亿元、37.01亿元和42.15亿元,5年累计164.69亿元。

  2017年至2021年期间,太极集团的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48倍。忽视研发投入,不仅让太极集团产品质量频繁出现问题,企业的经营效益更是每况愈下。

  十年九亏卖地遮羞

  从2011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营收从63.86亿元增长到了121.49亿元。但是公司扣非净利润则是十年九亏,为此太极集团选择通过卖地来粉饰净利润数据。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太极集团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33亿元、-2.43亿元、-1.72亿元、-2.81亿元、-5.36亿元、-4.43亿元、6437.4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5.56亿元、-6.97亿,累计亏损超30亿元。

  但是净利润数据却只有2012年、2014年、2019年和2021年出现亏损。

  过去十年里,太极集团每逢业绩大亏便卖地卖资产,以此来粉饰数据。比如,2020年太极集团的扣非净利润亏损5.56亿元,但净利润却是盈利6606.71万元,这一数据差异主要是当年转让了成都新衡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获得资金 8.38 亿元。

  2015年和2016年是太极集团成立以来,净利润出现为数不多的上亿元的两年,分别为2.32亿元和8.56亿元。

  2015年净利润大增主要是重组西南药业,获得投资收益7.6亿,2016年则是因为重组旗下桐君阁,并卖掉了重庆大易房地产公司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13.24亿。

  但是,自2021年国药集团入驻以来,“卖地求生”这一招显然行不通了,2021年太极集团扣非净利润亏损6.97亿元,净利润同样亏损了5.23亿元。

  国药集团入驻后,一举刺破太极集团经营管理上的“脓疮”,精简机构,消除冗员,全面清理减利资产,启动“两非”“两资”剥离处置。

  经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来看,太极集团似乎走出了困境,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2亿元,同比增长56%,扣非净利润约为1.7亿元,同比增长102%。这样的业绩数据是彻底扭转了局面,还是昙花一现,拭目以待。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