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蓝晓科技(300487)机构评级研报股票分析报告

 
个股机构研究报告机构评级查询:    
 

蓝晓科技(300487):签订全球首个与外资企业的吸附法提锂订单;锂价潮落 吸附法提锂仍有良好逻辑

http://www.chaguwang.cn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3-06-16  查股网机构评级研报

  核心观点

      公司与阿根廷HANACOLLA 新签3000 吨盐湖提锂订单,为全球首个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签订的吸附法盐湖提锂订单,我们认为这在行业中有标志性意义。同时,公司近期连续签订提锂订单,也印证即使锂价退潮背景下,吸附法提锂仍有良好的长期产业逻辑。

      除此之外,公司生命科学等多板块近来也均有积极进展,公司的核心吸附分离技术也还有诸多潜在市场尚待挖掘,有望持续支撑公司业绩成长。

      事件

      签订新的盐湖提锂合同:公司于6 月15 日晚间公告与阿根廷HANACOLLA 签订《3000 吨电池级碳酸锂提锂装置销售合同》,建设地点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Tolar Grande, Arizaro 湖区。合同金额2500 万美元(折人民币约1.79 亿元),预计工期510 天。

      简评

      新签订单金额可观,且具有标志性意义

      该合同为系统装置销售合同。本身碳酸锂生产规模虽仅3000 吨。

      但合同金额达到2500 万美元。据此计算大致可折算为5.97 亿元/万吨碳酸锂的投资规模。这一规模明显超过国内目前新签订单的普遍水平,有望给公司贡献比较客观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除此以外,我们认为该订单的签订也有标志性意义:

      1、这是全球第一个中国吸附法提锂企业与外资企业签订的盐湖提锂订单,标志着源于中国的吸附法提锂技术(或称卤水直提,DLE)开始受到海外矿企关注及认可。

      2、南美盐湖由于锂浓度较高,传统上以滩晒提锂为主。但吸附法可提锂可明显压缩提锂项目建设周期,相较于传统方法具备独特优势。这一项目的推进有望起到示范作用,为公司的吸附法提锂技术输出打开南美市场空间。

      新合同仍然不断签订,印证锂价退潮下,吸附法提锂仍有良好产业逻辑

      虽然从长期看锂价有持续回落趋势,但公司吸附法提锂仍有良好产业逻辑。如注意到以下事实:

    1、全球盐湖锂储量(折LCE)达数以千万吨,不存在储量瓶颈;

      2、经过多年产业化推广,吸附法提锂被逐渐证明为适用于各类型盐湖提锂;3、吸附法提锂的运营成本较低,如根据盐湖股份年报,其碳酸锂生产成本仅约3-4 万/吨。

      综上,容易推断出即使锂价相较目前水平继续大幅回落(如回落10 万元/吨左右),吸附法提锂仍然有很好的产业化推广空间,可谓方兴未艾。

      公司近期取得的进展可作为上述逻辑的例证:今年来锂价大幅回落,但5 月22 日和6 月15 日,公司连续公告取得盐湖提锂新订单。

      其他业务板块同样不乏亮色,包括——

      生命科学:苏州蓝晓成立后进展极快,H1 板块增长109%,从长期看势将成为蓝晓的重要战场过去公司以其他工业端客户为主,但随近年来体量、现金流大幅增长,在生命科学领域谋求更长期发展也几乎是必然选择。公司在生命科学领域涉及产品品类众多。虽然目前业务体量及行业认可度低于国内一线同行,但一方面公司已经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多产品布局使得公司也容易取得超预期表现,特别在某些快速放量的细分下游领域。比如降糖/减重相关的明星GLP-1 药物,或PD-1 药物为代表的的单抗药物等,公司均有相关耗材产品布局,如有相关积极进展可带来非线性增长。

      市场角度,生物制药全球有约2 万亿市场,同样也是快速增长的市场。而吸附分离材料在生物制药领域是关键耗材,仅大分子纯化全球每年就约400 亿市场规模,其余在化学合成、生物发酵、IVD 等也多有应用。生命科学领域吸附剂的市场空间与其他领域吸附剂的总和相当。技术角度,公司在吸附分离领域深耕20 年,在基质合成、官能团化等底层技术有深厚积累,充分具备切入生命科学领域的能力。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方面,2022 年7 月,公司Protein A 填料通过FDA DMF 备案,是对公司在该领域技术能力的又一有力验证。2021 年,公司成立苏州子公司,到目前实际运行一年多,已有快速进展。2022 年,公司新建50000L 层析介质生产车间完成建设,且参照GMP 规范设计和建设,标准较此前第一代生产线有大幅提升。另外包括包括二代高耐碱性ProteinA 填料完成多家小试;mRNA 纯化亲和填料oligo dT 及超大孔离子交换填料持续开发等新进展。

      其他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具备多年的多肽固相合成载体生产经验,早在2015 年的招股书中就有相关披露。多肽药物近年来由于GLP-1RA 的爆火,市场空间迅速打开,而多肽固相合成载体作为化学合成多肽药物的重要耗材之一,全球也开始明显在增长。公司也有望因此受益。

      能源金属(镍、钴):吸附法应用潜力逐步凸显,关注提镍、提钴进展除锂之外,镍和钴也属于需求增速快、未来数年规划产能较多的新能源金属。特别是镍方面,华友、力勤等国内企业都有大规模镍开采规划。而蓝晓吸附法湿法冶金工艺特别适用于红土镍矿的镍提取,用于褐铁矿/硅镁镍矿在酸浸后的湿法冶炼,有望因设备投资和成本上的优势部分替代传统萃取法。公司在提镍用吸附剂方面有较为丰富的技术储备。据公司年报,公司开发的高效镍吸附剂在东亚镍矿的性能测试中,达到国际公司最好性能指标,并开发自有工艺,为海外客户提供近4000 万元吸附材料及系统装置的整体解决方案。在钴方面,在钴回收方面,公司在刚果(金)获得整线合同,目前已经成功投产,并生产出钴产品,该项目将在行业内起到示范拉动作用。

      其他非锂板块:新应用不断涌现,增长潜力同样可观公司下游横跨多个板块,而我们认为在上述板块之外,公司在其他板块也有较好的增长潜力,即使没有盐湖提锂、生命科学这样的热点领域,也不失为厚雪长坡的优质企业,原因包括:(1)吸附分离为平台型技术,即无论在各应用领域,其底层技术很大程度上都是相通的,公司的技术能力因此具备很强的迁移性和复用性;(2)吸附分离技术是相对高端的分离纯化技术,伴随下游工业的持续发展、对纯化和除杂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吸附分离技术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多,如盐湖提锂就是近年来新涌现的需求领域;(3)公司实控人均为技术出身,2001年公司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于该技术,经历二十年发展,目前已成为全国吸附分离材料解决方案龙头,在底层技术上深厚积淀;(4)伴随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客户认可度持续提升,现金流状况大幅好转,向更多领域持续投入资金、产能的能力也愈来愈强。

      盈利预测和估值

      我们预测2023、2024、2025 年归母净利分别为7.98、10.88、12.50 亿元,对应PE 为41X、30X、2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 盐湖提锂大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除了技术之外,限制盐湖提锂扩产的因素还包括资金(即资源方是否有足够资金支撑扩产)、资源(是否有足够多、足够优质的盐湖资源)、资质(资源方是否已经拿到环评、能评等项目建设必需的资质)。

      (2) 生命科学板块受到创新药CXO 产业链景气度下行的影响:由于投融资环境、医保政策等多种原因,近来创新药产业链存在较多裁员、缩减研发管线等情况,而公司生命科学板块主要产品为生物制药/化学制药所用耗材,其下游需求可能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3) 技术扩散的风险:如公司主要技术人员出走,可能导致公司核心技术外流,削弱公司相对于同行业的技术竞争力。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