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和讯网2023-06-05
上周,港A两地创新药公司在二级市场被连续暴击,气氛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市场分析猜测,创新药在短期仍存在边际恶化的可能性。
而从基本面来看,随着制药企业更靶向化和精准化,以及传统药企选择与Biotech合作推动商业化等,不改长期增长的趋势。另外,就目前13%的低渗透率,意味着国内创新药还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与跨国药企的竞争虽激烈,至少仍可以乐观看待,而检验则在于Biotech商业化的能力。
五月底六月初,创新药领域频传好消息,出海方面,恒瑞医药(600276)的“双艾组合”,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分别申报FDA;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适应症已完成FDA现场核查,百济神州的现场检查亦在临近。接下来或有更多消息释出。
据了解,倍受关注的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是一种口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及-3抑制剂,若获批上市,呋喹替尼将成为美国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经治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针对全部三种VEGF受体的高选择性抑制剂。
国内呢,海正药业(600267)的HS336片获批临床,适应症为晚期实体瘤,据公司公告告,HS336是一种SHP2小分子抑制剂,可将SHP2锁定在自抑制构象,阻止PTP催化中心与底物的接触,从而发挥相应的抗肿瘤作用。
再有,如贝达药业(300558)一批的创新药企经营方面似乎在走下坡路,但购买管线资产作为其缓解较大的经营压力的手段正在流行。
5月底,贝达药业宣布投资购买一款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变构 BiDAC?降解剂的小分子药物,以及在二级市场压力下宣布,此前从益方生物引进的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也终于获批准上市,不过获批的适应症为二线治疗适应症。但未来仍有望带来新的营收增量。
对益方生物而言,来自贝达药业的首付款、后续研发里程碑款项,以及产品上市后的销售里程碑款项及约定比率的销售提成费等亦将改善公司经营面的长期亏损状况。
公开资料显示,益方生物当年营收远低于同行上市公司,三年累计净亏损10亿元。经营现金流情况不佳,使得公司在经营面承受巨大的压力。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722.49万元、-25,206.60万元和-47,689.41万元。
不可避免的要谈论,创新药亏损状况,已是行业发展的共识。看不见商业化的落地,资金不再追捧也在情理之中。
但从国内外估值情况来说,国内的Biotech估值一向给的很高,数据统计,差不多在药企临床进入II期就能有200亿元的估值水平,相比于美国的Biotech企业上市后也才3亿美元的估值。在产品商业化迟迟不落地的情况,比较下来,国内的Biotech企业以及资本的套利目的性还是非常强的。比如上市即将一年的益方生物亦是资本的宠儿。
站在半年的节点回头看,较之于港股,科创板创新药公司表现较好,2023年以来有10余家涨幅超过了20%,其中就包括了益方生物。
而在管线方面,截至目前,益方生物虽已将5个小分子化合物从源头自主发现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分别是BPI-D0316、D-0120、D-0502、D-1553 和 D-2570(其中第三代 EGFR 抑制剂BPI-D0316授权给了贝达药业)。
但公司目前没有一款商业化产品,即将有所收获的则寄希望于第三代 EGFR 抑制剂BPI-D0316。不过,加上刚刚获批的贝福替尼,国产三代EGFR-TKI将有4款产品,三代EGFR-TKI竞争的白热化,很难说益方生物会取得不错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