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国通号(68800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中国通号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0-09  中国通号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通号2022-1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走过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年。十年来,中国通号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持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企业发展日新月异。

  为充分展示中国通号十年来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绩,激发全体员工“强国复兴有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良好氛围,中国通号官微近期推出“非凡十年”专题宣传报道,重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企业在科技创新、改革发展、工程建设和党的建设四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全面展示全系统同心同德、砥砺奋进、齐心推动中国通号做强做优做大的辉煌历程。

  研究设计院集团

  “

  从追赶到领跑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启动两次自主化创新攻关,实现了高铁列控核心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原始创新的伟大转变。研制形成的我国首套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在合安高铁成功实现工程应用,标志着中国高铁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历史突破;启动列控系统深度自主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首次推出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芯片与“安达”操作系统,DS6-100型计算机联锁等基于100%国产芯片的核心装备进入产业化、工程化阶段,以国产“大脑”加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从根本上保障国家铁路建设和运输安全。

  “

  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演进 系统创新实现新突破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持续保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度,推动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不断革新演进。运行控制方面,成功研发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助力智能京张高铁高质量完成冬奥会运输服务,引领高速铁路进入自动驾驶时代。作为下一代控制系统,CN新型列控系统实现了与北斗系统的融合应用,满足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需求,可适应全车型、全地域运营要求。面向交通强国三万吨级重载运输需求,原创列车群组运行控制技术,重构高密度运行控制、高效率周转调度的新一代重载运输体系,引领世界重载铁路发展新方向。调度指挥方面,铁路货运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实现货运调度指挥集约化、一体化、协同化、智能化,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面向国家立体交通网络建设需求,构建“多网-四域-多功能”的区域轨道交通协同运输与服务系统,显著提升全局运输效能和安全水平。

  “

  装备产品持续迭代升级 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不断加速推进信息通信技术与信号装备技术的融合创新,以新技术不断赋能基础装备向电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变革升级。全电子计算机联锁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以电力电子开关技术为基础,推动信号设备由继电联锁向电子化方向转型升级,成为我国首个出口欧洲的国产联锁系统。设计研发适用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的新型车站数字化轨道电路系统,实现系统集约化、结构小型化、设备数字化与生产自动化。轨道电路诊断、道岔诊断、C3列控接口监测及诊断等专业智能化系统全面工程落地,显著提升运维效率,逐步打造工电供一体化的信号系统综合智能运维新生态。

  “

  产品装备海外铁路向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凭借自主创新实力与全产业链优势,持续推动中国高铁列控技术及装备跨山越海“走出去”,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做出积极贡献。自主化CTCS-3级列控系统将装备雅万高铁,加速打造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的“样板工程”。搭载中国通号自主化ETCS-2列控系统的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正式开通运营,标志了全套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列控系统首次在欧洲国家成熟应用。列控系统核心设备无线闭塞中心(RBC)、车载自动防护装备(ATP)和地面电子单元(LEU)等产品先后通过欧盟互联互通认证,意味着获得了全球市场“通行证”,同时,适用于欧洲五国的车载系统、满足泰国标准的联锁系统等海外产品全面开花,稳步推进。

  “

  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智能制造基地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打破制造工厂传统运行模式,利用新一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实现了产品工艺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形成行业内领先的生产制造能力。在信息化建设方面,PLM、ERP、MES三大系统集成互联互通,建成SCADA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系统“孤岛”问题,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工艺及质量参数的数字化监控采集,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可视可控。在智能装备建设方面,智能料仓、选择性喷涂生产线、自动光学检测仪等一大批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落地应用,大幅提升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水平。通过数字化建设,打造了行业内国际一流的智能化生产基地,成功获评经信局“北京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

  加强保障能力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基础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持续做好基础设施与保障能力建设,建有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动态实验室、信息安全靶场等8个综合实验室与19个专项实验室,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强的系统集成测试平台,建立案例总数超40000例的信号系统测试案例库,超过国外企业总和,为重大科研任务与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产品专项实验室配置了行业领先的专业试验、分析和测试设备仪器600余套;具备CANS资质11个检测领域与140个检测项,覆盖行业所有认证检测项目。研究建设基于1:1真实车-网-列控系统的电磁环境效应研究与测试平台,具备高铁电磁干扰现场测试和实验室模拟能力,填补铁路信号产品系统级电磁兼容性能测试验证的空白。

  “

  强化行业技术引领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十年来,研究设计院集团承担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拥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在传承铁路行业通信信号设备制式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基础上,新增承担全国轨道电气标委会通信信号分委会、铁道学会通信信号标专委秘书处工作,在该领域发布的行业标准中主参编数量占比80%以上,成为中国轨道交通控制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获得科技奖项14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105项。专利授权数量翻了26倍,发明专利年复合申请增长率超30%,知识产权技术品牌实力显著增强,先后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

  卡斯柯公司

  “

  启骥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引领车车通信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启骥TACS是卡斯柯十年技术攻关的智慧结晶。通过平台优化、系统简化、资源细化三大关键创新,可实现列车自主资源管理和主动间隔防护,系统结构化繁为简、功能应用以简驭繁,安全防护全程全面。与传统的CBTC信号系统相比,启骥TACS具有更安全、更高效、更灵活、更经济和易部署的特点。目前,该系统已在深圳地铁20号线落地应用,并将用于上海地铁3/4号线信号系统改造升级。

  “

  全自动运行2.0系统提升城轨智能化水平

  

  十年来,卡斯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运行无人驾驶信号系统,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隐患,大幅提升列车的运营效率,使之更为安全高效。2019年,在既有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推出“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以服务乘客出行为核心,面向智慧地铁的多重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技术集成和自主化方面的实力,覆盖无人驾驶列车、智能调度、智能车场、智能车站、智能运维五个部分,有利于实现城轨交通全程、全范围的智能化控制。

  “

  列车在线解编联挂技术首次应用

  

  城轨列车在线灵活编组技术是当前国内地铁行业前沿科技成果之一,能够根据不同客流情况对列车进行灵活的编组调整,从而降低列车空载率,提升运营效率。2021年11月,卡斯柯助力上海地铁16号线开启“3+3”列车在线灵活编组试点运营,成为国内首条实现在线联挂解编功能的地铁线路。同年,在上海地铁16号线又顺利完成了“3+3+3”多编组列车在线联挂解编试验,3列3编组列车完成在线联挂解编后,可以ATO模式自动运行,在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开创先河。

  “

  智能调度集中(CTC)系统助力铁路智能化发展

  

  卡斯柯智能CTC是以CTC3.0系统架构为基础,结合铁路智能化发展,辅助调度指挥工作实现管理精细化和决策智能化的创新产品,包括列车运行自动调整、进路和命令安全卡控扩展、行车信息数据共享、行车调度综合仿真及实训、ATO功能应用五大方面。目前,该系统的多项功能已在沈阳局、上海局、济南局、广州局实现成功部署。

  “

  基于动态间隔的运能可配置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基于动态间隔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国家科技部“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卡斯柯在项目中承担着主体列控系统开发重任。2021年7月,该系统在青藏线哈尔盖-木里支线顺利通过专家组测试和验收评审。在现场试验中,本套新型列控系统实现了北斗卫星列车定位、车车通信和移动闭塞追踪三大功能的首次现场应用,开创了业内先例,被与会专家评价为“世界首例,中国原创”。

  通信信息集团

  “

  多措并举打造高新技术企业

  

  

  十年来,通信信息集团先后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等创新平台认定,积极探索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机制,先后与中科院、北京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在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大数据、智慧交通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紧跟行业政策发展方向,积极承担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铁集团、北京市科委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获得专利授权166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主、参编标准52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1项。

  “

  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

  

  

  十年来,通信信息集团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国铁集团核心节点、区域节点以及青藏铁路、京沪、京张高铁等线路;在行业内首次应用视频云系统,推动“精品工程、智能京张”建设,充分发挥铁路业务智能化应用的示范效应,为博鳌论坛、上海进博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国事活动提供了技术保障;GSM-R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各铁路局的动车组及高铁线路;城市轨道交通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福州等城市地铁;大数据系统平台成功在泰兴、藁城等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脑项目中推行;综合调度通信系统在首都国际机场等国内各大机场、秦山核电、黄骅港等项目应用。

  城交公司

  “

  踏上装备自立自强新征程

  

  十年来,城交公司深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和信息系统的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突破不同模式下列车安全间隔控制、多列车进路安全控制、不同属性列车安全防护区段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制了全套自主可控的FZL300型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实现全套自主化CBTC系统在超大城市主干线路——北京地铁8号线的开通应用,克服运营线路改造带来的众多技术挑战,2020年达到最小间隔达2分钟,实现轨道交通现代化信号装备的自立自强,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民族产业装备技术水平从“跟跑”走向“并跑”。

  “

  勇攀标准自立自强新高峰

  

  十年来,城交公司与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共同制定城轨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完成首套城轨互联互通CBTC系统的研制、上道及示范应用,成功解决了城轨领域不同厂商之间车辆资源互通互换、跨线运营的世界难题,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具备灵活编组功能的互联互通全自动运行列控系统(FAO),引领全球城轨信号互联互通的新浪潮,实现中国轨道交通技术标准的自立自强,助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民族产业从产品“走出去”迈向技术标准“走出去”,提升了中国标准的全球影响力。

  西安工业集团

  “

  稳步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十年来,西安工业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管控优势和能力,整合技术资源,先后建成省级“铁路道岔转换设备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与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实践基地”,与高校联建“高可靠铁路继电器研发中心”“高性能传感技术与系统联合实验室”。集团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2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拥有通过国家CMA认证的国家级试验站1个,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24项,拥有有效专利授权1005件,持续提升西安工业集团在装备制造行业的话语权。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十年来,西安工业集团深耕轨道交通行业板块,始终将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作为推动企业核心发展的动力,参与承担“基于国产芯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基础装备攻关”“道岔工电设备关键参数检测监测技术研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深度自主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道岔转换设备安全可靠性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十余项,积极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品安全可靠性的不断提升和信号产品领域智能升级。

  “

  深度参与核心技术攻关

  

  

  十年来,西安工业集团发挥信号基础设备领域优势,积极开展满足用户急需和引导用户需求升级的产品研发,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密封型电动转辙机、防尘型信号继电器、JZ.GD-2型计轴系统、JM-AY型密贴检查器、QJY-A型转辙机缺口监测系统、自主站台门系统、第三代道岔融雪系统、C2动车组自动过分相控制系统、司法记录仪、铁路车站雷电信息采集系统、国外铁路信号供电系统及设备、开关电源模块、轨道板式车辆减速器等产品;自主研发的信号基础设备已在国内外多条铁路主干线、城轨线路、专用线路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保障铁路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

  电缆集团

  “

  重视项目研发提升配套服务

  十年来,电缆集团在铁路信号电缆、移动通信和轨道交通专用电力及控制电缆等领域继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完善了适用于ZPW2000A自动闭塞系统的铁路数字信号电缆系列产品,并率先通过了CRCC新标准换版认证;在保持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漏泄同轴电缆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集团所属企业相继开发了城市轨道交通CBTC专用通信系统、三网合一TD-LTE、5G用漏泄同轴电缆等产品,增强在漏泄同轴电缆系列产品的竞争优势。电缆集团借助在漏泄电缆技术领域的优势,延伸开发了漏缆在线监测系统、漏缆吊具等系统和附件产品的研发成功以及市场化应用,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向综合服务配套的提升。

  “

  编制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增强市场竞争力

  

  

  十年来,电缆集团持续参加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制订和修订了铁路行业用铁路信号电缆、铁路数字信号电缆、漏泄同轴电缆、漏泄同轴电缆用吊具、铁路贯通地线等铁路轨道交通的铁道行业标准13项,制定同轴通信电缆试验方法国家标准4项,参与制定同轴通信电缆国家标准1项。主编起草的《IEC 61196-4:2022 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辐射电缆分规范》和《IEC 61196-4-1:2022 同轴通信电缆第4-1部分:辐射电缆空白详细规范》由IEC/SC46A正式发布,标志着电缆集团辐射同轴电缆和同轴通信电缆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通号工程局集团

  “

  标准编制能力跻身行业“领跑者”

  

  十年来,通号工程局集团先后主承担及参编国家、行业、国铁集团、地方、团体中英文技术标准45项。引领工程施工标准建设,编制的“铁路通信信号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上升为国铁集团首部工艺标准,主编行业铁路信号施工技术规程、质量验收标准、铁路通信承载网检测规程、铁道学会公网覆盖施工技术团体标准、天津市域铁路工程验收标准等,为行业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业务建立了涉及铁路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房建市政、检验检测等全产业领域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拥有企标147项,总结BIM应用经验发布BIM施工标准,结合拉林工程发布高原地区施工标准,计划结合京津城际改造发布改造工程施工标准,结合匈塞铁路发布海外工程施工标准。

  “

  成为行业智能建造风向标

  

  十年来,通号工程局集团引领智能建造标准建设,主编铁道学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主编国铁集团智能建造技术指南,主编的5项智能建造工艺工法被纳入国铁集团智能建造体系;结合现场提质增效需求开展智能工装研发。针对用工成本高、工期要求紧、保持施工工艺质量、精益化管理等要求,开展工厂化施工技术研究,建成预装预配基地,设立通信、信号、配套产品、BIM四个子课题。积极开展VR技术应用,承担国铁集团科研项目通信信号工艺标准VR培训系统;开发布线机器人、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系统、隧道漏缆钻孔平台、自动焊线器、智能物资管理机器人等专业化施工安装、系统调测工具及系统,显著提升施工及管理效率。BIM技术创新应用融入施工生产。建成国内首套铁路通信信号基础模型库并获得著作权,在国产化BIM基础建模软件上成功搭载。建成具备通信信号专业和房建市政专业建模能力的BIM技术中心和BIM工作室,服务范围基本覆盖重点工程首件定标、危大工程技术交底。

  “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十年来,通号工程局集团获得北京市、天津市、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本部以及6家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合科研项目建成了工艺研究、安全教育、产品研发、工厂化预配四大基地,拥有CNAS和CMA认证的通信、电力、土建三大实验室,成立BIM技术中心和BIM工作室,创建了范学波、程立华劳模创新工作室。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承载网联合实验室、智能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与北京交通大学、中电科二十所、河北地质大学、广联达等开展产学研用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铁道学会、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BIM联盟等学会、协会活动,显著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上海工程局集团

  “

  潜心研发全力助推行业技术升级

  

  

  十年来,上海工程局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通号科技工作部署,以加强现场技术创新为着力方向,贴合工程现场实际,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增强发展驱动力,主编国家标准2项,参编国家标准7项;主编铁道行业标准12项,参编铁道行业标准3项;组织编制工法91部,其中获评国家级工法5部,省部级工法31部,股份公司级工法18部,组织评审企业级工法37部;获各类省部级科技奖27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75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共申请PCT专利申请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0项。

  “

  锐意进取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上海工程局集团孙延辉创新工作室以服务生产经营建设、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为己任,是一支由中央企业劳模、央企技术能手、股份公司先进工作者、集团标兵以及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组建的工作团队。成立以来,工作室团队紧紧围绕项目生产管理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承担技术改进、管理创新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广大职工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转变,已成为基层创新工作的重要力量来源。截至目前,已攻关了1个课题,完成了2项管理创新,完善了4项标准,完成了30项工艺创新,培养了4名骨干和20名各类型人才,完成了200人次技能培训和20个导师带徒活动。

  通号建设集团

  “

  工法专利成果丰硕

  

  通号建设集团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以“十三五”规划为纲,加大科研创新力度,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7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工法11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5项;参编技术标准4项;荣获中国通号科学技术奖。

  “

  大力发展BIM技术

  

  通号建设集团成功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通号特色的BIM应用体系,在城市商业综合体、有轨电车、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得到充分实践,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现已累计自主培养250余名BIM人才,组建BIM工作站20多个,实施BIM项目30多个,获得国家和省级BIM大奖8项,BIM技术综合应用与创新开发能力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

  绿色智造助推转型

  

  通号建设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成功培育了装配式建筑设计—深化—生产—施工一体化服务能力。2017年11月携手地方合资建立了贺州通号装配式建筑工厂,通过工厂投资带动承揽工程项目10多亿元,预制构件产品成功大湾区,进一步助力广西贺州城投集团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贺州市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城市。

  通号电气化局

  “

  高质量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通号电气化局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立足企业实际,聚焦“四电”主业和涉铁工程技术,积极开展试验发展类科技研发,树立敢啃“硬骨头”、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坚强决心,迎难而上,不断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为通号电化局发展贡献卓越力量。累计科研项目立项并验收结题59项,科技投入9521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4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软件著作权12项;组织评审企业级工法23项,获省级工法16项,股份公司级工法9项;获省部级创新成果奖19项。

  通号轨道

  “

  通号轨道电气研究院

  

  

  十年来,通号轨道为进一步加快企业转型发展,以“创新引领发展”为指导思想,创建电气研究院,组建科研队伍,打造了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中国通号高端智能供电装备产业链。电气研究院围绕一体化自动化系统和一体化智能直流箱式牵引变电所、10kV智能箱式变电站、27.5kV模块化电器、27.5kV户外永磁机构驱动模块、27.5kV真空断路器智能化试验检测装置、有轨电车智能充电装置等重点产品,同时结合轨道交通电气设备自身特点和技术要求,将先进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传统电气技术模式紧密联系,研究适合未来轨道交通电气系统发展的电气设备智能化及状态监测技术,提高对现有轨道交通电气设备的状态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投资集团

  “

  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泰兴市发展新名片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泰兴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投资集团项目公司始终秉承着“高质量、高要求”的工作态度投入项目建设。数据中心作为泰兴智慧城市数据存储的重要载体,它的的建成完善了智慧城市信息化环境和开放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同时也为各种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弹性、高可用的框架和服务,极大提升智慧城市的服务能力,从而推进科技创新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展示中心通过AI互动、城市VR体验等科技手段为泰兴市打造一张城市发展的新名片,为智慧泰兴的建设成果和未来建设理念搭建的实体展示中心。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