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2021 年实现营收447.7 亿元,同比+21.1%,归母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273.8%,收入及利润创历史新高。但2022 年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显著上涨、国内局部疫情反复抑制需求等因素显著拖累公司业绩,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2/31.0 亿元(原预测为31.1/37.3 亿元),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9.7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EPS 预测分别为1.06/2.02/2.59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9.1/4.8/3.7 倍PE,当前国内化纤龙头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泰和新材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对应平均PE 为7.2 倍,按照2023 年7.2 倍PE,下调公司目标价至15 元,维持“买入”
评级。
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年营收突破400亿元。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47.7亿元,同比+21.1%,归母净利润22.5 亿元,同比+273.8%。2021 年聚酯长丝需求持续恢复,叠加产品价格上涨及公司新产能投放,公司营收显著增加。同时需求复苏、公司PTA 产能放量推动聚酯纤维环节盈利修复,2021 年公司毛利率同比+5.5pcts 至10.5%,助推公司利润增加。
涤纶长丝短期承压,中长期发展可期。2021 年公司涤纶长丝POY、DTY、FDY销量分别为404.9、86.8、45.1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9.4%、9.0%、27.3%,三大长丝品种产销率均在95%以上。全年POY、DTY、FDY 均价分别为6591、8787、7205 元/吨,同比分别+34.3%、+28.4%、+26.9%。受需求渐入淡季和双控限产影响,涤纶长丝价格自2021 年10 月逐步下跌,POY 价格由2021 年10 月上旬的约8900 元/吨持续回落至2021 年12 月下旬的约6800 元/吨,产品显著跌价导致公司营收、盈利水平回落,2021Q4 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82.0、3.2 亿元,同比-41.1%、-6.9%,环比-36.4%、-47.7%。
2022 年油价上涨及国内疫情反复拖累公司业绩表现。2022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0 亿元,同比-2.0%,环比+29.3%,实现归母净利润2.9 亿元,同比-42.8%,环比-10.9%。在俄乌冲突显著推升油价背景下,国内局部疫情反复导致聚酯长丝需求转弱,显著拖累公司今年以来业绩表现。
稳步推进四大基地,打造未来成长引擎。公司围绕桐乡洲泉、湖州东林、平湖独山、徐州新沂四大基地,稳步推进主业发展。目前桐乡洲泉和湖州东林基地聚酯纤维产能合计约600 万吨,平湖独山基地拥有500 万吨PTA 产能,并于2021 年7 月、2022 年2 月分别投产60 万吨、30 万吨智能化、功能性差别化聚酯纤维,实现原料就地输送,降低物流成本,初步形成PTA-聚酯纤维一体化生产。徐州新沂基地2021 年5 月正式开工建设,依据目前规划,该基地将成为长丝、短纤、加弹、油剂、薄膜、印染、织造等大型一体化工业园区。伴随着四大基地逐步扩产,公司业绩有望实现新突破。
推动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实现聚酯、PTA 双千万吨目标。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涤纶长丝制造企业之一,截至2021 年底,公司已拥有民用涤纶长丝产能600万吨,产量稳居全球民用涤纶长丝行业前三。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公司有望投放新增约100 万吨涤纶长丝产能及60 万吨涤纶短纤产能。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产业链纵向一体化,截至目前,公司平湖独山基地500 万吨PTA 已满额达产,可满足现阶段涤纶长丝产能的原料需求。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聚酯纤维、PTA 双千万吨的目标,建立从上游PTA 到下游聚酯纤维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助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风险因素:油价大幅波动;疫情防控不及预期;行业格局恶化;公司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考虑到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显著上涨、国内局部疫情反复抑制需求等因素显著拖累涤纶长丝行业盈利水平,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6.2/31.0 亿元(原预测为31.1/37.3 亿元),新增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9.7 亿元,对应2022-2024 年EPS 预测分别为1.06/2.02/2.59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9.1/4.8/3.7 倍PE。2022 年各化纤企业公司由于所处地区不同,防疫措施对于业绩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具备可比性,因此我们采用经营假设基本正常的2023 年作为估值年度。当前国内化纤龙头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泰和新材2023 年Wind 一致预期PE 平均值为7.2 倍,按照2023 年7.2 倍PE,下调公司目标价至15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