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国银行(60198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绿洲工程从高调到“销声”?中国银行数字转型成效与合规压力并存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4-28  中国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拾盐士2024-04-28

  2023年,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首要战略重点,数字金融成为各大银行特色化经营的重要措施。

  作为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中国银行多年来均保持着最高的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虽然这些投入为业绩提升带来了一定成效,但相对激进的数字化转型建设,也给该行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2023年,中国银行业绩指标整体向好,但依然面临着不小的合规挑战,反腐也持续呈现高压态势。最近几个月以来,不仅多次因违规被监管部门处罚,还有多名分支行高管“落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26日消息显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郭心刚被查。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中国银行已有多名高管“落马”,包括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河南省分行纪委书记王建新,江西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张东向,宁波市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毛俊平等人。

  未来,有着“梦之队”美誉的管理班底能否带领中国银行加强内控合规管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仍需持续关注。

  数字化转型拉动业绩增长

  不良贷款总额同比增加215亿元

  据业绩会信息,2023年中国银行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进程,全年科技投入223.97亿元,同比增长3.97%。

  从2023年年报数据来看,数字化转型成果已开始赋能中国银行的业绩增长。对比2023年国有大行业绩可见,中国银行的营业收入增幅最大,同比增长超6%,关键指标也持续向好。

  财报显示,2023年中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241.38亿元,同比增长6.42%;实现净利润2463.71亿元,同比增加96.46亿元,增长4.07%。2023年净息差为1.59%,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0%,净资产收益率(ROE)10.12%,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28.50%。

  2023年,中行资产总额达到32.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5%。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28万亿元,增速为16%,境内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平均占比达到74.14%;负债总额29.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70%。其中,境内人民币存款新增2.40万亿元,增速15.41%。

  

  图片来源:中国银行官网

  从资产质量来看,2023年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有所增长,但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期内不良贷款总额为25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5亿元,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1.66%,比上年末上升2.9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7.74%,比上年末提升0.22个百分点。

  综合四大行的业务表现来看,中国银行在外币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提供包括账户服务、投资服务、网上支付、信用卡服务、咨询服务等。还有网上银行服务、信贷产品业务、国际化程度等方面上都表现出色。

  此外,在六家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是唯一一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的银行,增幅达5.31%,但其代理业务手续费同比下降了5.31%。

  不过,身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盈利规模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相比依然略显逊色。

  对比来看,2023年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达到3639.93亿元,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也分别达到了3326.53亿元和2693,56亿元,而中国银行虽然增速高过上述银行,但净利润规模仅约2319亿元。

  信息系统多项违规疑指向“绿洲工程”

  合规压力渗透传统业务和数字金融项目

  2023年以来,金融行业呈现强监管态势,对各大银行合规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大国有行更应该积极提升内控管理水平,在行业中起到带头作用。然而,中国银行在今年刚开年就收到了罚单,且多位高管因贪腐被查。

  根据监管部门通报信息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涉及中国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罚单达到23张,罚没金额合计1383.19万元,其中包括两张百万级别大额罚单。

  2024年1月5日,中国银行就因多项违规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罚款430万元,不仅成为开年被罚“典型”,还直指中国银行数字合规存在问题。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国银行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共计九项:主要包括部分重要信息系统识别不全面,灾备建设和灾难恢复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信息系统运行风险识别不到位、处置不及时、监管意见整改落实不到位;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审慎;网络架构重大变更未开展风险评估且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定级不准确;错报漏报监管标准化(EAST)数据。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中国银行上述违规原因中不难看出,一方面是该行合规意识差,对数据质量重视不足,对监管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内部审核把关不严;另一方面是总行与分行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系统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工作机制和流程存在漏洞,此外内部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事后数据质量的考核评价以及责任追究也是违规的重要因素。

  拾盐士了解到,EAST系统是原银监会的检查分析系统。是金融监管部门用来检查银行报送的各项存贷款等关键数据的信息系统。而中国银行自2020年启动了企业级架构建设,命名为“绿洲工程”,旨在形成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动能。

  “绿洲工程”还是中国银行已“落马”的前任董事长刘连舸推动的“十四五”期间最重要的数字化基建项目,也是中国银行推动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业务,在前两年可以说是“喜报”不断。

  据相关宣传报道,2022年9月18日中国银行“绿洲工程”国内支付结算业务批次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银行企业级架构建设再上新台阶;2023年2月19日,中国银行“绿洲工程”实现个人借记卡、信用卡业务首批次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银行2023年数字化转型再迎新突破。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2023年8月份之后,中国银行基本没有再发布关于“绿洲工程”进一步的成果或者进展。

  此外,在2023半年报中还被多次提及的“绿洲工程”,在2023年财报中却销声匿迹了。仅在23年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孟茜在汇报数字化领域的已有成果时简单提及——“绿洲工程”企业级架构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借记卡、信用卡等基础金融产品的架构重塑和服务升级。

  高调宣传两年多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为何突然“低调”,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

  有观点猜测,中国银行“绿洲工程”涉及信息业务、数据管理方面,并储存了大量客户隐私信息。而中国银行恰好是因为信息管理存在重大问题被罚,“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且投产及变更长期不规范,信息系统运行风险识别不到位处置不及时”等被处罚因由,似乎都指向了“绿洲工程”。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银行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科技金融建设,但该行在数据治理、数据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大型国有银行当中,中国银行也是首个被发现在总行层面,存在如此多个重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除了信息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隐患,在今年3月13日,中国银行新乡分行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新乡监管分局处以罚款10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尽职,部分信贷资金回流借款人账户;信用卡业务管理严重不审慎”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12月1日,中国银行还被监管罚款3664.2万元,违法违规原因包含:违反账户管理、清算管理、商户管理、备付金管理、人民币反假、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等规定,以及还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等。

  短短四个月内多次认领大额罚单,违法违规原因涉及传统业务与数字化项目,可见中国银行合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对此,一位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信贷业务是银行核心业务,市场竞争激烈。因此,过分看重短期利益、盲目追求规模扩张都易造成业务违法违规。同时,罚单很大程度上反映银行业机构存在的经营与内部治理问题,银行应据此及时开展内部整改,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并加强员工的业务及风控培训。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