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迈威生物(68806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迈威生物:ADC技术与产业化的硬核玩家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11  迈威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医药魔方2023-12-11

  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领域的投融资热度持续飙升,高额BD交易也层出不穷。

  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显示,2022年ADC领域达成了约50起交易,累计潜在总交易额超过250亿美元;截至11月23日,2023年ADC领域也已经达成约50起交易,累计潜在总交易额超过420亿美元。

  

  历年来全球ADC交易趋势及靶点分布情况

  (来源:医药魔方NextPharma数据库;数据截至2023-12-1)

  投融资及BD交易热加速点燃了ADC临床开发的热度,但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与赛道“内卷”。从靶点来看,ADC临床推进的项目靶点高度集中于HER2、TROP2、B7-H3、CLDN18.2等热门靶点,靶点同质化竞争可能重演之前PD-1/PD-L1的内卷。

  除此之外,中国的ADC药物多处在临床早期阶段,大部分公司更多在考虑突破研发上的难点。事实上,ADC的结构相对复杂,由连接子、毒素、抗体三部分构成,不仅涉及到学科交叉,也涉及冗长的生产供应链,这决定了ADC的产业化开发贯穿了整个ADC药物研发的生命周期,完整的药学开发能力及产业化能力,是后续区分不同ADC玩家落地创新实力的关键挑战之一。

  作为抗体领域的头部Biopharma,迈威生物在ADC这场滚滚而来的产业热潮中,抓住创新和产业化两个核心痛点,有着理性且前瞻的布局:

  一方面,迈威生物凭借国际领先的特色技术平台和研发创新能力,在品种管线构建上全方位持续创新,基于第三代定点偶联技术平台(IDDC?)打造包括Nectin-4, Trop-2及B7-H3在内多个具有“Best In Class”潜质的“硬核”ADC。

  另一方面,迈威生物凭借完整的药学与CMC开发能力,储备了充分的ADC药物临床前/临床早期阶段的样品制备能力,并且正在建设用于ADC药物大规模商业化的产能,在后续阶段真正区分ADC竞争力的产业化能力上,提前构建护城河。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中国ADC浪潮中,迈威生物确实不是“先声夺人者”。但凭借“全球新”的ADC立项高度和推进速度,扎实的ADC产业化能力,以及作为Biopharma丰富的国际化布局、抗体药迅速的商业化落地及稳健的现金流支持,迈威生物正作为ADC产业化硬核玩家崭露头角。

  ADC定点偶联技术的差异化突围

  ADC技术革新一直以来是ADC药物开发的重要驱动力,无论是ADC的老牌玩家ImmunGen、Seagen围绕各自的核心毒素美登素及海兔毒素打造Kadcyla,Elahere及Padcev这样的硬核ADC,还是ADC新贵第一三共、吉利德围绕新一代喜树碱药物打造的神药DS8201及Trodelvy,彻底点燃了行业热情。

  一家成功的ADC公司离不开其核心的技术平台的成功。

  国内知名的ADC公司也纷纷在ADC技术领域布局,如围绕毒素,科伦博泰、映恩生物、宜联生物分别推出了OptiDC?、DITAC?、TMALIN?技术平台。此外,乐普生物、信达生物也通过引进加开发的模式引入了Synaffix的GlycoConnect?技术。

  同样的,迈威生物围绕第三代定点偶联技术,推出IDDC?(链间二硫键定点偶联技术)技术平台。由定点偶联工艺DARfinity?,定点连接子接头IDconnect?,新型载荷分子Mtoxin?,以及条件释放结构LysOnly?等多项系统化核心专利技术组成。相对传统的随机偶联,该技术平台下的ADC结构更加均一,质量更加稳定,并且表现出更加优异的药效及耐受性。

  根据知名期刊《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的报道,基于IDDC-MMAE打造的Nectin-4 ADC 品种9MW2821相对对照分子Padcev(EV)具有更加均一稳定的理化特性,使得9MW2821分子具有更加高效的毒素传递效率,在多种体内移植瘤模型中,9MW2821显示出更加优异的肿瘤抑制效果。此外,均一的结构也带来安全性的优势,9MW2821的HNSTD剂量高达6mg/kg,远高于EV的最大耐受剂量(MTD)的3mg/kg。与此同时,9MW2821的皮肤毒性、眼毒性也一定程度上优于同剂量的EV。

  与之对应的是,在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迈威生物9MW2821(Nectin-4 ADC)报告了核心数据:在1.25mg/kg剂量组的18例尿路上皮癌可肿评受试者中,ORR和DCR分别为55.6%和94.4%。而根据迈威生物披露的最新数据,目前入组人数已超过250例,截至2023年12月5日,II期临床1.25mg/kg剂量组下单药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例尿路上皮癌可肿评受试者中ORR和DCR分别达到了62.2%和91.9%,中位PFS为6.7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显示了定点偶联技术带来的巨大获益。

  2023年12月8日,9MW2821对比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PD-(L)1抑制剂治疗的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方案获得CDE同意,即将启动III期临床研究。这意味着,9MW2821成为国产首个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Nectin-4 ADC。

  除了定点偶联技术及接头技术外,迈威生物在毒素和释放结构方面也有布局。

  根据迈威生物最新披露的化合物专利分析可知,其打造的新一代毒素Mtoxin?是一种全新结构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具有更好的肿瘤抑制活性,更强的旁观者杀伤效应以及抗多药耐药特性。迈威生物基于新一代定点偶联技术(IDDC-Mtoxin),又分别开发了Trop-2 ADC (9MW2921)以及B7-H3 ADC (7MW3711)项目。

  目前迈威生物的ADC管线包括Nectin-4 ADC、Trop-2 ADC、B7-H3 ADC以及若干临床前阶段的ADC品种。9MW2821是迈威生物打造的首款Nectin-4 ADC新药,目前研发进度全球第二。Nectin-4 ADC在尿路上皮癌领域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根据Nature Reviews预测,随着首款Nectin-4 ADC(Padcev)在尿路上皮癌(UC)的早线获批、适应症拓展、市场推广等,2026年Nectin-4靶向治疗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35亿美金,成为DS-8201后第二大ADC重磅产品。

  此外,迈威生物的9MW2821在宫颈癌适应症中率先读出了治疗数据,同时在开展前列腺癌、HER-2阴性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瘤种研究,其在多个适应症上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迈威生物选择的靶向Trop-2, B7-H3的ADC实力也不容小觑。

  在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阿斯利康陆续分享了靶向Trop-2的ADC datopotamab deruxtecan (Dato-DXd)针对肺癌的TROPION-Lung 01 III期试验数据,以及针对乳腺癌的TROPION-Breast 01 III期试验以及BEGONIA Ib/II期试验数据。

  III期TROPION-Lung 01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分析集(FAS)中与多西他赛相比,Dato-DXd组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PFS获益。在非鳞状NSCLC患者当中,Dato-DXd表现出具有临床意义的获益,根据BICR的评估,与多西他赛相比,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37%(HR 0.63;95% CI 0.51-0.78)。使用Dato-DXd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5.6个月,而使用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3.7个月。Dato-DXd组观察到的确认ORR为31.2%,包括4例完全缓解(CR),而多西他赛的ORR为12.8%,且没有患者达到CR。但Dato-DXd并未表现出对鳞状NSCLC患者的PFS获益。该试验正在进行中,将在最终分析中评估OS。

  III期TROPION-Breast 01研究疗效数据显示,与ICC组相比,Dato-DXd组中位PFS取得具有统计学意义及临床意义的显著改善(BICR评估:6.9个月 vs 4.9个月,HR=0.63,95%CI 0.52-0.76,P 0.0001;研究者评估:6.9个月 vs 4.5个月,HR=0.64)。两组的ORR分别为36.4%和22.9%。OS数据目前尚不成熟,但Dato-DXd组显示出OS获益的趋势。Dato-DXd组总体安全性良好,≥3级以上不良反应仅21%,≥3级中性粒细胞下降只有1%,其他TROP2 ADC药物常见的腹泻,Dato-Dxd所有级别的发生率低于15%。基于TROPION-Breast01研究的积极结果,Dato-DXd有望为内分泌经治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显著有效且更安全的全新治疗选择。

  Trop-2,B7-H3是ADC在肺癌及乳腺癌治疗领域不容错过的两个重要靶点。基于定点偶联技术加新型毒素打造的9MW2921、7MW3711是否相较Dxd类ADC具有更加出色的临床表现,值得期待。

  ADC全产业链布局

  立志做ADC领域的Biopharma

  ADC的药物开发涉及到抗体药物,小分子毒素以及ADC药物的开发,需要拥有生物药物和小分子药物一系列跨学科能力,因此选择外包是目前国内Biotech公司的最佳选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ADC药物的开发外包率高达70%。

  然而,严重依赖外包也带来问题,诸如后续产品开发的产能瓶颈,异地生产的监管难度,以及项目后期的商业化冗长供应链的问题,对这一领域绝大多数外包服务提供商及委托方构成了重大挑战,这也是ADC药物临床阶段开发竞争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迈威生物选择自主研发恰巧体现出背后的Biopharma逻辑:迈威生物不仅建立了专业化的生物药物早研团队,药学及临床开发团队,也前瞻性地建立了中试放大及商业化生产基地。

  迈威生物于2020年11月启动建设泰州中试放大及商业化生产基地,建成后主要用于ADC药物和重组蛋白药物的商业化生产。该生产基地一期土建工程已完成,并已通过欧盟药品质量授权人审计(QP审计),而ADC车间也已具备试生产能力。

  据了解,目前迈威生物ADC药物临床前/临床早期阶段的样品制备能力达到:200L抗体规模,500g ADC规模。

  而在商业化规模上,迈威生物的ADC产能也达到了公斤级的放大生产规模。目前该能力能够完全匹配关键临床到商业化的生产需求。

  原创新药突围国际化

  ADC领域凭借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基础硬核突围的同时,迈威生物在抗体上布局的创新产品尤其是首创产品国际化进展迅速,并在BD合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迈威生物在研的靶向TMPRSS6单抗9MW3011是一款原创新药,在β-地中海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与铁稳态相关的疾病领域有较大治疗潜力,已分别获 NMPA和 FDA 批准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并于近期获得FDA快速通道认定(Fast Track Designation, FTD),目前全球研发进度处于第一梯队。

  2023年1月20日,迈威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MABWELL THERAPEUTICS, INC.(以下简称“迈威(美国)”)就在研品种9MW3011与DISC MEDICINE, INC.(以下简称“Disc”)达成独家许可协议。

  根据协议,Disc获得除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以外所有区域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以及以其他方式开发9MW3011的权利。迈威(美国)可获得合计最高达4.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另外可获得许可产品净销售额最高近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其中Disc将向迈威(美国)支付一次性不可退还的首付款1000万美元。

  凭借刚刚进入临床阶段的项目能够收获如此体量的国际化BD合作,足见迈威生物在创新眼光和实力。

  除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之外,迈威生物在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广有BD布局,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口众多,整体经济增速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生物药相对而言更具价格优势,具有很大市场潜力。

  2023年11月28日,迈威生物刚刚宣布宣布其与泰国制药公司Innobic(亚洲)(以下简称“Innobic”)就迈威生物的产品达成许可和供应协议,在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成员国之一的泰国进行相关产品的注册和商业化。Innobic是泰国证券交易所市值最大的国有公司PTT(原泰国石油管理局)旗下全资子公司。

  而2022年至今,迈威生物已经签署了多份海外合作协议,针对阿达木单抗9MW0113在阿根廷、菲律宾、摩洛哥、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地区市场进行合作推广,针对地舒单抗9MW0321和地舒单抗9MW0311在巴基斯坦、埃及、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俄罗斯和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地区市场进行合作推广,并已向印尼递交阿达木单抗9MW0113上市注册申请文件,向埃及递交阿达木单抗9MW0113上市申请预注册文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针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还是针对新兴市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迈威生物都深入考察了当地市场环境,在不同区域选择了在地的富有经验的合作伙伴,这促使迈威生物能够充分利用本地化合作伙伴的经验快速准确推进药品的临床,充分发掘市场潜力。

  而随着研发体系的持续完善以及创新能力及效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商务拓展网络及国际合作经验的日益成熟,迈威生物正在重点将针对创新度较高且差异化优势明显的管线推进国际合作,包括国内企业首家进入临床、全球排位第二的抗Nectin-4 ADC、全球排位第二梯队的抗ST2单抗9MW1911与全球排位第一梯队的抗IL-11单抗9MW3811等创新品种未来的BD进展值得期待。

  稳健的Biopharma

  研发创新与国际化能力,当然决定了一家Biopharma成长的天花板。但无论研发再怎么高大上,最终还是需要商业化落地。企业有再怎么宏伟的发展蓝图,也需要有良好的经营情况和稳健的现金流维持运转。

  作为抗体领域的头部Biopharma公司,迈威生物两款产品君迈康?与迈利舒?进入商业化阶段,开始自我造血。2023年3季度报显示,迈威生物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951.14万元,同比增长达387.22%。

  这其中,除了与Disc合作确认的收入之外,迈威生物自主商业化的骨质疏松症领域的地舒单抗迈利舒?于2023年3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商业化不到6个月,药品销售收入达2343.33万元。

  迈利舒?是全球第2款获批上市的 Prolia?(普罗力?)生物类似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用于骨质疏松症的地舒单抗在中国的市场规模预期于2030年将达人民币78亿元。

  已经上市两款商业化产品之外,迈威生物肿瘤骨转移领域地舒单抗迈卫健?已完成专业技术审评和核查检验,目前处于综合评价状态,进入上市最后冲刺,迈威生物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8MW0511已经发布了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迈威生物正推进8MW0511上市许可申请工作,预计于年内申报NDA。

  良好的商业化进展之外,迈威生物有着稳健的现金流支持研发创新与企业运转。2023年三季度报显示,截至今年3季度末,迈威生物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8.09亿元。迈威生物较为充足的资金储备,叠加陆续商业化产品及外部BD带来的“自我造血”,足够支撑公司在未来2~3年核心产品的临床研发及商业化。

  总结

  成为一家穿越周期、向上生长的Biopharma,是一场综合战、持久战。需要企业既能“仰望星空”,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布局,将研发创新的高度和速度推向极致,同时又要能够“脚踏实地”,有扎实的产业化能力将研发创新落地为能够真正惠及患者的高品质产品,更要有充分的商业化能力将产品的市场潜力发挥到极致,还又要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和稳健的现金流,能够维持企业的良性正向运转。

  作为抗体领域的头部Biopharma,迈威生物储备了丰富的产业能力,而随着产品国际化和落地商业化,Biopharma自力更生的系统正在加速确立。

  面对ADC的产业热潮,迈威生物保持了理性与定力,着眼于创新和产业化两个痛点问题,一方面,将ADC立项标准提升到“全球新”的高度,并加速冲刺“全球前三”的优势竞争地位,另一方面,不断打造产业化能力建起护城河。

  以ADC产业化硬核玩家迭代出场的迈威生物,相信能够构建起不止是一两个ADC的研发管线或产品,而是完整系统的ADC产业生态。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