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上海银行(60122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常熟银行、上海银行换帅 痛点知多少、有何新期待?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14  上海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铑财2023-12-14

  

  提升赋能实体质效、建设金融强国!伴随新征程号角吹响,银行业革新也按下了“快进键”。

  2023下半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进入密集换帅期,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显示,截止12月13日,已有7家银行行长履新,6家银行董事长变更。

  11月13日,常熟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庄广强、副行长付劲分别因工作调动、工作调整辞职。同时选举薛文为董事长;分别聘任包剑、干晴为行长、副行长。上述任职资格均尚需监管部门核准。

  12月8日,上海银行公告。因组织工作调动,朱健辞去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务,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施红敏接任,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机构核准。

  新人新气象、新年新气象。站在新征程节点,成长与防险是个常说常新话题,两位新帅肩头“担子”几何?将带来哪些新变么?

  01

  净利差掉队中间业务再降

  LAOCAI

  最新三季报显示,2023前三季上海银行营收392.7亿,同比下降5.76%,在城商行排名倒数第二位;归母净利润173.4亿,同比微增1.03%,在城商行倒数第四位。

  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银行,同期营收586.78亿元,同比增长9.15%;净利256.54亿元,同比增长25.21%。宁波银行营收472.35亿元,增长5.45%;净利193.49亿元,增长12.55%。

  截至9月30日,上海银行资产总额30591.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7%。江苏银行为3.34万亿元,增长11.95%。宁波银行为26702.28亿元、增长12.85%。

  上海银行仍位列行业第三,但看看宁波银行的增速、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且资产规模高于宁波银行近4000亿,净利却少赚20亿元。而资产仅高出3000亿的江苏银行,则比上海银行多赚了80亿元,业绩质量有无提升优化处呢?

  2023 年前三季,上海银行净息差降到1.26%,在中证行业分类的27家区域性银行中排名分别倒数第二。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上市商业银行净息差均值为1.73%,上海银行不及行业平均水平。

  拉长周期看,据《据南方都市报》统计,2020年至2022年该行净息差分别为1.82%、1.74%、1.54%。如何稳住净利差,已成业绩发展的关键。

  深入业务面,中间业务亟待提振。2022年报显示,上海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4.93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8.23%。2023前三季为39.17亿元,同比下降23.37%。

  2022年,宁波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4.66亿元,同比下降-9.63%。2023年前三季则为53.75亿元,同比增长3.5%。

  中间业务收入下滑过快,也是上海银行利润被宁波银行赶超的一个考量。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1.21%,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90.02%,较上年末下降1.5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13%,一级资本充足率10.1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5%。

  多数数据出现改善,值得肯定。不过相比竞品还需加劲。同期,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0.91%,拨备覆盖率378.12%,资本充足率为13.30%,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40%。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480.57%。资本充足率为15.2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2%。

  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14.77%,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上升0.1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6%,上升0.08个百分点。

  作为昔日城商行的“老大哥”,如何打破成长痛点,重拾高质量增长,考验新任管理层大智慧。

  02

  投诉烦恼、大额罚单念好合规经

  LAOCAI

  业绩、内控是高质量发展的两条腿。打开前者成长性的同时,内控与服务质量也不能瘸腿。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关于2023年上半年上海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上半年上海银行投诉量488件,每百营业网点投诉量209.4件,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308.3件,投诉量在中资法人银行中排名第一。

  浏览黑猫投诉,截至12月14日20时,上海银行与上海银行信用卡投诉总量分别为593件与328件。质疑主要集中在暴力催收、虚假放贷纳入征信、乱收费扣费等方面。

  

  (上述投诉均已经过平台审核)

  如12月9日,平台过审编号17370304130显示,一用户称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发现贷款条目出现“2021年08月23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南支行行为其他个人消费贷款授信,额度长期有效,可循环使用。截至2023年11月,信用额度57800元,余额为20,当前无逾期。”当事人表示,从未申请过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未使用该贷款。

  据wind数据,2018年至2023年5月,上海银行出现51次违规行为。其中,15份处罚决定书提到上海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5份处罚决定书显示虚报、瞒报金融统计数据或虚增存款规模。

  2023年11月15日,上海银行连收两份罚单,因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报送存在偏差;漏报贸易融资业务余额EAST数据、因封闭式产品投资非标准化资产终止日晚于产品到期日等,共因涉嫌32项违法违规事实,合计被罚1380万元。

  同时,近期宝能集团再添被执行人信息,被强制执行2661万余元,也让与之有借贷纠纷的上海银行受到关注。

  2020年8月,上海银行因违规向资本金不足、“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上海银保监局被没收违法所得27.16万元,罚款1625万元。

  罚单刚下4个月,2020年12月上海银行向宝能担保关联方深圳托吉斯放款25.8亿元。2023年10月13日晚,上海银行公告称,已对该笔贷款提起诉讼。并表示:“公司已对该笔贷款计提了相应贷款损失准备。本次诉讼尚未开庭审理,预计该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月12日,上海银行曾发布澄清公告,称向深圳市宝能集团授信属于正常商业行为,宝能集团有真实合理资金需求,并提供有效担保。

  客观而言,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但一张张罚单仍拷问企业的内控风控力、合规经营意识。

  拉长维度看,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中,因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上海银行多次受到监管罚单。

  如2020年8月,上海银保监局作出的处罚书列出了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上海银行的23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就包括内保外贷业务违规。

  2023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披露《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上海银行存在8项违法事实,被罚9834.5万元。其中也包含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

  据了解,内保外贷一直是外汇局处罚重点,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官网公示了10例银行外汇违规典型案例,累计罚没5215万元,其中内保外贷占比最高。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内保外贷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与循环操作赚取汇差和利差扰乱金融秩序,危害系统稳定的危害。上海银行再次“翻车”,需对自身内控风控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合规敬畏心。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显示,在“风险管控能力”评分中,上海银行得分86.05分,不及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城商行。

  防风险、强合规,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如何扎牢风控篱笆、念好念透合规经,新任管理层刻不容缓、长路漫漫。

  03

  转型路在何方?

  LAOCAI

  除了合规痛点打补丁,业务转型也是一个关注点。梳理近十年业务轨迹不难发现,2016年、2020年算是关键转折点。

  2016年1月,胡友联出任行长。同年11月该行实现A股上市,品牌资本实力得到有效提振,上海银行开始新一轮业务层面调整。

  当时,互联网金融处于爆发期,上海银行着实吃到一波红利。据市值观察统计,该行个人消费贷规模从2016年的277亿增到2019年的1751亿,扩幅达5.32倍,位居城商行消费贷规模首位。

  然随着互金退潮,上海银行也出现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减值损失困扰。

  2023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上海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由上年末的1.7%增至1.81%。上半年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余额40.5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回落至1031.01亿,被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超越。

  当然,这也与企业业务战略调整有关。2020年朱健上任行长后,压缩消费贷规模的同时发力对公业务。

  其中,房地产贷款是舆论关注点。2021年报显示,2021年末,上海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1727.67亿元,是房地产贷款增量最大的城商行。据长江商报统计,2022上半年A股17家城商行在房地产业的贷款总额合计6426.92亿元,其中上海银行一家就达到1359.86亿元。

  2020年至2022年,上海银行营收507.46亿元、562.30亿元、531.12亿元。净利208.85亿元、220.42亿元、222.80亿元。

  从整体增速看,对公业务转型效果不算多亮眼。那么新任管理层就任后,业务是否再次转型、未来发展路在何方?是一大看点。

  04

  净息差连降、“单条腿”走路

  拨备率、管理费为啥这么高

  LAOCAI

  相比之下,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农商上市行,常熟银行业绩增速整体拿的出手。

  2023前三季,常熟银行营收75.20亿元,同比增长12.55%;归母净利25.18亿元,同比增长21.10%。

  整体增速处于A股上市行靠前位置。不过体量仍显羸弱,同期同处长三角的沪农商行营收204亿元、归母净利104.01亿元,渝农商行营收209亿元、净利99.55亿元。

  资产规模方面,渝农商行为14474.57亿元,沪农商行为13684.24亿元,常熟银行仅3284.59亿元。

  深入业务面,净息差有收窄压力。对比A股10家上市农商行,前三季常熟银行净息差位居第一位,江阴银行、张家港行紧随其后,分别为2.95%、2.07%和2.03%。

  但值注意的是,该净息差已较2022年末的3.02%下降0.07个百分点。拉长维度来,这不是第一次收窄。2019年至2022年,常熟银行净息差分别为3.45%、3.18%、3.06%和3.02%。

  叠加利率市场化、减费让利、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净息差连降需引起企业警惕,毕竟其关乎未来的利润增速走向。

  截至9月30日,常熟银行拨备覆盖率536.96%,较年初提升0.19个百分点。在全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在第3位。

  作为衡量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重要指标,该数据并非越高越好。财政部2019年9月发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到,“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超过2倍的部分,年终全部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以银行业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即300%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截至2023年9月30日,常熟银行控股32家村镇银行。2022年报显示,其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15.3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18.19亿元,同比大增95.92%。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村镇银行是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不过不良资产率常偏高,运营需要防范风险。手握大量村镇银行股权,常熟银行金融服务跑出差异化优势的同时,不良贷款资产也是一个隐忧。高拨备覆盖率,可视为一种未雨绸缪。

  2023年上半年,村镇银行业务营收占比24.4%,不良贷款率为0.97%,明显要高于公司整体。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常熟银行关于《入股镇江农商行》议案,曾遭第一大股东交通银行的三位董事代表反对。议案显示,拟出资10.5亿元,成为镇江农商行第一大股东。

  据《投资时报》消息,交通大股东反对与收购标的不良贷款率偏高有关,多家券商认为镇江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或在8.56%—11%左右。

  聚焦中间业务,与上海银行类似,常熟银行也面临成长考题。2023年前三季,净利息收入65.03亿,营收占比达86.47%,明显高于沪农商行、渝农商行。

  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1800万,虽同比2022年同期的600万有大幅增长,可若拉长周期,相比2021同期的1.9亿元、2020年同期的1.46亿元,存在大幅下滑情况。

  截至2023年9月末,沪农商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0.05亿,同比增长14.66%。渝农商行虽下降4.51%,仍超14亿元。

  如何解决业务失衡,“单条腿”走路痛点,是一个严肃考题。

  2023上半年业绩说明会上,常熟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尹宪柱曾表示,由于2022年为理财净值化转型的第一年,受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确认频次影响,该行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

  2023年前三季,常熟银行管理费29.48亿,费用率达39.3%,体量甚至比当期25.18亿的净利还高。明显高于沪农商行28.35%和渝农商行的31.06%、工商银行的24.02%、招商银行的30.09%。

  05

  个人业务二次“翻车”

  差异化经营喜忧

  LAOCAI

  合规性方面,2023年7月6日,因贴现资金转存银票保证金、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不到位,常熟银行被罚85万元。

  这并非个人业务首次翻车。2023年1月,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或者可疑交易报告。常熟银行被罚169.9万元。

  2021年12月,再因个人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常熟银行苏州分行被罚40万元。2020年12月21日,因个人消费和经营性贷款用途与约定用途不符等,常熟银行盐城分行被罚75万元。

  当然,还是那句话,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然个人业务频出状况,仍拷问常企业的内控力、合规心。深入一度,与差异化经营模式不无关系。2021年末,常熟银行个人贷款占比60.02%。2023上半年总贷款2146.70亿元,其中个人贷款1273.78亿,企业贷款777.67亿,票据贴现95.24亿。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与对公业务相比,个人贷款有利银行保持较高的利差,缺点是运营风险较大。以常熟银行重点发展的IPC微贷技术为例,该业务模式上小微客户经理负责全流程业务操作,除双人调查、贷款审批和征信查询等环节外,其他环节由客户经理一人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常熟银行新行长包剑为80后,也是目前上市行中最年轻的行长,原行长薛文升任董事长。典型的“传帮带”组合,显出稳中有进的深意。

  据券商中国报道,包剑是常熟银行微贷创始人之一。此番履新,展示出该行有意做大业务差异化优势的决心。

  的确,差异化是中小银行崛起的关键,同时痛点也在如何守好合规性底线。一定意义上说,对风险的敬畏程度、风控底盘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常熟银行未来能够走多远、走多稳。

  06

  新人新气象期待特色突围

  LAOCAI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做好五篇大文章,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新征程新号角下,银行业从大到小、从上到下均面临新挑战新机遇。这是一次升级赛、也是一场洗牌赛,如何危中寻机、跟上节奏不掉队拖队、乃至再进一步,考验从业者的大智慧。

  招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曾撰文指出,中小银行的最大优势是长期耕耘于地方,应把属地优势转化为客群优势;同时,把当地客群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开发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当然能否把优势充分挖掘好,最终依赖银行自身产品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常熟银行表示,设立村镇银行有利公司发挥微贷技术优势,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互动平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该行村镇银行总贷款393.60亿元,较年初增10.85%,总存款423.02亿元,较年初增18.92%。

  上半年村镇银行营收12.00亿元,同比增22.43%,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26.86%,村镇银行的规模、盈利等指标增速均高于母行,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能走出一条差异化路径,这个成绩是难能可贵的。11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称,广西融水柳银村镇银行宣告解散。据《每日经济新闻》不完全统计,2023年内已经有至少7家村镇银行宣布解散。

  同时,“IPC技术审核+信贷工厂”的微贷模式逐步成熟,并确立了行业地位。由此常熟银行盈利能力堪称优秀,尽快净息差有所下滑,近3%的水平仍甩农商行同行一条街,也位居上市银行首位。

  再看上海银行,运营效率、资产质量的提升值得肯定。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银行不良类金融投资业务余额177.7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1.18%。计提信用减值损失54.45亿元,降幅38.05%。其中2023上半年新增非信贷不良资产3.81亿元,同比下降82.62%。

  前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同时,聚焦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强化数字驱动、夯实一体化经营,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

  在特色差异化方面,上海银行持续提升为老服务特色,不断延展养老财富管理内涵。2023年9月末,该行养老金客户158.07万户,继续保持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份额第一,管理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AUM)4,517.96亿元。

  同时,强化客户经营能力,截至2023年9月末,该行线上信义贷累计服务客户11.88万户,累计授信额度36.24亿元;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4.64%。

  不难发现,虽有种种痛点阻点,上海银行、常熟银行发展底盘仍较扎实、更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如能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做透特色差异化,打破成长瓶颈、消除痛点短板、迎来脱变也未可知。

  都说新人新气象,新管理层的上任能否消积弊展新颜,带来多少喜变新生,拭目以待。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