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闻泰科技(60074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隐藏一致行动人,张学政至少血赚20亿!闻泰科技:账上现金都是借款,还有220亿商誉雷和100亿存货雷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7-20  闻泰科技内幕信息

来源 :市值风云2023-07-20

  近日,A股前线小哥又在市值风云社区大胆开麦,闻泰科技(600745.SH)实控人张学政被证监会立案,据说还一直潜逃海外?

  (来源:注册制炒股利器市值风云APP)

  难不成是贾跃亭二号?此等好戏怎能错过,话不多说,跟上风云君速速上车!

  

  顺藤摸瓜,一条时间线引出的神秘人

  01 神秘的一致行动人,是谁?

  先来瞅瞅这次立案的事。

  7月11日,闻泰科技控股股东闻天下及实控人张学政收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背后原因直指:未披露一致行动关系,涉嫌信息披露违法。

  后经二者自查,本次调查涉及其可能在以前年度与某自然人股东是否存在一致行动关系的事项。

  (来源:闻泰科技公告20230711)

  风云君简单划下重点:以前年度、自然人股东、一致行动关系。

  奇了怪了,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为何突然被追查?这位神秘的“自然人”又究竟是谁?一致行动人为何该披露未披露?背后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

  迷雾重重下,名侦探风云君上线。

  

  2015年12月,上市公司进行了一次重大资产重组,自此张学政及其控制的闻天下登上股东名单,且凭借24.16%的持股比例位居第一大股东。

  这是此次立案被查涉及的起始时间点,也将是风云君破案的关键入手点。

  此后至今,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的自然人股东,共有:高建荣、冯飞飞、曹菊英、史爱昭、黄燕、庄慧萍、王孝安、茅惠英,共八位。

  其中,高建荣和冯飞飞是上市公司前实控人夫妇,应该不涉及与新主张学政达成一致行动关系,故不在考虑范围内。

  剩余六位中,曹菊英、史爱昭、黄燕、庄慧萍、王孝安这五位自然人股东的持股时间较短,多数持股不到一年,最长的一位也不超过两年,都还没等到2020年的股价飙涨就早已减持退场,错过了一夜暴富的机会,且持股都不足3%。

  (制表:市值风云APP)

  显然,这五位就是来资本市场炒个股,基本没啥内幕信息,更别提与张老板有一致行动关系啦!

  (来源:市值风云APP)

  只有茅惠英,是上述八位自然人股东中最特殊的一位!

  此话怎讲呢?

  

  虽然直到2017年一季报,茅惠英才首次出现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之列,且大手笔持股4,300万股票,占总股本的6.75%,直接超过两任老板(高建荣、张学政)成为第三大股东。

  

  但早在2015年12月,茅惠英这一名字便已出现在上市公司的权益变动公告中,拟斥资7.45亿,从上市公司前控股股东中茵集团手中,收购上市公司3,400万股份。

  (来源:闻泰科技公告20151218)

  只不过,由于当时股票处于质押状态,这场交易最终在2017年1月完成。

  换句话说,按照原计划,茅惠英将与张学政同年同月买走原主持股,一同入驻上市公司。

  那,张学政最终成为上市公司新主,功劳簿上是不是应该记上茅惠英的一笔?

  如今再提起张学政存在着一个神秘的一致行动人,答案就不言而喻了吧!

  02 至少血赚20亿

  没有三分利,谁愿起五更,这份“功劳”最终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

  自2019年下半年起,茅惠英便开始多次减持股份,到2020年一季度已经消失在前十大股东之列。

  好巧不巧,茅惠英减持的这段期间,正好是上市公司转型半导体、股价从31.52元/股飙涨至171.88元/股、涨幅超440%的时间段。

  (来源:市值风云APP)

  即使是以这段时间的股票均价81.67元/股测算,茅惠英也至少赚了20亿!

  更何况还有张老板“一致行动”坐镇,内幕情报在手,高位减持会少?

  至于这些钱,有多少是张学政的份儿,风云君没有证据,不敢妄下判断!

  

  但从明面上看,张学政及其控制的闻天下,面对着公司股价的猛烈暴涨,也未曾减持过公司股票,显然给足了股(韭)民(菜)们信心!

  不知当初坚信张学政、坚守闻泰科技的韭菜们,面对着如今的46.6元/股(较最高点171.88元/股缩水超七成),是作何感想?

  反正一明一暗间,张老板肯定没少赚!

  

  至于所谓的张学政“潜逃海外”一说,暂无从考证是潜逃在外还是驻外办公,起码闻泰科技在e互动平台上表示,张学政现场主持了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

  董秘还特意强调了是“现场”主持~

  (来源:上证e互动)

  大股东们的百亿股市致富路

  除了张老板这一派以外,其余大股东也不是吃干饭的,个顶个的会赚(割)钱(韭菜)!

  原主中茵集团及实控人高建荣夫妇,通过股权转让、二级市场减持等方式,套现了44亿!!

  美中不足的是,这一家子退场过早,运气和财气都差点意思,正好在2019年下半年股价暴涨之前就陆续消失在前十大股东之列。

  这就不得不提同为前十大股东之一的云南省城投,堪称“A股掘金高手”。

  自2017年进场闻泰科技后,云南省城投便一直潜心等待,未曾有过减持,终于在2020-2021年等到了股价嗖嗖狂飙,趁机大手笔减持,最终套现到手超过53亿。

  (制表:市值风云APP)

  随后不久,上市公司的股价便开始稀里哗啦跌跌不休,从140元/股跌至如今的46.77元/股。

  (来源:市值风云APP)

  三驾马车齐驱,两驾名叫“拉后腿”

  为何短短一年多时间,上市公司的股价就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先来看看闻泰科技的基本面。

  闻泰科技,早在1996年便在上交所上市,经历了数次的撒钱转型后,形成了如今的三大业务格局:产品集成、光学模组和半导体芯片。

  (来源:市值风云APP)

  看似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未来很美好,是不是?

  实际上有两驾马车都是往后使劲的主,倒骑驴!

  (倒骑驴。图片来自网络)

  01 产品集成:业绩扛把子?利润薄如刀!

  产品集成业务,可谓闻泰科技的老本行了,2022年实现营收395.69亿元,占总营收的68.12%。

  在该领域,闻泰科技与华勤技术、龙旗科技并称为全球“三巨头”,2022年合计占据市场份额超70%。

  乍一看,还挺牛?

  前提是你不知道啥叫产品集成。

  产品集成,也就是ODM代工业务,更通俗来讲就是“贴牌”、“外包”,这样说老铁们就懂得它的技术含量了吧。

  从产业链来讲,ODM代工厂商位于消费电子中游。上游是芯片、存储、屏幕等零部件厂商,所对应的多是业内龙头企业;下游则是苹果、华为、三星等品牌巨头。

  身在夹缝中生存,又不具备高技术壁垒,还要面临激烈的行业内卷,自然就缺失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主打一个“被拿捏”。

  因此,ODM厂商的毛利率通常仅有个位数,利润全靠规模支撑。

  (制图:市值风云APP)

  然而,由于近两年消费电子行业不景气,闻泰科技的ODM业务在营收规模上没有起色,逐渐支撑不住公司的利润,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陷入连续亏损状态,分别亏损15.69亿、1.08亿。

  (制图:市值风云APP)

  400亿业绩“扛把子”,实际上亏得一塌糊涂!

  02 光学模组:24亿跻身果链?0营收,亏7亿

  光学模组业务,实际上就是生产摄像头模组,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智能手机,近两年也在向车载光学、AR/VR光学、笔记本电脑等领域拓展。

  这块业务,还是闻泰科技花了不少心思、砸下24.2亿重金收购来的。

  2021年3月,欧菲光(002456.SZ)被苹果踢出供应链,转头就把其苹果业务线(广州得尔塔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设备资产,以24.2亿元价格出售给闻泰科技。

  (来源:闻泰科技公告20210330)

  自此,闻泰科技开始涉足光学模组业务,以拓展客户资源,寻找业绩增量。

  在客户资源这方面,闻泰科技好似做得不错。

  根据2021年年报,其于当年11月恢复向特定客户(疑似苹果)供货;2022年年报进一步披露,正在推进特定客户(疑似苹果)新型号的验证工作,还带着产品集成配套出货。

  (来源:闻泰科技公告20220426、20230429)

  从字面信息看,靠着从欧菲光高价买来的资产,闻泰科技又重回苹果爸爸的温暖怀抱。但是苹果吃饱了撑了,还是欧菲光属实草包?闻泰科技一个外行都能轻松搞定的事,它一个资深果链奴竟只能被扫地出门。

  果然,数据不骗人,虽然说着已恢复批量供货,说着验证验证再验证?但实际上两年多时间,营收一直0蛋,还倒亏了7.18亿。

  至于所谓的产品集成配套出货,不如回看风云君刚说过的,其实就是个不挣钱、倒赔钱的买卖。

  

  砸24.2亿买果链弃子,还想重拾爸爸的爱抚?

  谁尿黄,快过来把它滋醒!

  

  03 半导体:利润唯一来源,但先进技术差点意思

  半导体业务,则源自2019年闻泰科技340亿豪赌安世集团的那场收购,个中详情已有研报覆盖,可戳市值风云APP阅读了解。

  

  四年过去,如今的半导体业务,已成为闻泰科技最重要且唯一的利润来源。

  虽然仅贡献不到三成的营业收入,却支撑着闻泰科技的全部利润,甚至还要为另外两项亏损业务买单。

  (制图:市值风云APP)

  2022年,半导体业务实现净利润37.49亿,远超整体净利润13.6亿。

  近些年,半导体业务的毛利率始终在40%左右徘徊,也远高于产品集成业务的个位数毛利率。

  (制图:市值风云APP)

  这样一看,闻泰科技的半导体业务还不错?

  但可别忘了,这可是豪撒340亿换来的成果哦。不知这两年63.8亿、年均31.9亿的净利润,距离收回投资成本还需要多长时间~

  再来说说公司半导体业务的具体产品,主要包括晶体管(包括保护类器件ESD/TVS等)、Mosfet功率管、模拟与逻辑IC,营收占比分别为46.3%、31%、18.2%。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移动及穿戴设备、工业与电力、计算机设备、消费领域。其中汽车领域特别是电动汽车,毫无疑问是营收主力军,占比接近一半。

  (制图:市值风云APP)

  说着说着,就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熟悉汽车或者熟悉半导体的老铁想必都了解,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极其重要的半导体是功率半导体,极其核心的功率半导体是IGBT,甚至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CPU”。

  但IGBT,却从未出现在闻泰科技的营收结构中。

  在2022年年报中,闻泰科技表示IGBT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

  在2022年5月的投资者互动中,闻泰科技表示IGBT产品正在验证测试与客户业务对接中;

  直到2022年7月,闻泰科技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IGBT产品已发布。

  (来源:上证e互动)

  显然,闻泰科技在汽车半导体的核心技术方向上还是刚起步阶段,相对于英飞凌、三菱、比亚迪半导体、中车时代等头部厂商而言,无异于“赶了场晚集”。

  同时,由于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和IGBT的重要性,其往往认定一家IGBT厂商后很难轻易更换,这严重加大了闻泰科技的上位难度。

  至于何时能盈利变现,更是要画上个大大的问号。

  所以说,这场价值340亿的豪赌,换来的顶多算是个中规中矩的成熟产物,在先进性、成长性、想象力上都差点意思。

  那么,闻泰科技能赌赢吗?

  220亿商誉悬顶,100亿举债输血

  01 头顶220亿半导体商誉

  最终,这三驾看似并驾齐驱、实则两驾在拉后腿的马车,交上的答卷是:营收没啥起色,盈利大起大落。

  2022年,闻泰科技实现营收580.79亿,同比增长10.15%;归母净利润13.6亿,同比下降44.1%。

  (制图:市值风云APP)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ODM业务相关的商誉暴雷了6.06亿。

  (来源:闻泰科技公告20230429)

  除此之外,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闻泰科技还有221.88亿商誉悬顶,占到净资产的六成以上,甚至远远超出公司上市至今赚下的全部利润。

  其中,340亿跨界半导体收购安世控股,形成的商誉高达213.97亿。

  (来源:闻泰科技公告20230429)

  可以说,闻泰科技的命,就绑在这安世控股这条唯一的支撑腿上了。

  02 百亿存货,出货压力山大

  同期,闻泰科技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也都数额不小,分别高达83.98亿、83.07亿。

  (制图:市值风云APP)

  其中,巨额的应收账款早在谈及其商业模式时就已经注定了——在上下游大佬的夹缝中生存,总要牺牲一定代价取悦大佬换取订单。

  真正压力山大的科目在于存货。

  2022年末,在营收仅小幅增长10.15%的背景下,存货竟然增长了60.86%,增至101.32亿。

  特别是库存商品,从8.72亿增至47.66亿,同比暴增447%。

  (制图:市值风云APP)

  是嗅到了景气度上行的信号,加大了备货力度?

  实际上,2023年一季度营收144.27亿,同比还下滑了2.54%。

  那答案恐怕只剩下一个:产品积压,不好卖。

  

  03 现金流入不敷出,靠举债百亿维持

  种种压迫下,现金流表现也不乐观。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入大幅减少,自由现金流更是2021-2022年连续两年流出86亿。

  (制图:市值风云APP)

  当然自由现金流巨额流出应该跟公司2021年发行了86亿的可转债专门用于ODM和半导体产线建设有关,但这并不能缓解闻泰科技的偿债压力。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合计高达96.77亿,账面现金也不过84.68亿。

  简言之,账上的钱,全是借来的。

  (制图:市值风云APP)

  或许说到现在,我们就能明白闻泰科技为何股价跌到这个程度了。

  处在不景气的行业周期,做着利润微薄的ODM,吆喝着赔本的光学模组,梦想着先进技术晚人一步的半导体,还要背负着220亿悬顶的商誉隐患和100亿的存货压力……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实控人张老板的操刀下,其隐秘一致行动人早已躺在铜臭堆里纸醉金迷,张老板也长期旅居海外,自在遨游天地间。

  资本套路层出不穷,韭菜们的命也是命,怪不得吾股评级全市场排倒数!

  (来源:市值风云APP)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转载必究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