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两面针(60024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国产牙膏不敌外资?昔日巨头两面针连亏14年,躲进酒店做免费牙膏

http://www.chaguwang.cn  2021-10-27  两面针内幕信息

来源 :环球企业沉浮录2021-10-27

  “一口好牙,两面针。”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这句广告语,在80年代的中国,两面针牙膏可是当红品牌,无论是街上穿梭的公交车,还是电视剧结束后的荧幕广告,都可以看到两面针的影子。

  别以为柳州只有螺蛳粉,柳州的两面针也是民族骄傲,它曾经连续15年本土产销量第一,成为当时牙膏市场上名副其实的霸主,获誉“中国第一”牙膏品牌。

  然而,辉煌之后,只剩寂寥,如今再想看到两面针,就只能去小酒店的免费洗漱包里找了,从昔日的国产龙头老大,到今天的小酒店专用廉价牙膏,市场占有率跌破不足1%,两面针到底走错了哪步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广西两面针的大败局。

  想要了解两面针的发家史,这时间轴就真得往前倒到了,可以直接倒到抗日战争时期。

  1941年,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乱,中国自身的日用商品开始供给不足,为了打破日本对日用商品的垄断,柳州就先后建起了亚洲枧厂等5家生产肥皂的小型私人枧厂,当时的产品堪称“质量优良,获利甚丰”,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五家小肥皂厂就合并成了柳州市日化厂,开始生产肥皂型牙膏。

  80到90年代的中国牙膏,主要品种就是牙粉牙膏和肥皂型牙膏,肥皂主要是用来发泡的,这种肥皂型牙膏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地转变成用表面活性剂来发泡。由于这种特性,很多牙膏厂其实都是由肥皂厂演变过来的,比如重庆的冷酸灵牙膏,发展渊源就与两面针差不多,还有做出世界第一支牙膏的美国高露洁,其实本来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肥皂厂。

  随着新中国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上来了,这支小小的牙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仅仅是拥有基础功能的牙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因此配方就成了一个热词,为了打败竞争对手,每家牙膏都得有点儿自己的特别之处,也就是“秘密配方”。

  比如北京脱敏牙膏,就是在配方里加点氯化锶,防治牙过敏,去烟型的男子汉牙膏,可以去烟渍。其他还有天津富强牙膏,六必治牙膏等等。

  要想让自己“一枝独秀”,就必须与其他牙膏品牌区分开来,于是这家广西柳州的小肥皂厂就想到了自己的优势,要知道,广西可是中药资源大省,现知中药材基源种高达4千多种,排名全国第二,这么好的资源库当然要好好利用,于是他们决定推出一款草药牙膏,专门针对口腔和牙龈,可以消炎、止痛,同时又有清洁作用,当时这种类型的牙膏在市面上还没见过,如果研究出来肯定叫座。

  于是,厂里的科研人员就到柳州、南宁、玉林等地的山区考察,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们找到了这味草药,就是神奇的两面针。

  这种草药的叶子两面长着两排刺,故名两面针,在《畲医药》是这么记载的,“两面针全株入药,可行气止痛,祛风通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胃痛、牙痛,毒蛇咬伤等。”

  据说,在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里,如瑶族,傣族、哈尼族等都把两面针叫“人山虎”,是牙痛良方,很多山民牙痛的时候,就会去山上采摘几片两面针的叶子回来,然后含着牙痛的位置。

  找到了这味神药,1978年,柳州市牙膏厂成功组建,研发出中国第一支中药牙膏,由此开创了药物牙膏的先河。

  两面针在投产后先是向各地试销,发现非常适合市场需求,由于它前所未有的功能,很快就一炮而红,开始大卖,两面针也因此在众多品牌林立的牙膏界站稳了脚跟。

  为了彻底打响品牌,两面针开始了广告攻势,在当时那个年代,公交车是一个瞩目的风景线,企业会雇画师把广告手绘在车上,这就是一开始的流动广告,两面针就率先采用这种方式,让产品广告传遍街头。同时,两面针还搞过街头小剧场,吸引路人驻足观看。而且,两面针的品牌意识也觉醒得很早,它在1991年的时候就把两面针注册成了商标,也就是说全国上下,只有我家的牙膏才能叫作两面针,一举击败了模仿者。

  事实上,在两面针火起来之后,市场上涌现出一批中草药牙膏,就比如田七,草珊瑚,三七等等,冲着消费者这个需求,纷纷往配方里加入了消炎草药,即便各方对手涌现,两面针的市场地位依然没有被撼动。

  1980年,两面针新厂建成,当年就实现产值457.4万元。五年之后,两面针牙膏年产销量就突破了1亿支,从1986年到2001年,两面针连续15年蝉联本土产量和销量的双料冠军。

  在各种牙膏品牌白热化的竞争中,国产牙膏也迎来了黄金时期,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华、两面针和黑妹三大国产品牌在中国牙膏市场始终保持垄断地位,分别占据着东部、南部和西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随后,外资日化品牌纷纷进驻中国,打响了一场国产品牌牙膏与外资品牌牙膏的激烈战斗,这场战斗虽然没有流血和硝烟,但是却让很多民族品牌“消失”了。

  1992年,高露洁进入中国。随后,联合利华又先后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的“中华”和“美加净”获得了品牌经营权和营销渠道。1995年,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用品公司宝洁的佳洁士进驻中国。

  这些外资品牌当时给国人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专业”。我们可以回忆一下,高露洁和佳洁士每次打广告,肯定要出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牙科护理专家。

  它们就是以一个非常专业权威的形象打入到国人心里,另外,外资还肯“砸钱”,在各大商超摆堆头,大搞促销。

  所以没用多长时间,外资企业就用营销+收购的方式迅速“消灭”了一半国产企业,比如中华牙膏,就被联合利华给收购了。于是,像黑妹、田七、纳爱斯这样的国产品牌,就逐渐落了下风,慢慢退出人们视野。

  只有两面针,在龙头老大位置一直坐到了2004年,这一年是两面针的分水岭。一方面,它在这一年很辉煌,一方面,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没落的。

  2004年,两面针营收5个亿,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还成功上市,成为国内的牙膏第一股,一时间风光无限。

  但是两面针没有高兴太久,过了2004年,它的净利润就开始急剧下滑,缩水了七八成。

  其实究其原因,还是两面针自己下错了棋。当时两面针手里也有几个亿的资金,再加上多年来在人民群众心中塑造的民族品牌形象,是完全有实力和潜力跟这些对手正面刚的。

  但是两面针显然没有把握住机会,甚至说是放弃了机会。因为商超零售和互联网的兴起,对两面针的固有渠道产生了很大冲击。

  两面针没有及时打开思路不说,在主营业务越来越差的情况下,还“躲”到了其他领域。它开始做起了旅游牙膏业务。说白了,就是我们出去旅游住酒店,房间里免费赠送的小管牙膏。这一决定直接拉低了品牌的格调,让两面针沦为了很多人眼中的廉价牙膏,这个定位对于两面针可以说是致命的。

  随后,两面针又开始拓展品类,除了牙膏,加入了卫生棉、纸尿裤和洗涤用品,甚至涉及到流体萃取和松香产品深加工等等。

  这还不够,两面针还去做房地产,做造纸,做蔗糖,但是业绩都是一如既往的惨淡。2006年,两面针亏损一个亿,从那以后,两面针的扣非净利润连亏了14年。

  很明显,当“敌人”到来之际,两面针没有选择突破自我,与其抗衡,而是转身踏进了酒店、旅游用品、生活纸品、制浆造纸和房地产等多个陌生的领域,这种毫无准备的盲目转型显然没有被消费者所接受,最终只能“隐藏”在小酒店里,等待着市场最后的审判。

  2019年5月10日,曾经的“国民牙膏”田七在经历了多年沉寂之后,突然宣布将生产厂区和商标被法院拍卖,至于中华牙膏,尽管时任上海牙膏厂总经理侯少雄多次在公众面前表示一定要收回中华的经营权,可惜希望渺茫。

  如今这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国民品牌,已经被市场远远抛在后面,永远的留在了那个时代。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国民品牌的保护也达到了空前的热情,在各个领域都掀起了一股国风热潮,所以在此希望国产牙膏,也能在不久的将来再现昔日的辉煌吧。

  国产牙膏不敌外资?昔日巨头两面针连亏14年,躲进酒店做免费牙膏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