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杉杉股份(600884)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杉杉股份亮相链博会:以创新为基,链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链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1-30  杉杉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金融界2023-11-30

  11月28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盛大开幕。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打造一个重点行业上中下游融通、大中小企业链接、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已吸引了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家企业签约,专业采购商和观众人数预计超过10万人次,展览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作为全球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偏光片市占率双料第一的龙头,杉杉股份(600884.SH)以智能汽车产业链代表盛大亮相链博会。不仅在展台展示应用于最新一代高端电动车的4C快充负极、行业领先的硅基负极和硬碳负极产品和高端LCD、OLED、车载用偏光片等尖端显示产品,还深度参与智能汽车专题论坛,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经验和远景,阐释杉杉链接全球的梦想与雄心。

  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在智能汽车专题论坛上表示,“我们将以12条全球领先的偏光片产线,丰富的LCD+OLED产品布局,超过3亿平方米的总产能,为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崛起贡献杉杉力量。”

  亮相链博会,秀尖端产品

  在全球双碳背景下,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作为领先的锂电材料、光电材料供应商,杉杉深度参与智能汽车产业链发展,坚持自主创新并高水平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

  展会现场,杉杉展台展示空间以科技之树开始演变,寓意着杉杉以创新为基石,与世界进行紧密的链接。通过环形屏、透明屏、115寸巨幕TV等新型显示技术,展示了应用于最新一代高端电动车的负极产品以及偏光片等尖端显示产品,吸引众多观众参观驻足。

  具体而言,作为中国第一家实现负极材料产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杉杉深耕锂电新能源20多年,在人造石墨、硅基负极等领域持续突破创新,助力终端电动汽车、消费电子等产品实现更高的续航能力、更长的电池寿命、更可靠的安全稳定性和更快的充电速度。

  此次链博会上,杉杉负极的王牌产品悉数亮相。如“高能量密度方向天花板”KX系列,极限高压实兼顾快充的SK系列,可在-20℃~60℃多场景中实现快充的QE系列,实现万次循环超长生命周期的ESG系列等石墨负极材料;GS、SG等高容量、高首效、低膨胀系列硅基材料;以及凭借先进分布式结构控制技术实现了高压实密度、高容量特性的SHC系列硬碳材料。

  无独有偶,偏光片提升了智能汽车多彩的驾乘体验,杉杉股份此次亦携“LCD+OLED”全系列偏光片产品亮相链博会。

  在高端LCD展区,杉杉应用于115寸巨幕TV的超大尺寸偏光片备受瞩目;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杉杉设立OLED偏光片展区和车载偏光片展区,展出OLED TV、OLED IT、OLED Mobile和可折叠等新型产品,以及车载偏光片产品。

  据悉,杉杉此次重点展示的车载偏光片具有广视角、高对比度、异形等优势,可实现高温95℃×1000Hrs,高温高湿 60℃×95% R.H.×1000Hrs的性能指标。

  两次突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频共振

  “事实上,杉杉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郑驹谈到,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为实现汽车强国率先确立的国家战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在行业上下游企业持续努力下,我国已经建立了结构相对完整、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和引领全球能源转型。面对高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全球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从2010年的3万吨增加至2022年的156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近40%,其中90%以上供应来自中国。

  而杉杉的成长,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频,亦反过来助推产业链的发展。

  回溯来看,杉杉创立于1989年,1999年从服装产业转型锂电材料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锂电负极材料产业化的企业。但转型过程是痛苦的,业务培育亦非一朝完成,直到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iPhone手机开启锂电池时代,蛰伏多年的杉杉股份才算真正迎来转型后的第一个机遇期。再到2014年新能源汽车开始爆发,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步入第二个机遇期。

  看准新能源方向后,杉杉股份于2018年正式剥离服装业务,完成服装企业到锂电新材料的彻底转变。此时,新能源汽车行业更加如日中天,连带着整个产业链也被引爆。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市场占有率达到30.4%。

  专注锂电材料业务后,杉杉股份迅速扩产,市场份额也快速增加。郑驹透露,“目前,杉杉负极已经完成国内70万吨人造石墨产能布局,并规划芬兰10万吨一体化项目,全球一体化产能规模优势持续领先。”

  据ICC鑫椤资讯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锂电负极材料产量为74.94万吨,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占率为83%,杉杉股份人造石墨负极产量蝉联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杉杉股份又一次转型突破,通过并购LG化学偏光片资产,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企业,实现了光学芯片的国产化,杉杉由此形成双主业的发展格局。拿下LG后,杉杉又稳步推进产能建设,目前拥有12条全球领先的偏光片产线(含建设中),持续巩固偏光片全球第一的龙头地位。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逐步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消费升级产品将主导未来乘用车市场创造需求,用户对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有了更加清晰和高标准的要求。以车载显示领域为例,智能座舱成为标配,座舱显示大屏、多屏化趋势明显,包括主驾巨幅屏、副驾娱乐屏、中控屏等,屏幕需求基本是传统汽车的2-3倍,甚至更高。

  杉杉股份再次洞悉产业链发展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和并购,以更高性能的车载偏光片支持各类环境下的屏幕显示功能,包括耐高温、高湿、不同视角可视度等,应对快速增长的车载显示市场。

  2023年9月,杉杉股份宣布拟收购LG化学旗下OLED TV、车用LCD偏光片等相关资产,进一步完善在新型显示材料领域的布局。收购完成后,杉杉股份车载偏光片市占率将达到约25%。

  兑现成业绩,杉杉股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同频共振更加直观。自1999年转型以来,杉杉股份营收基本都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尤其是2015年以来,伴随新能源汽车爆发,公司规模快速增长。8年间,公司营收从2014年的36.59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217.02亿元,翻了近6倍;盈利也从3.48亿元到26.91亿元,翻了逾7倍。

  (杉杉股份营收变动情况,来源:wind)

  技术驱动,剑指全球智能汽车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汹涌向前,于产业链上个体而言,是机遇,亦是挑战。杉杉股份能与行业共进,背后是技术驱动,是对供应链的把控。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快充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等新需求的不断提升,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更新成为必然。比如在核心驱动领域,一块车用电池,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里程、快充等要求,还要实现车内看电影、电子竞技、视频会议这些智能化体验。但小电池无法满足更宽域的用电需求,这就需要有更大的补能载体和快速补能技术,这些都依赖于负极材料技术的持续迭代更新,包括从石墨向硅基迭代,从4C电池到5C、6C的突破。

  “杉杉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持续创新研发,在负极材料、偏光片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郑驹表示,杉杉的快充负极引领市场,高容量兼顾快充产品广泛应用于最新一代旗舰手机和电动汽车,同时也是全球少数几家能实现硅基产品产业化的企业,硅氧、硅碳产品不断迭代,供应海内外头部企业。

  中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负极材料已有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国际专利4项;国内发明专利189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

  在光电显示材料领域,杉杉则拥有1700余项专利技术,超大尺寸偏光片领跑全球,并已经实现OLED偏光片的出货,助力中国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同时,其在车载偏光片领域拥有领先的工艺和技术,正发力快速增长的车载显示市场。

  技术累积的背后,是费用和人才的叠加。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2023年1-9月,杉杉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3.93亿元、7.16亿元、9.53亿元和6.91亿元,连年增加。且截至2022年末,公司有研发人员300人,技术人员750人,合计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达13.92%。

  值得一提的是,杉杉股份还与上游供应商联合成立专项原材料开发小组,共同攻关,全力开展负极材料性能所需的功能性原料、功能性造粒剂及包覆剂开发,为不同特性负极产品量身定制原料。为进一步保质保供,公司与国内头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针状焦、石油焦、煅后焦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保证公司原材料的供应稳定和安全。

  正是基于技术创新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公司得到客户认可,目前已成为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京东方等全球巨头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类电子、储能、新型显示等领域的实力合作伙伴。

  “瞄准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我们聚焦锂电负极材料、光电显示材料,构建全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展望未来,郑驹表示,我们将坚定创新驱动,持续引领,加快抢占前沿技术高地;坚定扎根中国,全球布局,深度融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坚定开放合作,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突破创新、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美好未来。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