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润微(688396)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科创板3周年系列上市公司访谈 华润微总裁李虹:未来十年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http://www.chaguwang.cn  2022-07-30  华润微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时报网2022-07-30

  时至今日,科创板市场已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改革的“试验田”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7月,适逢科创板开市3周年,证券时报记者约访到首家登陆科创板的红筹企业——华润微总裁李虹,希望通过华润微上市后的转变来直观感受科创板带来的“红利”。李虹表示,作为国内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华润微自上市以来,通过科创板融资平台持续促进重点产线建设及前瞻性技术和产品的升级研发。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半导体主要下游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进程持续加快,给半导体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20220730404203144_9428f271-6ee4-44fd-815f-723894552a0b.jpeg

  高度重视技术团队与研发能力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以来,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及最新动态如何?能否详述一下是否已经产生经济效益?公司在相关关键领域取得了哪些成绩?

  李虹:对华润微来说,登陆科创板更显意义重大,公司打开融资渠道,与资本市场真正共享发展成果。华润微通过科创板的融资平台持续促进重点产线建设及前瞻性技术及产品升级研发。自2020年至今,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资93亿用于公司8?英寸高端传感器和功率半导体建设项目、功率半导体封测基地项目建设、前瞻性技术和产品升级研发项目等。

  募投项目的实施直接带来了产能和效益的提升。上市两年来,华润微营收规模迅速扩大,从2019年的57.43亿元增长到2021年92.49亿元,净利润更扩大数倍,从4亿元增长为22.68亿元。

  除了体量的扩大,华润微始终高度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与研发能力的提升,并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布局。产品创新方面,2021年,华润微自主研发SiC产品进入规模量产。GaN产品6吋和8吋同步布局,产品已推向市场。汽车领域也是公司非常重视的领域,公司的MOSFET、IGBT产品已经进入汽车电子应用,去年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不错的业绩,预计今年将持续提升,公司有部分产品通过车规级认证,产品结构不断向工控、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转型,工控和汽车电子占比进一步提升。”正是基于这些前瞻性布局,面对行业变化时,华润微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证券时报记者:公司所属行业具有哪些特征,该行业与海外相比尚处于哪个阶段,?我国推出科创板以来,该状况有多大改观,以及如何看待未来的行业前景?

  李虹:半导体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且具有下游应用广泛、生产技术工序多、产品种类多、技术更新换代快、投资高、风险大等特点,杰出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科创板汇聚了中国重要的科创企业,为“硬科技”公司提供了长期高效的融资平台,促进相关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我国本土半导体行业起步相比海外要稍晚一些。但在政策支持、市场拉动及资本推动等因素合力作用下,中国半导体行业不断发展,市场增长前景可观。随着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消费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半导体主要下游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进程加快。下游市场的革新升级,强劲带动了半导体企业的规模增长。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研发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半导体行业因此获得发展的新契机,未来十年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华润微也将充分借力集成电路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发展潮流不断进步。

  证券时报记者:科创板上市之后,在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及成果、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研发投入与创收之间的关系?

  李虹:公司自科创板上市后,在公司治理方面,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始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相关业务规则的要求履行职责,上市公司《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等有效执行,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积极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在研发投入方面,华润微深谙科创板定位,在科创板上市后高度重视技术团队的建设与研发能力的提升。2021年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7.13亿元,同比增长25.99%,2021年度获得专利授权183个,其中发明专利137个;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获得授权并维持有效的专利共计2,123项,其中发明专利1,494项,占专利总数的70.37%。

  在人才管理方面,公司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公司战略目标及业务需求,引进行业领军人才,中高端技术人才,打造公司核心技术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以多种方式培养锻炼技术人才,为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发展路径。同时加大与国内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公司研发人员逐年提升,2021年研发人员同比增长17%,包括 MCU、第三代半导体、MEMS传感器方面具有资深北京的专业人才。

  上市两年来,华润微华润微电子积极采取系列化举措,以市场需求为引领,丰富产品系列,优化产品结构,抓住国产替代机遇,各版块收益得到显著提升,营收规模迅速扩大。

  从未因疫情原因停止生产

  证券时报记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似乎渐趋明朗。请介绍一下在疫情肆虐之下,公司各环节业务受到的影响及对策。公司为抗击疫情做了哪些工作或贡献?

  李虹:新冠肺炎疫情到目前持续了2-3年时间,公司从未因疫情的原因停止生产,公司随时随地做好生产闭环管理,疫情期间公司生产运营正常,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稳定。

  在疫情初始,华润微作为央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入到全线抗击疫情的战斗队伍中来,华润微电子部分重点客户或其终端整机客户的产品直接用在疫情治疗中的关键测温仪、呼吸机和制氧机等关键仪器设备上,华润微电子把全力保障该类重点客户晶圆及成品供应作为产线紧要任务,全力以赴保障疫情相关仪器设备所需芯片订单供货,稳定好生产,提速供货时间,为抗击疫情争取时间,受到工信部的表彰。

  面对此次6月无锡地区新冠疫情的再次反复,公司严阵以待,积极响应政府防疫号召,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疫情变化不断调整防控政策,做好充分准备。此外,公司亦安排关键岗位员工留守工作岗位,各单位积极筹备生活物品、后勤保障、生活设施等,上下齐心,做好封闭生产管理,保障公司安全运营。

  证券时报记者:“双碳”战略目标下,公司采用了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公司如何用技术创新驱动发展?

  李虹:聚焦到中国市场,中国碳中和相关投资中,近60%有功率半导体的市场机会。公司功率半导体产品IGBT、MOSFET和碳化硅等产品,均属于服务“双碳”战略的产品,公司多个产品积极切入光伏领域,产品销售额将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亦是公司非常重视的领域,公司的MOSFET、IGBT产品已经进入汽车电子应用,去年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不错的业绩,预计今年将持续提升。

  “双碳”目标下,公司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管理工作,公司以“成为世界领先的功率半导体和智能传感器产品与方案供应商”为发展愿景,扎实做好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围绕公司治理、产品研发、环境保护、社会共赢几个维度,将ESG理念贯彻到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中;依法承担对股东、客户、员工、社区、环境的责任,保持稳健的治理与经营,创造积极股东价值;坚持多方位技术研发策略,建设全方面芯片解决方案提供能力;研发绿色、有益于环境改善的产品,努力减少运营产生的碳足迹;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营造包容开放的职场环境,培育行业优秀人才。

  关于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一贯重视科技创新,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激励制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建设,公司2021年实施了股权激励。在华润微之前,尚没有中央企业控股、在科创板上市的红筹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因此,华润微的股权激励计划开创了多项第一:第一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央企业控股科创板上市公司,第一家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中央企业控股红筹股公司,第一家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华润微股权激励的业绩考核条件,充分考虑了半导体行业的特点。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