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蚂蚁集团(68868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舆情观察:蚂蚁集团、财付通罚单的隐藏信息,有何声誉风险提示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7-21  蚂蚁集团内幕信息

来源 :澎湃新闻客户端2023-07-21

  7月伊始,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部门披露蚂蚁集团、财付通百亿罚单刷屏金融圈,蚂蚁集团及旗下机构被罚超71亿,腾讯旗下财付通公司被罚近30亿。当日,蚂蚁集团及财付通作出回应,均对行政处罚持以“诚恳接受、坚决服从”态度。平台企业“巨鳄”被罚巨额引发公众围观,话题热浪之下,更涌动着舆论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愿景的暗流。

  蚂蚁集团、财付通回应公告

  罚单揭示三处隐藏信息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此次巨额罚单实则是对蚂蚁集团、财付通曾经越雷池行径的批量清算,大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警示之意。分析罚单背后的监管信号,可发现暗藏三个信息点:

  其一,违法违规案由类别多,提示金融创新应谨遵监管“红线”。据罚单,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企业在金融消费者保护、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等方面违反合规安全要求,未能处理好金融创新与安全稳定的平衡关系。该罚单界定了什么不能做,并明确违规的代价,由此舆论达成共识——借金融创新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必将受到严惩,且今后针对金融创新的监管要求将愈加严格。

  其二,罚单出、股价涨,折射舆论对平台企业整改完成后的发展抱有乐观期待。《每日经济新闻》等财经媒体注意到,罚单开出后,阿里巴巴港股与美股价格均呈现强劲涨势。分析舆论观点不难看出,大部分投资者认为此次处罚是蚂蚁集团暂停上市三年之后的明确结果,有“靴子落地”“利空出尽”寓意。监管部门工作重点从推动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的集中整改转入常态化监管,将对其他同类企业起到一定警示和激励作用。

  其三,多名高管受处罚,强调防范声誉事件尤需管理层尽职履责。金融业务有一定专业性门槛,声誉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发展常出现“两张皮”的割裂现象,压实主体责任成为重要一环。此次处罚对蚂蚁集团、财付通高管层及业务负责人开出罚单,正是将声誉风险管理深度落实到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中的直观体现。

  舆论期待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数实融合”

  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国多地积极响应激发平台经济创新活力。克服野蛮生长的弊端后,平台经济赛道重启,舆论对其全新发展充满期待。

  平台企业整改要求

  蚂蚁集团、财付通此次受罚,令更多平台企业思考未来发展走向。平台企业为追求利润而拓展金融业务,同时也需回馈更多社会责任。《浙江日报》曾点出平台经济的精髓,称它不是简单的“买东西、开网店、做生意”,背后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硬科技的支撑。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蚂蚁集团的商业模式即“金融科技”,其本质为追求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此次监管处罚通告中提到“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实则强调平台企业应在合规前提下探索更为多样化的普惠金融消费场景,只有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平台企业才能真正增进“镀金”之后的获得感。

  声誉风险管理启示:回应舆论关切,言行合一是真谛

  对所有金融市场参与者而言,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的关系是重中之重,以触发风险为代价的创新之举有违舆论共识。蚂蚁集团、财付通等巨额罚款引发公众对平台企业整改旧闻的广泛关注,舆情长尾效应显现。

  此次事件中,舆论对于蚂蚁集团、财付通的关切可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如何看待监管的处罚决定,态度反应直接决定舆论对其印象定性;二是怎样布局补救措施,中长期付诸实践情况将备受舆论审视。

  从舆情回应来看,蚂蚁集团与财付通发声及时、态度诚恳端正,主动披露整改成效引导公众理性思考其过与功,极大程度上争取到舆论谅解空间,值得同类企业借鉴参考。需注意,公众舆情素养日愈提升,涉事企业难以仅凭一份声明表态就彻底平复舆情,是否说到做到、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需时间考量。金融机构需认识到监管政策是对舆论共识的凝聚,应尽快适应监管环境变化,严遵“红线”要求,并通过整合数据要素、加强技术创新持续赋能实体经济,做好声誉资本积累,以进一步破除舆论对个别业务、产品“割韭菜”“普而不惠”的质疑。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