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荣昌生物(68833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荣昌生物去年预亏超15亿元!上市两年亏完IPO募集资金,靠借贷维持“烧钱”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2-26  荣昌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天天财经1162024-02-26

  天天财经讯,创新药明星荣昌生物自1月中旬陷入“公司现金流紧缺”传言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3年全年荣昌生物依旧不盈利,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

  2月23日,荣昌生物披露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3亿元,同比增长4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亏损约5.52亿元,同比上涨54.1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5.72亿元,亏损规模较2022年同期均进一步扩大。

  

  这是荣昌生物自2018年以来首次亏损超过10亿元。荣昌生物是山东首家“A+H”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由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留美科学家房健民于2008年共同创立,自成立以来,主要研发ADC、抗体融合蛋白、单抗及双抗等药物。2020年11月,荣昌生物登陆港交所上市,募资约5.9亿美元,这是当年全球募资额最高的一起生物医药IPO;2022年3月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总额约26.12亿元,发行价为48元/股。

  也就是说,荣昌生物在科创板上市还不到两年,便将IPO所募集的资金全部亏完。作为创新药龙头,该公司最近四年内除2021年勉强盈利外,其余三年均为亏损状态,扣非净利累计亏损总额已超30亿元。

  

  对于2023年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原因,公司方面表示,“虽然本年度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售收入快速增长,但由于公司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推进,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研发投入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同时,为拓展市场,公司商业化投入较多的团队建设费用和学术推广活动开支。”

  截至目前,荣昌生物仅有两款核心产品成功实现商业化,分别是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的泰它西普和用于治疗胃癌、尿路上皮癌的维迪西妥单抗。2022年年报显示,这两款药进入医保后快速放量,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共计为荣昌生物带来7.7亿元收入,但在此后的半年报及年报中,荣昌生物未再透露具体销量。

  事实上,在科创板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亏损是较为常见的事,但对荣昌生物来说,赚钱的速度比不上花钱的速度,仅靠两款产品根本无法维持庞大的支出,荣昌生物近年来的销售费用不断激增。

  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由2020年的2418万元激增至2.63亿元,2022年达到4.41亿元,同比增长67.59%。在2022年亏损达近10亿元的背景下,荣昌生物仍保持高额销售投入,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销售费用进一步攀升至5.4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94.41%。构成上,2023年上半年员工薪酬、市场开发费分别为2.19亿元、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2.2%、112%。研发费用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达到8.58亿元,同比增长30%。同年半年报里,公司在研管线超过10项,且有多个处于临床三期阶段,跨度从国内延展到海外。

  以此计算,2023年前三季度荣昌生物销售与研发费用合计超13亿元,同期内账面上6.09亿元的资金在各项开支的对比下显得力有不逮。

  

  压力之下,公司筹资的路径有再融资、银行借款等。

  荣昌生物在2019年曾通过资产抵押,累计从两家银行获得贷款1.22亿元。关联方内部借贷路径方面,2018年和2019年,公司曾从关联方借款3.8亿元、5.84亿元。根据其赴港上市招股书显示,荣昌生物长期与母公司荣昌制药存在资金往来,荣昌生物大部分经营所用的资金,由荣昌制药以集团内部贷款形式向其发放,解决了荣昌生物的日常开支问题。荣昌制药向荣昌生物发放内部贷款,荣昌生物再通过银行获取贷款,用以偿还关联方的欠款。

  此外,与关联方的交易也成为荣昌生物开源的渠道之一。根据招股书,荣昌生物的关联交易收入包括向关联方租赁设施设备、原材料、场地等,但总体规模不大。

  最后一项举措就是上市,荣昌生物拟赴港上市时,曾计划将募资净额的15%用于偿还荣昌制药的借款。

  如今种种迹象表明,荣昌生物不仅不挣钱还缺钱,而且可能已经“烧不起”了。

  1月17日,网上出现关于荣昌生物“现金流紧缺、面临取得银行授信困难、供应商诉讼风险”的言论,虽然公司第一时间予以了否认,但股价止跌不止。2月6日,荣昌生物A股股价一度创下自2022年5月以来新低。截止2月26日收盘,其A股股价报47.60元/股,距离2023年12月12日的阶段高点71.80元累计跌幅33.70%;港股股价收于21.40港元/股,创下上市以来新低,总市值116.49亿港元。

  或许是预见到了上述情况,荣昌生物早在2023年3月就发布公告称,2023年度拟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申请总额不超过50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授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中长期借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仅从授信额度上看,公司仍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销售费用及研发。

  目前,公司还有多款产品处在关键试验研究阶段,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流仍将高速消耗。不过荣昌生物在一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表示,市场开拓程度已经可以满足产品销售的需求,2024年销售人员不会再大幅增加,销售费用率预计会有明显下降。

  对荣昌生物而言,未来若想要走出亏损困境,或许要看唯二上市产品能否在市场中取得更多的份额,以及其未来的新产品能否继续收获市场的信任。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