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沪农商行(60182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组合拳”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沪农商行奏响三季度业绩稳中向好“交响曲”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1-08  沪农商行内幕信息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2022-11-08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正是如此,以农商行中的“排头兵”沪农商行为例,其通过普惠金融、科创金融以及绿色金融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为企浇灌金融活水。

  日前,沪农商行交出一份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成绩单。

  据三季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营收为195.37亿元,同比增长7.63%;归母净利润为89.80亿元,同比增长17.11%。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66.71亿元,同比增长8.8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5%至31.34亿元。

  除业绩呈现稳中向好外,今年前三季度,集团资产总额较上年末增长6.28%至1.23万亿元。

  其中贷款仍扛起总资产规模大旗,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贷款和垫款相较于2021年末均呈现增长之势,企业贷款和垫款增长6.34%至3720.39亿元;个人贷款和垫款增长4.44%至2077.75亿元。

  不仅是规模的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同样为沪农商行保驾护航,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96%,拨备覆盖率439.15%,继续保持行业优异水平。

  追寻沪农商行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是在政策的指引之下,其打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组合拳,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推动全行高质量发展。

  

  普惠金融筑牢实体经济

  近年来,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政策中的高频词汇。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而小微企业则在实体经济中占据着难以估量的地位。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7倍。

  显然中小微企业已悄然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这背后自然也与金融助其焕发生机息息相关。

  截至2021年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50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近25%,较各项贷款增速高近1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之势,其中普惠型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到今年6月末同比增长22.6%至21.77万亿元。

  而沪农商行始终是上海地区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5亿元至 618 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31万户至3.67万户。

  数据亮眼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科技充分赋能普惠金融业务,例如其不断推出“银税快贷”“商e贷”等多种创新产品,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普惠在线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8.70亿元至155.91亿元。

  此外,上海农商行积极探索微贷模式,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自今年年初微贷中心开业以来,已累计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近120笔,户均150万元,其中90%以上为来沪创业新市民。

  不仅如此,针对新市民小微金融“短小频急”的特点,该微贷中心一边推出“微易贷”“微捷贷”两项信用融资产品,一边持续调整优化内部信贷流程,将贷款审批权限下放至各业务团队,通常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贷款发放。

  除小微企业外,三农也是沪农商行践行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截至三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已达621.24亿元。

  近年来,该行在传承传统、服务三农的同时,更创新开拓,以核心龙头企业为支点的“金融+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链模式,把金融活水送往更广泛地区,包括陕西洛川、云南、安徽亳州等地,为链上农户累计投放信贷资金已突破6亿元。

  而从2012年起,上海农商行陆续发起设立的35家沪农商村镇银行更是该行服务下沉的证明。在“ONE SHRCB”集团化理念的指引下,村镇银行破局创新,不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如今,沪农商村镇银行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微小银行,探索出一条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之路。

  服务小微、三农是上海农商行普惠金融之路上的缩影,科创企业同样身在其中。

  

  科创金融振兴实体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金融则是科技创新腾飞的“助推器”。

  银行在其中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作为农商行“领头羊”的沪农商行不断推陈出新以科创金融振兴实体经济。

  其金字招牌正是“鑫动能”服务品牌。早在2018年,沪农商行启动““鑫动能”培育计划,聚焦生物医药、信息科技、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内的优质成长企业。

  以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致软件”)为例,自入选“鑫动能”培育计划以来,上海农商行为其提供从最初的600万元贷款已增长至7000万元授信,支持该企业在近三年内的营收、资产规模稳步提升。

  在此基础上,2021年该行升级推出“鑫动能”2.0 服务方案,进一步聚焦“专精特新”中小科创企业,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农商行“鑫动能”培育库企业达 655 家,综合授信规模近550亿元。

  园区是培植科创企业蓬勃发展的沃土。

  在2019年临港新片区成立伊始,上海农商行便牵手临港集团,以千亿资金支持新片区内航空物流、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紧接着,沪农商行又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解决初创型科创企业的燃眉之急。

  当然,在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远不止普惠金融、科创金融。

  

  绿色金融谱新篇章

  在“碳中和、碳达峰”的双碳目标之下,绿色金融按下加速键。

  尤其是今年6月,银保监会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明确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其中更是首次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关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最终实现碳中和。

  沪农商行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的“三全”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以光伏行业为例,据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同比增长137.4%至30.88GW,已超过去年前十个月装机之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预计光伏市场或将开启加速模式,并将今年新增装机预测调高10GW,预计全年实现85-100GW。

  在光伏行业如此高景气度的背景下,上海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不局限于单独的企业,而是实现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全方位支持。

  其中天合光能正是典型代表。该行支持企业向上游支付采购款,同时帮助天合光能旗下子公司天合智慧的中小供应商拓宽融资渠道与降低融资成本。

  在此背景下,沪农商行今年以来的绿色信贷余额再登新台阶,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较上年末增长88.7%至373.2亿元。

  除此之外,沪农商行还将目光转向绿色债券业务,发售国开行首期“碳中和”绿色债券,成功落地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碳中和”双标签绿色债券主承销项目等。

  沪农商行正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点燃服务实体经济新引擎。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2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