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安旭生物(68807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又一家券商研报翻车!质量不过关惨遭监管,公司不领情啪啪打脸!安旭生物:受益新冠检测,现金多到飞起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04  安旭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市值风云2022-07-04

  

  近日,风云君在逛证监会官网的时候发现,6月17日,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一连发布了3则针对上海证券及其相关人员行政监管措施的公告。

  

  (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

  天天摸鱼糊弄老板以致身体被掏空的风云君,一下子就抖擞起来,吃瓜天赋点立马拉满!

  又有券商研报“翻车”,不仅惨遭监管处罚,还被公司打脸

  这3则公告的背后,都指向了上海证券在2022年1月11日发布的,名为《原料自主可控,引领POCT检测发展》的研究报告。

  1 “唱多”研报质量不过关,惨遭监管处罚

  监管部门认为,该篇研究报告存在分析结论的合理依据不够充分,研究报告发布前的质量控制存在不足的情形。

  

  (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

  基于此,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对上海证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对上海证券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以及该篇研报的署名分析师采取监管谈话措施。

  风云君不禁好奇,这篇研报的分析结论到底是啥呢?

  于是乎,风云君找来这篇长达40页的研报,拜读了一番。

  这篇研报的主角是安旭生物(688075.SH),在投资建议中,上海证券给出了推荐“买入”的评级。

  并且,预计安旭生物2021-2023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7.26/29.88/16.55亿元,同比增长11.9%/311.5%/-44.6%。

  同时采用分部估值的方法,认为其合理市值应该为252亿元。而研报发布的前一天,安旭生物的市值为131亿元,两者相差近一倍。

  妥妥的一篇“唱多”研报。

  

  (来源:Choice数据)

  更有意思的是,在该篇研报发布前,安旭生物已连续上涨多日,自2021年12月8日开始至2022年1月10日(研发发布前一天),累计涨幅已高达127.99%。

  

  (来源:服务于注册制时代的市值风云APP)

  而研报发布不久后,安旭生物的股价便从高位开启下跌模式。换句话说,如果看了这篇“唱多”研究,您稍微犹豫一下再买入,就被套牢在山顶,要等差不多两个月才能解套。

  请允许风云君马后炮的说一句,上海证券这是看着股价走势在写研报吗?眼看股价涨了就“唱多”?

  2 上市公司火速澄清,啪啪打脸券商

  即使是跪舔,安旭生物并未领情。

  2022年1月11日晚间,即研报发布的当晚,安旭生物火速发布了澄清公告:

  称公司从未接受过上海证券相关人员任何形式的访谈调研等活动,也从未向外界提供过尚未披露的相关业绩数据及公司经营数据。

  并表示,该报告仅为上海证券研究所意见,不代表公司立场。截至目前,公司也未做过任何2022-2023年的业绩预测。

  

  (来源:2021年度业绩预增暨澄清说明公告)

  你瞅瞅,这脸打的,直冒火星子!

  事实上,券商研报“翻车”屡见不鲜。就在前不久,风云君刚写过中信证券“单方面”预测业绩,惨遭莱特光电(688150.SH)啪啪打脸的事件。

  

  (来源:市值风云APP)

  

  手握55亿现金,穷的只剩下钱

  瓜吃完了,以风云君刨根问底拦不住的性格,肯定要追问一句:那么安旭生物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呢?

  安旭生物给风云君的第一印象就是,贼有钱!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其账上的货币资金为19.08亿元,其他流动资产(主要为理财产品)为36.04亿元,合计55.12亿元。

  什么,单看金额没感觉?那咱再来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安旭生物的流动资产为71.78亿元,总资产不过75.91亿元。也就是说,安旭生物近77%的流动资产、约73%的总资产,都是货币资金。

  并且,其账上没有一分钱的长短期借款,可以说手头相当宽裕了。

  如此看来,安旭生物颇有一种“穷的只剩下钱”的感觉。

  不过,这55亿的现金中,包含约8.78亿元的首发募集资金余额(注:参考2021年底数据),但是即便扣除募集资金,也丝毫不影响安旭生物的壕气。

  而翻看安旭生物历年的资产负债表,风云君发现,截至2017、2018、2019年底,其账上的货币资金均不足亿元,跟“有钱”两个字根本搭不上边。

  也就是说,安旭生物是近两年才开始变富有的。

  那么,从穷小子到暴发户,安旭生物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财富密码:新冠检测

  安旭生物的注册地、办公地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于2008年,2021年11月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实控人为凌世生、姜学英夫妇。

  1 一家POCT试剂公司

  安旭生物的主营业务为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即现场即时检测)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POCT试剂占主导地位。

  目前,POCT主要技术领域包括:免疫斑点渗滤、胶体金免疫层析、生化检测、生物传感器(电化学)、化学发光、荧光PCR等技术。

  其中,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操作简便、快速出结果、成本低、无需配套仪器、易于储存、方便流通等优点,成为现场快速检测的主流核心技术,短期内其他技术无法替代。

  在胶体金快速诊断行业,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康生物”)是全球顶级玩家,被誉为该领域的“黄埔军校”。

  网上有段子如此形容艾康生物的行业地位:

  奥泰生物(688606.SH)的实控人,出自艾康;博拓生物(688767.SH)的总经理出自艾康;东方生物(688298.SH)的几位高管,出自艾康;还有即将IPO的微策生物的实控人团队,也出自艾康。

  而凌世生凌老板在创办安旭生物前,曾于1997年8月至2007年8月,任艾康生物的研发总监,同样“出身”艾康生物。

  

  凌世生凌老板同时也是安旭生物的核心技术人员,除凌老板外,其余的5名核心技术人员,有4名具有艾康生物的工作经历。

  如此看来,安旭生物也是妥妥的“艾康系”。

  

  (来源:回复意见,20200813)

  基于此,安旭生物自成立之初,就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为基础开发产品。

  截至目前,在POCT试剂生产方面,安旭生物已拥有成熟的免疫层析及干式生化诊断技术平台,不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依然是其生产POCT试剂的主要方法。

  2019年,安旭生物的总营收为2.10亿元,规模较小,其中,毒品检测试剂的销售收入占比为71.73%,是其拳头产品。

  不过,2020年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安旭生物的命运。

  2 受益于新冠检测,业绩暴增

  2020年以来,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全面爆发,安旭生物基于其原业务,相继研发成功了新冠抗体、抗原和核酸检测试剂,得益于此,其业绩迎来快速增长。

  2020年,安旭生物实现营收12亿元,已经与之前一两亿的营收不可同日而语。2021年,其营收继续增长至15.89亿元。

  2022年一季度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实现营收54.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近28倍。

  

  同时,安旭生物的盈利能力也得到改善,2021年,其毛利率为65.44%,2022年一季度增长至77.95%。

  

  在此基础上,安旭生物的净利润同样暴涨。

  2021年,其实现归母净利润7.39亿元,同比增长13.80%。2022年一季度,其归母净利润直接拉升至26.82亿元,一个季度的利润是过去两年之和的近2倍。

  

  如此看来,上海证券的业绩预测还偏保守了呢,应该更大胆激进一些。毕竟安旭生物2022年一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已经与其预测的全年利润相当。

  3 赚到钱后不忘分红

  业绩增长的同时,安旭生物的现金流也随之变好。

  2020年,其实现的经营净现金流为6.02亿元,2021年为6.76亿元,2022年一季度为36.32亿元。

  由此,安旭生物账上的资金从2019年及之前的不足亿元,增长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超46亿元(注:扣除首发募集资金余额)。

  

  赚到钱后,安旭生物也不忘大方分红。

  2021年,其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38.80元(含税),同时每10股转增4.8股,以当前总股本计算,将派现2.38亿元,占其2021年合并报表归母净利润的32.22%。

  凭借产品优势,后来居上

  当然,新冠检测不仅只成就了安旭生物,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超过700家企业的新冠检测试剂获得欧盟CE认证,近30家企业的产品获得美国EUA(紧急使用授权)认证。

  那么,在这场造富神话中,安旭生物的表现如何呢?

  2021年,我国检测试剂前五大出口省/直辖市为浙江、福建、北京、广东、江苏(注:按国内注册地)。

  

  以浙江省的主力公司东方生物,北京市的热景生物(688068.SH)为例进行对比。

  从近两年的营收规模来看,东方生物的表现最为突出。自2020年开始,其营收便一骑绝尘,2021年更是突破百亿大关。

  

  而东方生物的表现如此亮眼,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根据东方生物2021年年报,其新冠抗原检测试剂早在2020年2月就申报了欧盟CE认证,2020年7月率先在欧洲市场推广使用,是全球范围内首家推向市场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

  

  (来源:东方生物2021年年报)

  不过,2022年一季度,安旭生物不仅与自身相比,营收实现大幅增长,而且还反超东方生物,成为最亮的仔。

  究其原因,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欧洲大规模推广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用来替代核酸检测,并推广到家庭自测,安旭生物无疑是抓住了这一机遇。

  2021年11月和12月,安旭生物分别有两款新冠病毒抗原自测试剂获得欧盟CE认证。

  

  据安旭生物介绍,其国内独家生产的新冠病毒抗原鼻腔检测试剂(自测)集采样、样本处理和检测于一体,操作步骤大大简化,15分钟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

  而且一体化设计,降低了操作过程病毒污染的安全风险,非常适合家庭和个人检测。

  其产品优势也可以通过毛利率佐证,2022年一季度,安旭生物的毛利率是三者之中最高的,比东方生物和热景生物高出近1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安旭生物的产能也得到了释放。

  募投项目“年产3亿件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仪器和配套产品建设项目”于2021年末投产。

  另外,超募资金建设项目“体外诊断试剂以及诊断仪器研发生产项目”虽然还在建设中,但今年1月中旬,安旭生物已在基地周边租用临时厂房先期开展部分产能建设。

  基于此,分季度来看,安旭生物的营收从2021年四季度开始显著增长,并在2022年一季度彻底爆发。

  

  

  不可否认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安旭生物这类主营POCT试剂的企业,一夜暴富。

  但是,撇开新冠疫情这一偶发事件,目前全球体外诊断市场仍被罗氏(Roche)、丹纳赫(Danaher)、雅培(Abbott)和西门子(Siemens)四大巨头垄断。

  这四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体外诊断行业超过50%的市场份额。

  未来,希望我国这些POCT企业,靠着新冠疫情挣到的钱,在国际市场上更进一步,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