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熙生物(68836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市值蒸发七成,急推两亿回购的华熙生物能抄底了?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14  华熙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蓝筹企业评论2023-09-14

  9月8日,昔日的医美第一股华熙生物公告称,拟用不低于2亿元的自有资金通过大宗交易回购公司股票,当日89元的收盘价,已与其上市首日83.87元(前复权)的收盘价相差无几,已较两年前311.25元(前复权)最高点一路跌去71.4%,也难怪公司都看不下出手了。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这两年,医美炒作褪去后又遇到疫情对线下业务的压制,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等昔日炙手可热的医美股股价早已腰斩。

  但是,相比医美业务更纯粹的中游厂商爱美客,华熙生物上有原材料业务,下有护肤品产品,在如今因核污水抵制日货护肤品、力挺国货的消费者呼声下,似乎多了一些翻身的希望。

  事实果真如此吗?公司此时推出回购计划是为了提振股价,还是华熙生物真的被低估了呢?让我们从财报中找答案。

  一

  业绩逐季下滑,功能性护肤品“背锅”

  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的经营数据很差。

  上半年总营收30.76亿元,同比微增4.77%;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降10.27%,是上市以来盈利首次负增长。

  事实上,从2022年开始,华熙生物的业绩就逐季下滑:总营收增速2022年一季度时是61.57%,今年二季度只剩下5.35%;归母净利润增速2022年一季度时为31.07%,今年二季度为-18.05%。

  

  与同业相比,华熙生物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更显得糟糕。

  爱美客今年上半年总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已经开始回升;化妆品公司珀莱雅业绩增速更是自2020年开始逐年提升,而华熙生物2022年、2023上半年业绩增速持续下降,且在可比公司中垫底。

  

  原材料、医疗终端(含医美)、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三大一小四个板块,究竟是谁拖累了华熙生物的业绩呢?

  对比华熙生物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中报收入构成,功能性护肤品作为公司第一大业务,一直占总营收的六至七成,是影响公司业绩的最大因素。

  2023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创收19.66亿元,占比约63.92%;原料业务占比已不足两成,2023上半年创收5.67亿元,占比约18.45%;医疗终端产品收入占比也不到两成,2023上半年创收4.89亿元,占比约15.9%;功能性食品2023上半年创收约0.33亿元,规模太小对公司业绩影响甚微。

  

  而2023上半年糟糕的业绩,正是功能性护肤品拖了后腿。

  老本行原料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23.20%,增长依旧稳健。主要受益于海外市场的持续拓展,医药级原料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销量快速增长,出口原料销售收入已达2.75亿元,占公司原料业务收入的48.49%。

  医疗终端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63.11%,修复十分强劲。一方面受益于疫后诊疗复苏,皮肤类医疗产品创收3.26亿元,同比增长56.76%。另一方面受益于八省二区、安徽省、广东联盟带量采购的落地执行,华熙生物骨科注射液产品“海力达”实现收入9666万元,同比增长40.04%,贡献了较大增量。

  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上半年同比下降7.56%,旗下四大品牌全都负增长,尤其BM肌活和米蓓尔同比分别下降了29.62%、16.81%。

  

  华熙生物将“锅”甩给了疲弱的消费环境,但事实上2023上半年国内化妆品行业是实现了较快增长的。

  上半年,国内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6%,全国网上零售额也同比增长13.1%。而竞品公司珀莱雅营收增速高达38.12%,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68.21%。

  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增速下滑,一方面是由于去年的爆发式增长是由高销售费用拉起来的,透支了业绩之后在前期如此高基数下,今年的增速下滑在所难免。不过下降得这么狠还是怪华熙生物“在吃老本”,没有持续的爆品接力,在如今越来越卷的护肤品行业想要维持增长是十分困难的。

  二

  “医美王牌”已废,手中无牌可打

  如果只看今年三季度增速,去年华熙生物三季度业绩基数低,今年三季度增速大概率会回升,但是这种失真的增速只能很短暂地带动股价回升。如果看未来一到两年,华熙生物手中几乎无牌可出。

  大家都知道,二级市场给医美股的估值要比化妆品、以及上游原料商的高得多,华熙生物短期内想快速提升估值,除了靠业绩大幅度回升,还可以靠医美业务的超预期发展带来的估值想象空间。

  但是就在前两天,华熙生物的“医美业务王牌”彻底废了。

  华熙生物最早是靠“玻尿酸第一股”被大众认知的,如今随着医美产品迭代,玻尿酸类产品已经是最基础、最底层的医美产品,随着竞争加剧毛利率被持续打压。目前有高溢价能力、且需求最旺盛的就是肉毒素“瘦脸针”产品。

  为了避免漫长的自研错失最佳布局时机以及资质获批的不确定性,2015年,华熙生物通过旗下开曼华熙与韩国肉毒素企业Medytox合资成立华熙美得妥,并曾先后出资5000万港元、1678万港元、1200万港元支持该肉毒素在中国内地的独家开发、拓展及销售工作。

  韩国Medytox是韩国国内第一个拿到肉毒素许可证的医美厂商,2009年时其A型肉毒毒素Meditoxin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接近40%,在业内的竞争力非常强。

  本来依靠这张王牌,华熙生物的估值和业绩本可以有二次腾飞的机会,但让华熙生物没想到的是,没能等到双方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Medytox就爆雷了。

  2020年6月18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认定,Medytox公司在生产肉毒素的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通过材料造假获得流通许可,违反了相关法律,吊销其三款肉毒素的产品许可,并要求其召回和销毁有关产品。

  同年8月,华熙生物全资子公司钜朗向Medytox发出律师函,行使其权利终止及/或撤销及/或解除合资协议及依据合资协议签署的其他相关协议。今年的半年报显示,其子公司钜朗已对Medytox发起国际仲裁,对Medytox提出索赔要求,初步索赔金额约6.4亿元,该案目前尚未开始审理。

  合作无望,华熙生物目前在研的医美器械中,只有重组类胶原蛋白颇具想象力,但据中报显示还未进入临床阶段,再加上未来的铺货和市场培育,至少也要2024年、2025年才能反映到报表端。

  

  图片来源:公司2023半年报

  没了医美王牌,华熙生物想要拉升估值只能寄希望于业绩大幅回升了。

  三

  业绩大幅度回升,概率大吗?

  概率大吗?蓝筹企业评论认为可能性不大。

  首先,靠原料业务带动难度太大。

  华熙生物在原料业务上的竞争实力毋庸置疑,也正因如此,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还能扩张的增量有限,已经处于稳健发展的阶段。即便这次因为日本核污水抢夺了部分市场份额,由于原料处于产业链上游,对估值的拉升较低,且在公司主营构成中占比又不足两成,对公司的业绩贡献也有限。

  其次,功能性护肤品目前在研项目虽然高达51个,但是在财报中特别拎出来讲的大都是用于现有护肤品的迭代,没多大吸引力。唯一有想象空间的“华熙生物口腔品牌”还处于研究模型阶段。

  

  图片来源:公司2023半年报

  至于功能性食品,向来被消费者称为“智商税”,消费者培育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正陷于增收不增利困境里的华熙生物,现在也根本没有闲钱投入到功能性食品的市场教育和开拓中。

  所以,持续下滑的业绩,未来一到两年手中又没有能打的王牌,华熙生物业绩增长大概率保持在25%之下。

  

  图片来源:choice数据

  而截至9月12日收盘,华熙生物静态PE约45倍,动态PE仍高达51倍。如果把它看做护肤品公司类比,增长正强劲的珀莱雅当前动态PE也才42倍;如果把它看成医美股类比,爱美客的动态PE也已经降到50倍之下。

  即便股价已跌回“解放前”,华熙生物如今的估值也根本算不上低估,宜保持观望,关于华熙生物的资本动态我们也会持续跟进。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