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三生国健(68833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110家A股药企赚钱大法,CDMO一骑绝尘,艾力斯、上海谊众有望“摘U”,荣昌、三生国健不同路径寻转机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2-08  三生国健内幕信息

来源 :E药经理人2023-02-08

  2022年,A股制药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赚钱”。科创板两家企业有望“摘U”,开辟CXO业务的创新药企迎来新增长,稀缺标的成绩斐然……有盈有亏。华北制药亏损预计近7亿元,罗欣、翰宇等传统药企创新变现难题仍待解。整体而言,110家披露业绩预告的企业中有61家实现盈利,已经超过半数。

  2022年已过,疫情影响逐渐消退,A股化药和生物药的制药企业们似乎都明晰了自己的道路。

  科创板呈现出了明显分化,来自科创板的“-U”企业上海谊众和艾力斯已经走在了通过“自来水”盈利的道路上,分别预计实现至高1.2亿元和9333.06万元的扣非净利润;而那些高研发投入的科创板未盈利上市药企因license-out带来短暂盈利后依旧保持了高研发投入和高亏损额,百奥泰预计首亏563.77%至759.05%、荣昌生物则预计首亏451.48%。

  转型创新中的传统仿制药企业仍挣扎在业绩的泥潭中,罗欣药业、翰宇药业等都因创新药尚未变现,仿制药利润下滑,面临利润首亏,亏损面甚至超过300%。但他们的创新产品也在逐步落地,或许明年他们将发挥自身优势,走通创新药临床推广和商业转化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被称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华北制药在或将面临其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预计归母净利润为-6.84亿元左右,预计扣非净利润为-7.29亿元左右。

  而在生物制药领域,转型CXO似乎成为创新药企实现利润的“蹊径”。三生国健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增加121.50%到176.88%;另一方面,一些稀缺标的成绩斐然,比如专注“细胞培养基+CDMO”业务的奥浦迈同比上年增65.58%至78.83%。

  整体而言,创新依旧是A股制药企业们的“旗帜”,但在2022年,盲目创新的日子已经过去,“变现”逐渐成为他们的目标。

  化学制药:小分子创新药占据“半边天”

  截至2022年2月7日下午收盘,有85家A股化学制药板块企业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47家预计实现盈利。

  如果说A股化学制药板块“好学生”的一边天是转型CDMO的原料药,那另一边天一定是小分子创新药。E药经理人根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2月7日收盘,以“归母净利润增长上限”排序,同比增长最多的10家企业分别被小分子创新药企业和原料药企业占据,其中上海谊众和艾力斯两家小分子创新药企超越了一众原料药企,拔得头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药企也是科创板未盈利上市企业中,受益2022年净利润转正、有望“摘U”的企业。

  上海谊众的盈利模式其实很好地诠释了从改良创新起步的创新药企的发展路径。

  根据上海谊众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由亏转盈,预计扣非净利润为1.1亿元至1.2亿元,上年同期值为﹣1773.27万元。

  其主要产品紫杉醇胶束在2022年的商业化业绩对其由亏转盈功不可没,这点从上海谊众上半年财报中显而易见,其取得了营收7187.08万元,扣非净利润4679.16万元,已经实现扭亏。

  紫杉醇胶束是一款2.2类创新药,上海谊众对其进行了剂型创新,使其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优势,同时其作为基础用药应用于市场庞大的肿瘤化疗领域,市场空间也极具潜力。上海谊众的盈利其实也是顺应政策与环境,一方面,2021年CDE发布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中就强调,改良剂型也可以是重要的创新方向,不一定一上来就追求FIC、BIC。而在“资本寒冬”的大环境下,当别人还在为现金流紧张,如何维系生存“苦苦挣扎”的时候,上海谊众已经通过自营商业化产品储备好了过冬粮草。后续,上海谊众的在研管线也继续聚焦于自身在辅料技术上的优势,形成具有全球前沿水平的后续管线。

  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市场也对上海谊众给予了认可,其截至2月8日下午收盘的股价为86.55元/股,较2022年初翻了超两倍。

  与上海谊众类似,艾力斯扣非净利润的由亏转盈也来自于“自来水”。据其1月30日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至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14%到52.80%;预计扣非净利润为7791.82万元至9333.06万元,由亏转盈。

  由亏转盈的主要原因为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的商业化推广稳步推进,2021年伏美替尼二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适应证进入医保,2022年6月伏美替尼一线适应证获批,两步拉动产品快速放量。

  这一方面源自非小细胞肺癌的大适应证市场;另一方面,艾力斯的商业化策略成为其产品销售额稳步增长背后的“加速器”。根据艾力斯2022年半年报披露,其核心市场(约1000家医院)由其自主经营,广阔市场(约1500家医院)的推广则对外授权由复星医药负责,搭建自身商业化团队的同时,充分发挥有限资源利用最大化。

  金石亚药在原料药和小分子创新药的夹缝中独辟了一条业绩增长道路,其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四类药“抢购潮”,其主营产品“快克”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小快克”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快克系列产品市场需求大量增加,为公司带来较好的经营业绩,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62亿元到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322.74%。

  在化学制药板块中的传统药企似乎正挣扎在业绩的泥潭中。依旧以“归母净利润增长上限”排序,后10名企业中几乎全是传统药企,其中不乏罗欣药业、华北制药、翰宇药业等备受关注的仿制药企身影,这些企业的下滑皆预计超过了250%,甚至有企业预计超过3700%。

  华北制药是其中预计下滑最多企业,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将在-7.29亿元左右。据悉,这将是自1992年上市以来华北制药亏损最多的一次。主要原因系公司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其他应收款-搬迁停工损失按照个别计提法进行减值测试。

  而罗欣和翰宇等仿制药企业的大幅亏损主要是由于其创新药产品尚未放量,无法回报研发投入和商业化能力建设所投入的资金。此前一位传统药企负责人曾对E药经理人表示,“中国传统药企以往的经验主要集中于生产和营销,在创新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创新源头转化力不足、研发基础薄弱、领军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但是创新药物上市后的临床推广和商业转化,是创新药企下阶段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另外,由于创新研发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非常大,对于传统药企,如何引入资本来分担高风险的创新药物研发投入,也至关重要。”

  生物制品企业:盈利、亏损者“不相上下”

  截至目前,已公布2022年业绩预告的25家生物制品企业中,9家企业预计增长,所占整体比例最高,7家企业首亏,3家企业增亏。

  整体来看,影响这些生物药企业业绩波动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集采、CDMO、新药研发投入、BD、所在领域标的稀缺性等等。

  如胰岛素集采下甘李药业预计首亏126.85%至132.35%。是否要开发创新产品、拓展新领域和开拓新市场成为一众抵御集采冲击的企业需回答的问题;在疫情新走势和应对需求改变的影响下,康希诺、康泰生物新冠疫苗销量较上期皆下降,而万泰仍因新冠检测产品等因素实现业绩增长。疫情过后,企业如何回归实现可持续发展,引人深思。

  预增的企业中,四家皆预计超120%的增长。细看其产品表现与特点,可以梳理出几大明线。

  一是几只在A股的稀缺性标的,此番表现不俗。

  其中,东宝生物自成立以来有着“百年明胶”“胶原蛋白”“人造肉原料”等标签。中国的明胶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东宝生物是中国最大的骨明胶、医用和食用胶原蛋白综合生产企业。2022年,东宝明胶系列产品市场需求旺盛,销售收入实现进一步增长,同时其“胶原+”系列产品的销售利润也在增加,公司总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46.68%至215.21%。

  有着治疗性基因工程药物端到端CDMO服务平台的奥浦迈也可圈可点。奥浦迈盯准的是生物药生产的硬性需求。中国生物药市场迅速扩容,但其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无血清培养基等)被海外巨头垄断,价格高、供货周期长、难以定制化服务缺点暴露。奥浦迈主营业务是细胞培养基+生物制/药品CDMO,这一新兴领域正在快速成长。过去四年,其培养基业务毛利率保持连续增长,2021 年达到 73.72%。该公司对应走全流程服务路线,为生物药研发降本增效,目前有数十个临床阶段项目使用了奥浦迈的培养基和CDMO服务。

  拥有国内目前唯一的长效干扰素品牌,对应乙肝临床治愈需求的特宝生物此次也是预增。

  二是开辟出CDMO业务的创新药企“优等生”气质再次显露。

  2022年,正式做起CDMO生意的三生国健预计2022年净利同比增加121.50%到176.88%。

  对于三生国健来说,2022年是跌宕起伏、探索新“故事”的一年。曾经依赖的老药益赛普受集采和竞争强势威胁,2022上半年公司整体净利润下滑了132.06%,此前其股价也在震荡中持续下跌。但从其年预告来看,新的“曙光”已至。

  除了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赛普汀销售额有着超100%的增长,助力其业绩扭转局面,同年也是公司CDMO业务独立运营的第一年。2022年,三生国健一类Biotech转型做CDMO备受投资者关注。2021年底,三生国健正式官宣其独立运营的CDMO平台——晟国医药。其业绩预告表示,CDMO业务进展顺利,成为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三是国内唯二家HPV疫苗上市企业同台竞争第一年,业绩皆预计增长。万泰生物预计2022年实现净利润约47.4亿元,同比增加134.44%。其二价HPV疫苗持续产销两旺,另外新冠检测相关原料以及检测试剂的收入及利润实现增长;沃森生物HPV疫苗叠加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两款重磅产品销量增加综合影响致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约46%。

  此外,25家企业中业绩增长最迅猛的是安科生物,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6.8亿元至8亿元,呈现229.09%至287.17%的爆发性增长。原因一是在2021年末对子公司苏豪逸明、中德美联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3.23亿元,大幅扣减了当年利润水平。另一方面,在剔除其商誉减值因素后,其主要产品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的持续放量。安科生物所在的领域本身毛利偏高,且在剂型升级换代、渠道下沉等推动下,生长激素治疗渗透率还在快速提升,叠加2022年安科人生长激素已获批8个适应证,快速放量。

  另一面,一些企业因license-out短暂盈利后,依旧保持高研发与高亏损。百奥泰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63.77%至759.05%、荣昌生物预计同比下降451.48%。

  根据百奥泰阐述,目前公司有多个产品处于早期临床研究阶段,其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而亏损的原因之一是上年与将产品托珠单抗授权给渤健、贝伐珠单抗授权给百济神州有关,报告期内授权许可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

  荣昌生物多个创新药物处于关键试验研究阶段,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其商业化能力尚处于前期建设阶段,仍需持续投入较多的团队建设费用和学术推广活动开支。同时,荣昌生物此前将维迪西妥单抗授权出去获得高首付款后,本年度没有此部分收入。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