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诺诚健华(68842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手握86亿现金,诺诚健华下一步棋会如何走?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1-20  诺诚健华内幕信息

来源 :药智网2023-11-20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现金储备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安全边际,无论是继续投入研发还是通过BD获取潜力管线,都需要充足的现金储备。

  近日,诺诚健华发布2023Q3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21.68%;归母净利润-5.3亿元,亏损收窄36.32%。

  与此同时,在创新药资本的“寒冬”,全球医药企业都在降本增效,想方设法开源节流,诺诚健华手中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却高达85.8亿元。

  巨额的现金储备为诺诚健华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其从Biotech向Biopharma迈进的底气。

  01

  奥布替尼能否坐稳前三?

  在今年医疗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创新药进院进度难免放缓,短期内国内创新药业绩增长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诺诚健华总营收依旧实现了21.7%的高速增长。三季报中,诺诚健华将增长的原因主要归功于奥布替尼销售额持续增长。

  奥布替尼是国内第三款,国产第二款BTK抑制剂,是诺诚健华的首款创新药,也是其唯一核心产品,于2020年12月获批上市,2021年12月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纳入医保后的奥布替尼快速放量,2022年全年销售额5.66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164%。2023年上半年,奥布替尼销售额达到3.21亿元,同比增长47.81%,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然而,奥布替尼面对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今年3月,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获NMPA批准,国内获批的BTK抑制剂增加到4款。

  其中,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与伊布替尼对比的大规模头对头研究中完胜,令其有望快速取代伊布替尼的市场地位。在中国区,2023年Q3销售额达到3.44亿元,同比增长27.4%,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10.13亿元。

  而新上市的阿卡替尼是全球销量第二的BTK抑制剂,未来能在中国市场上,能从伊布替尼、泽布替尼以及奥布替尼上切下多大一块市场份额,还待时间检验。

  相比之下,诺诚健华并未就奥布替尼进行“头对头”实验以证明其拥有更好的药效。但其采用单环母核设计,这种设计可以提升药物的选择性,降低脱靶副作用。在疗效方面,根据公开发表的试验数据,奥布替尼在MCL和CLL/SLL患者中展现出更高的ORR和CR,且更为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伊布替尼、阿卡替尼和泽布替尼。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719.png

  图1奥布替尼获批的三个适应症临床数据

  图片来源:诺诚健华官网

  在适应症拓展方面,2023年4月20日,奥布替尼获批第三项适应症,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ZL,成为截至目前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针对MZL适应症的BTK抑制剂,填补了国内治疗空白。

  鉴于奥布替尼卓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得2021年《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推荐,加上医保放量,中短期内,奥布替尼的增长态势还将继续,国内第三的市场地位依旧稳固。但未来天花板能有多高,则取决于其适应症的拓展。

  02

  押注血液瘤、自免两大领域

  在创新药竞争逐渐同质化的当下,差异化的管线布局是创新药企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

  在管线布局上,诺诚健华聚焦于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希望成为这两大领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

  在血液瘤领域,除了奥布替尼正在积极开展一线治疗的临床试验外,还布局了5款不同靶点的临床在研药物,包括Tafasitamab(靶向CD19的单抗)、ICP-248(BCL2抑制剂)、ICP-B02(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ICP-490(CRBNE3连接酶调节剂)等。

  其中,Tafasitamab是诺诚健华于2021年8月从Incyte公司引进,其用于复发或难治性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已在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并于2022年底在香港、海南获批使用。在中国大陆,Tafasitamab联合来那度胺疗法的二期桥接注册性临床正在进行中,预计于2024年第二季度递交上市申请。

  ICP-248有可能是既奥布替尼之后,诺诚健华在血液瘤领域的另一大重磅产品。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ICP-248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尤其是相对低剂量水平下实现有效性,展示了和其他BCL2抑制剂的差异化。

  BCL2抑制剂还是BTK抑制剂耐药后的首选,其可与BTK抑制剂等其他药物联合治疗CLL、MCL、FL等血液瘤,起到显著的协同作用。这或将让“奥布替尼+ICP-248”成为诺诚健华未来在血液瘤领域的王牌组合。

  在自免领域,针对B细胞信号通路异常及T细胞通路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诺诚健华布局多个全球前沿靶点,包括奥布替尼、ICP-332(TYK2-JH1抑制剂)和ICP-488(TYK2-JH2抑制剂)等。

  其中,BTK抑制剂目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全球尚未成药。但奥布替尼凭借高靶向选择性、安全性和血脑屏障(BBB)穿透能力,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极具前景的治疗方案。

  微信图片_20231120101725.png

  图2奥布替尼治疗MS机制

  图片来源:诺诚健华官网

  目前,奥布替尼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迎来重大突破,其III期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已完成首例患者给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试验已到IIb期,有望成为治疗SLE的first-in-classBTK抑制剂;治疗多发性硬化(MS)全球多中心II期临床中期分析显示所有治疗组均达到主要终点。

  此外,ICP-332治疗特应性皮炎(AD)的II期研究已完成患者入组,预计今年年底数据读出;ICP-488治疗银屑病患者的临床II期研究正在启动。

  整体而言,目前诺诚健华已有13款产品在临床阶段,并表示将在未来3-5年推动5-6款创新药上市。这些差异化产品的上市,将为诺诚健华提供新的业绩增长点,使其企业经营进入正向循环。

  03

  手握巨额现金,

  下一步怎么走?

  要在3-5年内推动5-6款创新药上市,意味着需要投入巨额的研发资金。2020年-2022年,诺诚健华研发费用分别为4.23亿元、7.33亿元以及6.4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到5.5亿元,同比上涨15.7%。

  虽然研发费用不菲,但诺诚健华的现金储备给了投资者足够的安全感。截至三季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5.8亿元,现金/研发费用比例在一众Biotech中遥遥领先。

  诺诚健华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2020年3月,成立仅5年的诺诚健华就顺利在港交所上市,并筹得资金24.16亿港元;2021年通过定增,引入高瓴资本,募资约30亿港元;2022年9月,又成功登上科创板,成为第五家“A+H”上市的未盈利创新药公司,募资29.2亿元。

  雄厚的资金为全力推进管线进展提供了保障,也为其商业化和全球化之路预留了更多的时间。

  在商业化方面,诺诚健华选择自主建立生产及商业化平台。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商业化团队,产品已覆盖全国数百家医院;在广州的生产基地,按照中国、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的GMP标准建设,年生产能力预计可达10亿片量级。

  在全球化方面,百济神州珠玉在前,诺诚健华也想紧跟步伐。但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与Biogen达成许可及合作协议,将奥布替尼在MS领域的海外权益授出,获得1.25亿美元首付款和后续收益。

  诺诚健华全球化的步伐并未停止。核心产品奥布替尼已在新加坡获批用于治疗MCL,同时FDA已授予该药品适用于R/RMCL的突破性疗法认定,预计2024年年中向美国FDA递交NDA上市申请;潜力产品ICP-248预计在今年年末于美国提交IND申请。BTK+BCL2的强力组合或许能帮助诺诚健华在国际市场打开一片天地。

  拓宽海外市场是诺诚健华的关键出路。此外,手握巨额现金,也可以用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合作机会,通过引进新的疗法和技术平台,与现有管线产生协同效应,并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和研发领域。

  04

  结语

  在资本的寒冬,现金显得无比珍贵,作为Biotech中少有的“富翁”,诺诚健华的操作空间非常大,只要给予更多的时间,未来前景非常可观。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