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兴业银行(60116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的业绩下滑、新人新气象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15  兴业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铑财2023-09-15

  越是行业承压,越凸显个性韧性。

  截止9月1日,42家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全部出炉:合计营收2.95万亿元,同比增0.5%;合计净利1.09万亿元,同比增3.45%,37家净利同比增长。不良贷款率全部低于2%、有16家低于1%。

  在赋能实体、让利实体的大背景下,上述成绩单稳中向优、凸显成长韧性。不过,大浪淘沙间,一些“掉队”者身影仍较扎眼。比如8月最后两天,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均交上一份双降答卷。所为何故、又能否逆转翻盘呢?

  01

  营利双降、成长颓态何时止住?

  不良可喜双降

  资本充足率拖行业后腿

  LAOCAI

  8月30日,浦发银行发布2023半年报:营收912.30亿元,同比下降7.5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231.38亿元,同比下降23.32%。

  除了营利双降,净利降超两成,在业内也属罕见。对此该行解释称,上半年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强转型发展、调整业务结构、夯实客户基础,但受资产重定价、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导致业绩出现下滑。

  话虽如此,拉长维度成长颓态已不是首次出现。

  2020年至2022年,浦发银行营收1963.84亿元、1909.82亿元、1886.22亿元,增速分别为2.99%、-2.75%、-1.24%;净利583.25亿元、525.5亿元、508.1亿元,增速-0.99%、-9.26%、-3.31%。

  连续两年营利双降、三年净利下滑,在上市行中可谓鲜见。据长江商报,2022年浦发银行是唯一一家营收、净利双降的A股上市股份行。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增速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也处垫底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2023一季度营收480.79亿元,同比下降3.85%;净利158.31亿元,下降18.35%。对比上半年,二季度营收净利环比再降,尤其净利已不足80亿元。难免让人犯些嘀咕,盈利能力到底怎么了?下降颓态何时能够止住。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曾表示,这种现象说明浦发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大、信贷规模投入增长,但是利润减少主要与经营成本的上升以及呆坏账的计提有直接关系。

  2023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604.28亿元,占比66.24%,同比下滑3.39%。净息差1.56%,同比下降0.28%。浦发银行原行长潘卫东表示,将多措并举,来减缓净息差下行。

  玩味的是,净息差收窄的同时,信用减值损失却不降反升达到381.47亿元,同比上涨2.09%。

  实际上,浦发银行也有高光时刻,占据天然的长三角经济优势,对公业务积淀深厚,被誉“对公之王”。

  然而2017年的成都分行造假案一度让该业务受到较大冲击,2018年初收到4.62亿元巨额罚单。直至2023上半年,成都分行所在的西部地区仍处亏损状态,六年半时间内西部地区累亏超650亿元,整体拖累了浦发银行业绩。

  截至2023上半年,该行本外币对公存款总额35,911.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080.26 亿元,增长3.10%;本外币对公贷款总额(不含贴现) 26,394.74 亿元,增加 1,354.41 亿元,增长 5.41%。持续修复值得肯定。但需警惕的是,企业贷款不良率也达到1.69%,高于整体不良率。

  另一厢,成本收入比26.56%,同比增长2.06%。其中,营业支出646.52亿元,占据营收约六成。

  欣喜的是,伴随信用减值损失增加,不良贷款余额743.02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17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不过,资本充足度的下滑还是有些扎眼:上半年末资本充足率13.18%,较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46%,下降0.17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9%,下降了0.10个百分点。

  虽满足监管标准,但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23上半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6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7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8%。显然浦发银行已拖了行业后腿。

  02

  投诉与罚单、信用卡乱象

  如何念好品控经

  LAOCAI

  品控风控方面,也有查漏补缺处。

  对公业务外,为拓展新增长点,浦发银行开始大力向零售转型,信用卡、消费贷业务迅速膨胀,也带来一些乱象烦恼。

  浏览黑猫投诉,截至2023年9月14日22时,浦发银行相关累计投诉37248条,问题大多集中在信用卡业务上,包括违规办卡、私自分期、打印账单收费、无故被贷款等。

  如2023年8月7日,投诉编号17367960378称,浦发银行信用卡,没经过本人同意,私自开通分期业务,无故扣除利息,要求归还利息。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量中,浦发银行投诉量3616件,占比12.5%,仅次于平安银行排名第二。其中,信用卡业务达到2076件,占投诉总量约57.4%。可谓乱象“重灾区”。

  截至2023年6月末,浦发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 4,981.59 万张,信用卡贷款余额 4,086.21 亿元,信用卡交易额 11,680.95 亿元,信用卡业务总收入 209.24 亿元,占营收约近2成。

  拉长维度,整体业务增速出现放缓。2018年、2019年,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同比增速达39.5%、17.3%,2020年则急转直下变成负增,为4372万张。2021年回升到4843.45万张,同比增长10.78%。2022年末达5133.16万张,同比增长5.98%。而2023上半年又下降到4981.59万张。

  除了投诉,还有实锤罚单。

  2023年7月,因贷后管理不尽职、未和借款企业共同承担保险费等违法违规事实,浦发银行旗下两支行被罚85万元。3月,因向不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未按规定开展贷后检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3项违规,该行被山东银保监局罚款90万元。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2年全年银保监会、央行以及外汇管理局3家监管机构对银行业共计下发下近3000张罚单,罚没金额超19亿元,其中浦发银行罚单64张、罚没金额超6000万元位,列股份行首位。

  诚然,罚单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投诉也或有偏颇片面处。可强监管大势下,去风险、重合规、高质发展也是大势所向。如何查漏补缺、扎牢风控内控篱笆,拷问管理层大智慧。

  03

  近十年中报首次双降

  不良贷款增加

  清收水平达到高点

  LAOCAI

  赶在中报季最后一天(8月31日),兴业银行也公布了成绩单:

  上半年营收1110.47亿元,同比下降4.1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426.80亿元,同比下降4.92%。

  降幅相比浦发银行要温和不少,引发的舆论目光却不少。毕竟中报营利双降,近十年还是首次。

  上半年,利息净收入718.57亿元,同比减少5.74亿元,下降0.79%。非利息净收入391.90亿元,同比减少42.32亿元,下降9.75%。

  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8.17亿元,同比下降30.25%;其他非息净收入233.73亿元,同比增长12.67%。

  对此,兴业银行表示,非息业务下降,主要是积极把握债券市场波动机会,债券资产投资收益同比增加。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主因,存量理财老产品规模压降以及资本市场波动,理财老产品可兑现收益同比减少。剔除相关因素影响,非息净收入同比基本持平。

  从盈利能力看,净利差、净息差双降。净利差1.70%,同比下降18个BP;净息差1.95%,同比下降20个BP。

  其中,息差下降主要原因是受LPR重定价等因素影响,资产定价有所下行。

  好在,不良贷款率为1.08%,较上年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率在上市股份行中表现较理想。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数字化风控建设,上半年兴业银行实现账销案存清收62.12 亿元,同比增长41%,清收水平达到近三年高点。实现不良贷款现金回收44.87 亿元,同比增长24%。

  不过,不良贷款余额仍较上年末增加 17.78 亿元。同时资本充足率13.32%,较年初下降了0.8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04%,下降0.6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1%,下降0.53个百分点。与浦发银行类似,兴业银行也拖了行业后腿。

  该行表示,主要是2022年股东现金分红同比提升并于第二季度进行分红派发,同时上半年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预计下半年资本充足率水平将逐步回升。

  04

  品控烦恼同样不少挥别灵魂人物

  LAOCAI

  字斟句酌,责任担当值得肯定。不过,浏览一些用户投诉,品控风控力也有提升空间。

  浏览天猫投诉,截至2023年9月14日22时,兴业银行相关投诉累计13259条,反映问题不少也集中在信用卡业务上:无故扣费、信用卡积分虚假宣传、非法催收等。

  如2023年9月5日,投诉编号17368493301称,兴业银行诱导分期最低还款,息费不明确不透明,导致巨额息费。

  

  

  

  

  (以上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从个人贷款结构看,兴业银行不良贷款也主要集中在信用卡贷款,不良率达3.94%,虽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指标有所好转,但风险管理上依旧承压。

  2022年,兴业银行被投诉总量17639件,其中信用卡投诉达14778件,占总量比83.78%。2023年一季度,投诉量2788件,其中信用卡投诉达2246件,占比80.56%,可谓问题“重灾区”。

  除了投诉,实锤罚单也不少。

  2023年8月,兴业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因未按要求为保险代理机构从业人员进行执业登记,被监管警告,并处罚款六千元。

  2023年7月,兴业银行重庆分行因存在部分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员工从事基金销售业务相关工作的情况,被重庆证监局责令改正。

  6月,因衍生品交易未严格审查交易对手的交易资格;对实际无贷款利率避险需求的客户提供代客LPR利率互换业务;代客LPR利率互换业务未按规定进行分类管理等问题,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收到一张400万元大罚单。

  2022年10月,兴业银行因在理财业务方面存在多类违法违规行为,被银保监会处以450万元罚款。

  2023年8月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通报3则自律处分,兴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受到诫勉谈话处分,并被要求整改。

  据Wind显示,2022年,兴业银行承销的17汉当科MTN002、19汉当科MTN001、21阳谷祥光SCP001、19福建阳光MTN001出现违约,债券余额分别为0.5亿元、5亿元、5亿元、1亿元,对应发行方为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

  如何查漏补缺、扎牢风控内控篱笆,拷问管理层大智慧。

  2023年7月,兴业银行公告,行长陶以平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监事长陈信健因工作职务变动原因辞任,监事何旭东因工作安排原因离任。

  从2016年2月算起,陶以平任职超过7年,先后与高建平、吕家进两任董事长搭班,并亲历第四个五年规划的推进执行,带领全行完成了资产负债表战略性重构。

  其间,兴业银行资产规模由2016年初的5.3万亿元扩至近10万亿。同期非标资产、同业负债大幅压降。做精表内的同时,全面提升表外业务战略高度,非息净收入占比不断升高。

  可以说,陶以平可谓兴业银行灵魂人物,整体成绩单拿的出手。

  05

  新人新气象

  对公之王归来、打出翻身仗?

  LAOCAI

  也基于此,外界对新接棒者不乏期许。

  “今年上半年应该说是我行历史上比较不容易的一段时间。”8月31日,兴业银行代行长陈信健在中报说明会上表示。

  这是陈信健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从息差、零售规划、新赛道布局、到非息收入变化、理财业务发展,回答了诸多外界关注问题。

  对上半年,陈信健坦言不容易、感觉到沉甸甸的压力,但也以“好于年初预期”总结。同时强调,不管内外部情况如何变化,兴业银行经营主线始终是不变的。“要坚定实施‘1234’战略,持续擦亮‘三张名片’,积极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加快数字化转型,努力增收节支。”

  的确,越是艰难时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痛点槽点之外,新班子带领下兴业银行的努力成效也应被看到。

  截至6月末,该行绿色融资余额1.80万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达74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9%,新增量占企金贷款新增量的比重达31%。非金债承销3452.22亿元,位居市场第二,落地并购融资及银团融资1332.01亿元,资产流转1170.90亿元。

  6月末,企业金融客户、零售金融客户分别较年初增长7.4%、5%。其中,中小型客户、微型客户增长快于企金客户整体增速;零售贵宾客户、私行客户增长高于零售整体增速。

  此外,兴业银行还持续推进特殊资产分类经营和精细化管理,向不良资产要效益,上半年账销案存清收62.12亿元,同比增长41%;通过风险化解处置,不良贷款现金回收44.87亿元,同比增长24%。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均量率“双降”,贷款拨备覆盖率245.77%,拨贷比2.65%,分别较上年末上升9.33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上半年,兴业集团科技投入33.27亿元,同比增长44.4%,科技人才超6800人,科技人员占比达12.14%。兴业银行初步建成2.1万项企业级数据字典,引入工商、信用、政务等201类外部数据。

  浦发银行亦不缺改善喜点。

  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在长三角区域内资产规模 2.55 万亿元,贷款余额 1.62 万亿元,存款余额 2.18 万亿元,存、贷款余额位列股份行同业第一位。非息收入308.02亿元,占比33.76%,同比上升3.39%。

  同时,服务科创企业近5.8万户,科创企业贷款余额超5,1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30%。资产托管规模16.15万亿元,保持行业领先。

  除了资产规模增长,资产质量也有提升。不良双降,拨备覆盖率170.45%,较上年末上升11.4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风控不足难题,浦发银行推进以天眼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风控体系迭代升级,打造以客户风险预警体系、非现场监测体系、风险监控模型体系为支撑的数字化风控中枢。

  无需累言,无论兴业银行、还是浦发银行都有持续精进的一面。客观而言,赋能实体、减费让利的大背景下,有责任担当的从业者都在负重前行。一时落后不可怕,痛定思痛、奋起直追就有希望。

  对于下一阶段工作,陈信健表示,兴业银行35年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一张蓝图绘到底,经营战略保持连贯性和稳定性。新班子将按照董事会既定的方向目标,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从产品主导向客户主导、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字斟句酌,沉甸甸的压力背后也有满满的干劲与担当。消积弊展新颜、锻长补短中,能否打个漂亮的业绩翻身仗?

  浦发银行同样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兼顾转型和发展,推动经营业绩企稳回升。持续深化客户经营,调整业务结构,加强资产负债组合配置,加快向轻型化、集约化、数字化发展模式转型,探索营收增长的新动能。持续强化长期主义信念,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就在9月8日,浦发银行官宣,因工作调动原因,董事长郑杨、行长潘卫东双双请辞。曾在建设银行任公司业务总监的张为忠出任浦发银行党委书记。新任董事长任职前,经管工作由副行长刘以研主持。

  消息一出,外界不乏期许。作为行业“老兵“”,张为忠在建设银行有28年工作经验,曾相继担任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建设银行公司业务总监,可谓一线经验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经过连年业绩调整,浦发银行存量风险得到控制。背靠长三角,该行对公业务资源突出。由国有大行业务总监担任一把手,将帮助银行重新回到对公赛道中来。后续有望通过深耕区域经济,提升对公业务规模,提升其他业务盈利能力,最终业绩反弹。

  螺旋效应告诉我们,起伏兴衰本是企业产业常态。重要的是,看清方向、化危为机,进而螺旋式上升。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同样如是。

  一时成败难论英雄。业绩双降是危机警钟更是精进号角。都说流水不腐、新人新气象,保持战略定力又有“活水”注入,浦发银行王者能否对公王者归来、兴业银行能否打出漂亮翻身仗,拭目以待。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