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上海医药(601607)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独家产品长期高价暴利垄断市场 上海医药被罚4.62亿元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20  上海医药内幕信息

来源 :E药汇2023-12-20

  上海医药全资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实施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被罚没约4.62亿元。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12月17日,上海医药(SH601607,股价17.14元,市值635亿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生化)收到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一生化实施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被罚没约4.62亿元。

  “前述罚没款金额占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0.199%和8.226%,将对公司当期财务报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上述事件未对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上海医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生化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50万单位)的中标价格为2303元/支。今年6月以来,在多个省份一生化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50万单位)的中标价被调整为270元/支。相较于此前的价格,降幅约88%。

  被罚没约4.62亿元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目前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仅有一张批文,上市许可持有人为一生化。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一生化实施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高价行为。

  根据反垄断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规定,综合考虑一生化违法行为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和消除违法行为后果的情况等因素,同时考虑一生化对违法行为负次要责任,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责令一生化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人民币3.38亿元,并处2022年销售额3%的罚款,约人民币1.24亿元。

  对于该事件,上海医药称:“集团高度重视,要求一生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同时在药品生产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市场药品供应。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和监督,完善反垄断合规制度体系,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符合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在集团范围内加强法规培训,进一步提升反垄断合规意识。”

  此外,上海医药表示:“公司将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缴款手续。”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售价大跌

  多黏菌素类抗菌药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上市,是临床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经典药物,该类药物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由于上市时间较早,没有经过完整的现代药物开发流程的验证,具有较严重的肾毒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安全性更高的抗菌药被广泛使用后,多黏菌素类抗菌药的临床地位曾一度下降。

  进入21世纪后,由于耐碳青霉烯的细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出现,多黏菌素类药物被加入联合疗法以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为解决传统多黏菌素类药物存在的问题,开发新一代多黏菌素类药物是目前国际抗菌新药开发的热点。

  多黏菌素类药物口服不吸收,目前在已上市的用于全身治疗的多黏菌素类产品包括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注射用硫酸黏菌素(又名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E)和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

  对于上海医药而言,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也算是其大品种之一。据上海医药2022年年报,2022年,其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中标价格为2303元/50万单位,医疗机构的合计实际采购量为71.6万瓶。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中标价格大幅下降。今年6月28日,山西省药械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公告称,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文件要求及企业申请,现将一生化生产的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50万单位)的挂网价由2303元/支调整到270元/支,即日起执行。

  近年来,医药行业频现反垄断案例,今年上半年就已有公司收到亿元级罚单,被卷入其中的不乏老牌药企。“独家产品”“多年高价”“大幅减价”几乎成为这几个案例的共同特点。

  被垄断药品降价近九成

  从销量看,该产品于2019年上市,2021年处于市场深入期,2021年销量为61万支,较2020年同比增长60.53%,其中医疗机构的合计实际采购量为54万支,中标价格区间为2120~3100元/支。

  2022年,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销量随着需求继续上涨,同比增加22.95%至75万支,而当年公司的生产量才71.64万支。在销售产品中,医疗机构的合计实际采购量为71.6万支,中标价为2303元/支。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这一紧俏单品的价格开始大幅下降。据报道,6月28日,甘肃、山西、广西、江苏等多省发布通知,将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挂网价从2303元/支调整为270元/支,降幅约88%。

  对于降价原因,甘肃、山西等地在通知中表示,是依据国家医保局有关文件要求以及企业申请。

  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上海医药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此次事件为应相关部门要求,一生化积极与合作方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同时考虑到该药品的用药特殊性,经过内部测算后最终提交降价申请。该单品2022年对集团利润贡献无重大影响。”

  对于本次子公司收到的反垄断罚单,上海医药表示,将对公司当期财务报表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事件未对公司及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

  医药领域反垄断案例频出

  从行业看,一生化因反垄断被罚,只是国内医药反垄断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此前E药汇报道了:东北制药被罚1.33亿垄断左卡尼汀 5倍市价销售//“控销”违法!避孕药龙头药企被市场局罚款1264万元//原料垄断:老板砸3亿推高药价 3个月赚十亿//罚款3亿,武汉2家药企!!!

  今年7月,由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指出,要加强医药领域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

  根据《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2022年共查处医药行业垄断协议案件3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11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23件。以上案件罚没金额共计4370.91万元。另有2件医药行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告知。

  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曾开出两张原料药垄断亿元级罚单,分别是东北制药(SZ000597,股价5.47元,市值78.17亿元)因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左卡尼汀原料药被罚款1.33亿元,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实施垄断协议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合计被罚没超3.2亿元,销售的相关产品为去甲肾上腺素原料药和肾上腺素原料药。

  这三起案例的共同点在于“公司的药品在市场上有较高市场份额”“企业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定价高昂”“被点名后产品价格迅速降低或停止涨价”。而《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2)》在回顾医药行业执法情况时介绍:反垄断执法领域不断拓宽,“在持续推进原料药反垄断执法的同时,逐步拓展执法领域,重点对直接面向消费者医疗器械领域的垄断行为进行查处”。

  不过,目前医药厂商尤其是独家医药厂商违反“反垄断法”的成本还不算很高。比如一生化收到的4.62亿元的罚没金额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违法所得3.38亿元,另一部分是2022年销售额3%的罚款,即1.24亿元。罚没款金额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0.199%和8.226%。

  行业专业人士表示:按常规思路,如果一家公司的药物有过垄断等违法“前科”,其后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该药物为独家产品,临床需求又比较广阔急需,入保过程中受影响的可能性就不会太大。独家药品的价格出现明显波动时,监管部门发现起来难度并不高。

  建议,执法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要加大处罚力度,“既不把企业罚死,但也让它们真正长点记性,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