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熙生物(68836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华熙生物“折戟”肉毒素转向胶原蛋白 上市4年净利首现负增长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9-21  华熙生物内幕信息

来源 :财经头条2023-09-21

  筹备八年,华熙生物(688363.SH)宣告与韩国公司Medytox合作在国内布局肉毒素的计划彻底终止。这也意味着,华熙生物“瘦脸针”生意落空。

  

  寄予厚望的业务进展不顺,医美龙头华熙生物业绩也不理想,出现自2019年上市以来盈利首次负增长。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为30.75亿元,同比增长4.77%;归母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下降10.27%。其中,公司四大品牌在上半年收入全线同比下滑。

  业绩承压,华熙生物急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踏入胶原蛋白新赛道。公司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目前有7至8种在研胶原蛋白,已经实现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8月份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

  二级市场上,股价也大幅下跌,截至9月20日收盘,华熙生物股价为89.6元/股,相比2021年7月曾创下的314.99元/股高点,股价已下跌超过70%,总市值已蒸发近千亿。

  八年肉毒素布局终落空

  耗时八年,华熙生物在肉毒素上的布局终落空。

  9月4日,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其全资控股子公司钜朗在9月1日与韩国公司Medytox、开曼华熙、以及合资公司华熙美得妥签署了一项终止契约。按照约定,华熙生物与Medytox的合资协议将被终止。该协议的主要目的为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拓展及销售Medytox生产的特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等医疗美容产品。

  同时,由Medytox与华熙美得妥签署的独家代理协议也一同被终止。在所有债务清偿完毕的前提下,华熙美得妥将解散并注销。

  

  8年前,华熙生物与Medytox签订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发、拓展及销售Medytox生产的特定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等医疗美容产品。

  肉毒素在医美领域尤为重要,从2021年消费结构看,注射肉毒素和玻尿酸占据注射类医美项目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肉毒素消费占比超过52%。

  Medytox成立于2000年5月,于2006年第一个拿到韩国国内肉毒素许可证。自从其A型肉毒毒素Meditoxin上市后,市占率直线增长,到2009年时,在韩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接近40%。

  华熙生物正是看中了Medytox的市场前景才选择与其合作。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双方合作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时,Medytox就爆雷了。

  2020年6月18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表示,从当月25日起,吊销韩国知名生物制药企业Medytox公司的三款肉毒素的产品许可。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认定,该公司在生产肉毒素的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通过材料造假获得流通许可,违反了相关法律,并要求公司召回和销毁有关产品。

  同年8月,华熙生物公告称,全资子公司钜朗已向Medytox发出律师函,行使其权利终止及/或撤销及/或解除合资协议及依据合资协议签署的其他相关协议,并保留就此事追究Medytox相关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业绩承压营销费占比近半

  华熙生物以玻尿酸(即透明质酸)业务起家,其透明质酸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依托玻尿酸原料业务,公司建立了以满足医美需求为主的原料业务、医疗终端业务、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和功能性食品业务四类。

  受消费疲软、流量红利趋缓等行业因素影响,华熙生物业绩承压。

  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自2019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同比负增长。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熙生物总营收30.76亿元,同比增加4.77%,归母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滑10.27%。

  其中,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超六成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出现显著下滑。上半年整体业绩下滑,实现收入19.66亿元,同比下降7.56%。毛利率也比去年同期下降4.25个百分点,下降至74.49%。

  

  华熙生物旗下四大主力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和BM肌活的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润百颜营收6.32亿元,同比下滑2.0%;夸迪营收5.43亿元,同比下滑10.10%;米蓓尔营收2.17亿元,同比下滑16.81%;BM肌活营收3.41亿元,同比下滑29.62%。

  华熙生物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下滑明显。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3.80%、13.71%,去年同期则分别为77.43%、15.91%,毛利率同比下滑了3.63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下滑了2.2个百分点。

  近三年,华熙生物的毛利率及净利率持续下滑。2020年-2022年,华熙生物毛利率分别为81.41%、78.07%和76.99;净利率分别为24.50%、15.67%和15.12%。

  利润大幅下滑,公司营销费用节节攀升,近年来销售费用已占营收近50%。

  根据Wind数据,2016年-2019年,华熙生物销售费用分别录得1.07亿元、1.25亿元、2.84亿元、5.21亿元。

  2020年-2022年,销售费用连续翻倍,分别为10.99亿元、24.36亿元、30.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1.75%、49.24%、47.95%。主要原因包括功能性护肤品业绩增长迅速,销售人员业绩奖励增加。这导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率远超行业水平,同时也拉低了公司的利润率。

  上半年,渠道贡献的缺失造成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收入的下滑,同时带来公司销售费用增速的放缓。报告期内,华熙生物产生销售费用约为14.2亿元,同比增长2.4%,较去年同期的增速(54.68%)已大幅放缓,但仍占公司营收接近50%。

  从去年开始,华熙生物主动降速,当年销售费用为30.49亿元,增速达到25.17%,对比前两年110.94%、121.66%的增速已大幅放缓,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回落至2.4%。

  从行业来看,“医美三剑客”华熙生物掉队明显。华熙生物业绩增速放缓之际,爱美客和昊海生科在上半年营收均首次突破10亿元,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4.66%、188.94%。

  押注胶原蛋白寻增长

  业绩承压,华熙生物急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踏入胶原蛋白新赛道。2022年上半年,华熙生物通过收购益而康生物,正式进军胶原蛋白产业,又于8月底正式发布胶原蛋白原料产品,宣布将对胶原蛋白全产业链进行布局。同时强调要将胶原蛋白视为继透明质酸之后的第二大战略性生物活性物。

  华熙生物在近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目前有7至8种在研胶原蛋白,已经实现大分子的重组胶原蛋白制备,并于8月份完成了重组Ⅲ型人源胶原蛋白原料产品的上市。据悉,该产品具有修复、促伤口愈合及促胶原再生等功效。下一步公司将会稳步推进自产重组人源胶原蛋白原料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不过,在胶原蛋白这条赛道上,华熙生物起步晚,不具备突出优势。以胶原蛋白起家的巨子生物在2000年就研发出专有的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活性成分,并于2011年推出全国首个隶属医疗器械范围的重组胶原蛋白产品。

  丸美股份早在2015年就开始加码胶原蛋白赛道,也已推出了重组胶原蛋白相关的产品。

  华熙生物披露,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公司已经开展多种生物活性物的研究项目,包括胶原蛋白。不过,目前华熙生物还没有任何一项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的产品上市,只有部分原料处于中试阶段,而中试的投入包含了研发、运营、人力、厂房建设等等,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今年4月,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表示对胶原蛋白保留了谨慎态度,称其在护肤品上只是一个“补充”:胶原蛋白分子量比较大,吃进去就变成肽和氨基酸,为了保证胶原蛋白真正的作用,应该在医疗器械方面应用。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