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成都先导(688222)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成都先导董事长李进:把握创新药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和机会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1-30  成都先导内幕信息

来源 :新浪财经2022-11-30

  11月30日,2022新浪财经创新药研讨会举行,活动主题为“创新崛起,引领未来,新形势下医药创新与投资”,活动聚焦中国医药生物行业创新发展与投资,邀请医药上市公司高管、金麒麟医药分析师和顶流医药基金经理等,围绕中国创新药大变局以及2023医药投资策略等多个时下热点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共同探路未来。

  成都先导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进参加研讨会并发言,他表示,要走向国际,很少创新是闭门做出来的,创新是开放和交流带来的。虽然这几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参与国际行业的交流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尽量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行业交流,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机会,也要熟悉规则,建立人脉,都有利于我们做成一个创新型产业的重要因素和机会。

  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参加新浪财经2022年金麒麟中国创新药研讨会,我是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进。我们公司从事的是生物医药产业,在过去的十年,见证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变化。我今天主要是针对行业面对的机会和挑战,分享一些个人的思考。

  成都先导是2020年在上交所的科创板上市,作为西南地区第一家上市企业,这是我们上市公司的免责声明(PPT)。

  行业里的投资界和产业界、学术界可能都见证了,过去十年围绕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我们的生态已经逐渐在形成,这个生态主要是围绕着政府相关的机构、产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以及科研院校、资本市场、生物医药企业本身,形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在这些主要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十多二十年前主要是仿制药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有仿制药也有创新药的多种类型的创新型产业发展。

  经过十多二十年的努力,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界、资本界的努力,这些成果不仅仅在中国市场上显露出来,也在国际创新药的舞台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应该对这十多二十年的发展感到自豪,对未来应该充满足够的信心。

  最近一两年来,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影响,也带来了诸多的焦虑。全球XBI,这是与生物医药产业有关的一个指数,如果你仅仅看2019年、2020年、2021年还有最近的2022年,确确实实感觉像过山车,上上下下不断地变化,使很多人产生担忧,这个领域的投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如果看近期,确确实实情况是让人比较担心,而且确确实实在现实里也有不少影响和负面情绪的产生。但是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事业,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得更长一点,去年美国RA Capital的Peter Kolchinsky做了一个总结,把视野放长一点,不是看两三年,而是看二十年左右,他总结从1999年到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的XBI指数,他把它分阶段标识出来,(PPT)蓝颜色代表在当期的投入是产生增值的,红颜色代表当期的投入是减值的。如果长期来看,很明显蓝颜色要远远多于红颜色,整体如果整合起来,二十年的时间里,投资产生正向回报是主流,而不是减值是主流。所以,生物医药、创新医药产业的本质是一致的,因为新药研发毕竟是一个投资周期长的过程,真正产生价值需要相对长的时间,也需要比较大的投资,它才能产生有真正临床价值、有差异化的产品,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回报。行业里面的人自己应该有明确的信心,看到长期的产业发展,而不是看短期的反映来影响我们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生物医药产业的流程结构,整体来讲生物医药的发展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临床前有药物的探索、药物的发现、临床前研究,可能需要三到六年时间,然后才能获得临床批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又是六到七年时间。在临床试验成功之后,再进入上市申报,进行商业化生产,最后专利过期,进入竞争激烈的仿制药阶段。一个是时间长,而且每个阶段加起来,把失败和成功全部加起来,投入是相对比较大的,平均每款药物研发投入8—23亿美元,才能够产生新的产品。

  所以,短期的变化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行业里的人,我们要看到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可能反映我们这个行业的特殊情况。

  每年FDA批准上市的新药,(PPT)上面的黑线是总的批准上市的新药,下面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化学实体药,一类是生物制品药,可以看出来这两大类产品数量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还是有一定的提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平均每年产出20、30个,但是最近几年每一年已经到了50、60个。确实,通过长期的努力,不仅仅有持续不断地新药产生,而且产生的个数也在增加,当然不是每年都在增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在工业上的实践,需要时间转化成一个稳定的新药在市场上的产出。

  除了传统的化学、生物学在工业上持续不断长期地应用,最近整个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在生物制药各个板块也有持续的应用。除了常规比较熟悉的化药、生物药之外,现在一些新的领域,比如基因编辑在临床已经完成了一期EDIT-101,让我们看到未来更多治疗手段的出现,以及细胞治疗的新的手段进入各种各样的治疗领域。所以,我们这个行业不缺乏新的机会,虽然传统的化药持续不断的研发不成功或者挑战越来越大,但是也有新的赛道不断地涌现,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比较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和国内的企业,以两个方式来表达,横轴是临床阶段产品的个数,纵轴是这些产品所对应的生物靶点有多少是新的作用机制。我们希望看到数量又多、创新性又强,就是在右上角,主要可能还是欧美的企业在里边占的比例比较大。右下角的数量多,可是新的生物作用机制比较少,在里面的公司并不是国际大药物公司或者是创新性生物技术公司。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策略,药物产品多,产生的经济实力大,也许就可以往上走,这是一个策略。另外一个策略,控制数量,但是聚焦创新,新的机制、新的靶点。国外的公司,像Amgen是非常成功的,最先是作为一个生物技术公司,现在已经算是一个Bigpharma了。我们也看到源于中国的两家企业百济神州和信达,也在这个区间之内,但是国内企业数量不是特别多,创新的靶点和机制也不是特别多,就在左下角。我们看到,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产品采用的创新机制,(国内企业)与国际上领先、成熟的大药物公司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怎么从“左下角”走上“右上角”,这是两条路:一条是聚焦产生更多的创新,往上走,再往右走;另一条是先增加数量往右,再往上走,但是这个策略不是大家愿意采取的。多数成功的策略还是先从左下角往左上角走,再由左上角可能就进入右上角。作为一个整体的策略,还是有一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个人的思考:

  1.我们真正要实现转型,要真正聚焦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

  2.聚焦有显著性差异化产品开发的整体方案,从一开始就要想我们这个产品在临床上到底怎么定位,为了实现这么一个有价值、有差异化的定位,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案。

  3.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基础医学、科学研究有关,必须学会密切跟踪疾病领域研究进展,把这些新的进展、新的发现变成我们产品开发的一个机会。

  4.企业一定要坚持探索新的疾病治疗机制、新分子实体的应用以及产生新分子实体的新技术或者能更加有效、高效地评价新分子成药性的新技术的应用。

  5.我们这个产业跟其它产业不大一样,它是受监管和审批的,监管和审批的标准和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及时把握和应用新药审批审评的标准和实践,能够帮助我们的新药研发与政策的变化同步,减少审批审评带来的耽误和影响。

  6.企业要不断地完善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体系,使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因为这是一个科学和政策、市场高度结合的一个组织,我们把这些做好,对未来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7.要走向国际,很少创新是闭门做出来的,创新是开放和交流带来的。虽然这几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参与国际行业的交流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尽量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行业交流,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和机会,也要熟悉规则,建立人脉,都是有利于我们做成一个创新型产业的重要因素和机会。

  8.建立研发、生产、市场、资本等合作伙伴。

  关于成都先导。

  成都先导是2012年在四川成都高新区创办的一家企业,刚开始是从事小分子新药的研发。我们现在除了在成都之外,也在英国的剑桥和美国有自己的子公司,全部加起来有500多人。我们公司一直围绕着新药发现以及优化的一些关键技术,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是在行业内比较受关注的一个技术。我们经过这几年自身的发展,比如并购英国剑桥的Vernalis公司,使得我们的技术平台从DNA编码化合物库,扩展到分子片段与结构设计、核酸药设计与优化、靶向蛋白降解,这是我们技术支撑下的一个新药研发平台。我们公司是西南地区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在2020年有幸登上了上交所的科创板。

  我们把这些特殊的技术整合起来,DNA编码化合物库提供超过1万亿分子进行筛选,Vernalis在结构设计与分子片段的筛选与优化方面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二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在核酸药单体的优化以及寡核苷酸的合成、分析、优化,以及生物评价上都建立了相对比较成熟的能力。蛋白降解也是最近几年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热门的新药研发的新模式,我们也把我们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和各种生物能力用于为蛋白降解剂的发现与优化。我们公司比较有特色的是四大平台,围绕着一个新的靶点,怎么能够快速高效地产生先导化合物,有了这个先导化合物之后,我们的其它各种能力,生物、化学、分析以及计算科学,围绕着先导化合物,能够通过有效的分子设计、合成、生物学评价、分析,更快速地把它优化成临床侯选化合物,这是我们的整个创新药发现与优化的平台。

  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在全球大概有300多个合作伙伴,有大药物公司,也有生物技术公司,也有国内传统的药物公司,有先进的生物技术公司、生物研究所,我们现在是国际化介入比较深的公司,我们有幸得到合作伙伴的支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技术和能力,为新药的研发做出我们的贡献。

  除了把我们的技术、能力用到支撑合作伙伴的新药研发,我们也把我们的资源、能力、项目推进到临床,我们现在有三个品种进入临床:HG146,HDAC口服抑制剂;HG030,NTRK/ROS1抑制剂。我们在中国临床申报过后,把权益转让给了广药集团,同时,2022年获得了美国FDA IND新药的批件。另外,我们有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静脉注射的STING激动剂,现在也在一期临床进行之中。我们是有节奏、有控制地,在不与合作伙伴有冲突的前提下,利用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把这些靶点变成有临床价值的一些品种,我们希望这些品种能成为与其它企业合作的一个基础,进行共同开发,但愿有一天它们能够真正为患者带来益处。

  现在确实整个行业遇到了各种不同的挑战,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本市场,但是深耕这个行业的各位同行、专家们甚至是投资者们都要保持信心,而且都要对未来充满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因为这个行业的特征就是这样。科研技术不断地在发现新的机会,针对重大疾病和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新发现都在不断地出现,这代表我们的行业未来是充满很多发展机遇的。但同时这个行业也要讲究严谨,要谨慎行事,不能盲目行事,这个行业是基于科学、基于谨慎、基于认真,才能够持续发展。另外,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我们要坚持不懈。

  我以这几句话与各位共勉,谢谢大家。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2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