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油气勘探概念股票板块新闻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新闻快讯◆

●2022-10-24 我国勘探发现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

本报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冉永平、丁怡婷)中国海油日前发布消息:在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琼东南盆地再获勘探重大突破,发现了我国首个深水深层大气田宝岛21—1,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亿立方米,实现了松南—宝岛凹陷半个多世纪来的最大突破,是加快深海深地探测取得的有力进展。
  在海洋油气勘探领域,一般把水深超过300米的水域称为深水,把井深超过3500米的井定义为深层井。此次发现的宝岛21—1气田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海域深水区,最大作业水深超过1500米,完钻井深超过5000米,距离“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约150公里,海洋地质条件极端复杂。
  中国海油海南分公司总地质师吴克强介绍,宝岛21—1的成功发现,不仅证实了宝岛凹陷的勘探潜力,也表明我们在深水深层勘探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按照中国海油整体规划,到2025年,我国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3个盆地总体探明天然气储量可达1万亿立方米,将建成“万亿方大气区”。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4日 05 版)
    出处:人民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9-29 油气并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绿色低碳成发展共识

油气并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石油行业按照党中央要求,运用其强大的运营能力、资本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能源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为全球能源转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这十年,是中国石油企业进步变化最大的十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主力军作用,走出了一条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道路。
  注入创新发展动能
  近年来,全球产业变革迅猛推进,油气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孕育、成型、发展。石油行业着眼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推进能源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产业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过60多年建设,我国不少油田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以大庆油田为例,持续多年的高效开发后,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多井低产,剩余油高度分散。其他油田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我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是国际上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三低”油气田,其显著特点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含油的岩石坚硬致密,被称为“磨刀石”。
  好啃的肉已经吃过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对企业来说,只有抓住创新,才能牵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
  面对高含水的现实,大庆油田攻克各种复杂技术难题,水驱、聚驱、复合驱等核心技术水平世界领先,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世界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
  面对世界级“三低”油气藏勘探开发难题和复杂的外部环境,长庆油田自主研发了多缝压裂增产技术,发明了低成本地面集输工艺和橇装集成装置,为致密油经济开发蹚出了一条低成本、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在通过自主创新突破瓶颈的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在清洁油品质量升级、国产催化剂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攻关,开发出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推广价值和经济效益的重大成果。高端润滑油研发取得新突破,昆仑润滑高铁齿轮箱油正式应用在国内首列“复兴号”动车组上;千万吨大炼油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主要生产装置工艺技术占有率已达80%;国Ⅴ/国Ⅵ标准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有力支持了国家油品质量升级工程和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成功应用,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三五”期间,仅中国石油申请专利超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和授权专利数量分别比“十二五”时期提高10.6和15.1个百分点。主导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27项,是“十二五”时期的3.5倍,中国石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绿色低碳成发展共识
  2020年1月,国家能源局、自然资源部复函同意设立新疆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这是国内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资源储量估算11.12亿吨。
  今年冬奥会期间,中国石化在北京冬奥崇礼和延庆两大赛区规划建设了4座加氢站,为冬奥会提供清洁能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加快转变用能方式,石油企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石油”向“油气”转换,持续强化油气与新能源新业务协同发展、风光气电融合发展,努力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
  以中国石油为例,公司积极致力于从油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把“绿色低碳”纳入公司五大战略,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围绕风、光、热、电、氢实施一批新能源项目,走出了一条“双碳”承诺下的石油路径。
  数据显示,随着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2019年至2021年,原油生产连续回升,产量稳步升至近2亿吨;2017年至2021年,天然气连续5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2021年产量达2076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87.7%,年均增长7.2%。
  我国目前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川南页岩气基地,经过十余年探索实践,2020年建成“万亿储量、百亿产量”页岩气区;2021年建成首个千万吨级页岩气田,打造了页岩气规模、快速、高效、绿色发展的中国样板。而在中国西部,被誉为“新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的玉门油田因势而动,将发展战略调整为“油气并举、多能驱动”,2021年12月底,200兆瓦光伏电站快速建成投运。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石油行业减碳技术也有了新突破。2012年,吉林油田在黑79北小井距开展二氧化碳驱全生命周期扩大试验,构建了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全流程。今年6月份,吉林油田一期20万吨CCUS工业化推广应用进入现场实施阶段,建成了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CUS-EOR示范项目。该项目是全球正在运行的21个大型CCUS项目中唯一的中国项目,也是亚洲最大的EOR项目,年产油能力为10万吨,年二氧化碳埋存能力为35万吨。
  深化改革激发持久活力
  这十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剧烈,新能源发展风起云涌,中国石油行业直面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应对这些变化,石油行业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着力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激发稳增长的持久活力。
  低油价来袭,亏损加大怎么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石油行业转型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各大石油公司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聚焦油气、固本开新,强主业、调结构、控投资,持续“瘦身健体”。辽阳石化优化装置结构,深挖效益内涵,一举甩掉12年亏损的帽子;寰球工程吉林化建推进项目市场化运作,实现扭亏为盈;渤海装备整合关停海工制造业务,止住公司最大出血点……仅“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相继关停9座小炼厂,淘汰落后产能1100多万吨,完成79户僵尸企业治理,困难企业80%以上实现“摘帽”,直接增效超过310亿元。
  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是近年来油气体制改革中最为重大和根本性的改革措施之一。2019年3月份,《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审议通过,强调要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的号角就此吹响。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构建“全国一张网”,实现油气长输管道的互联互通,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十年,石油行业在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大道上不断前行,百万石油人披荆斩棘,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勇攀高峰,努力为祖国实现百年梦想“加油争气”。
  齐 慧
    出处:中国新闻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8-22 同比增长3.7% 前7月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记者丁怡婷)世界首个海上大规模超稠油热采开发油田投产、华北油田沁水煤层气田日产量突破550万立方米、顺北油气田落实4个亿吨级油气区……今年以来,一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取得新进展。记者日前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前7月,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油气进口规模总体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需求。
  今年前7月,国内原油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3.7%,天然气产量12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陆地非常规油气及海洋油气开发也取得新突破,页岩油、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4%、7.9%、13.6%,展现了未来油气接续发展的重要潜力。
  进口方面,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巩固拓展陆路及海上进口通道,完善稳定多元的油气进口体系,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努力化解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影响,全力稳住我国油气贸易基本盘。今年前7月,我国进口原油2.9亿吨、天然气约865亿立方米,来源基本涵盖全球主要油气出口国,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处:中国新闻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8-19 前7月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戴小河)记者18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今年1至7月,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7月,国内原油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3.7%;天然气产量12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陆地非常规油气及海洋油气开发也取得新突破,页岩油、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4.4%、7.9%、13.6%,展现了未来油气接续发展的重要潜力。
  进口方面,今年1至7月,我国进口原油2.9亿吨、天然气约865亿立方米,规模总体稳定,为保障我国能源稳定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处:新华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6-27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投产

  这是6月26日拍摄的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无人机照片)。

  当日,记者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获悉,我国首个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正式投产,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油气装备行业智能化转型实现重大突破。新华社图文

出处:中国证券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5-05 国家能源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煤层气领域,加快推进煤系地层多气综合勘探开发

国家能源局召开二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刘涛表示,下一步,继续加大煤层气勘查区块竞争性出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煤层气领域,通过综合勘查、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推进煤系地层多气综合勘探开发;推广煤矿区煤层气地面预抽和“三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完善矿区瓦斯输送利用设施,拓展瓦斯利用途径,建设更高水平的瓦斯抽采规模化矿区。
    出处:新浪财经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2-07 国内商品市场或现补涨行情

    春节假期期间,国际商品市场捷报频传,原油、黄金、铜三大商品龙头品种纷纷上涨,豆类板块大放异彩。分析人士表示,豆类、原油市场减产逻辑延续,国内市场节后或出现补涨行情;全球供需格局的不确定性或进一步驱动铜期货价格走强,内盘大概率补涨;黄金市场则中期看多。
    龙头品种纷纷走强
    春节假期期间,国际商品市场喜气洋洋。豆类期货大涨点燃市场做多热情,龙头品种原油、黄金、铜纷纷走强。
    豆类方面,外盘美豆及美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盘面走势强劲。自1月28日15时国内市场收市至2月4日外盘收市,美豆累计涨幅达7.01%,美豆粕大涨9.22%。
    从龙头品种表现看,原油方面,春节假期期间,供应偏紧驱动油价不断上涨,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上涨5.57%,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累计涨4.47%,并不断刷新近7年多以来新高,机构看涨气氛浓厚。
    铜方面,受美元指数冲高回落影响,LME和COMEX铜期货在假期内分别上涨了1.24%和1.84%。自1月27日以来,美元指数从97.22的高位回落到了95.46附近。
    贵金属方面,金银期货结束节前连跌走势迎来反弹。
    供应趋紧催化“商品牛”
    对于豆类大涨行情,分析人士认为,主要是由于产量预期较之前出现较大变化,大幅减产的担忧点燃了市场做多情绪。银河期货表示,春节假日期间,各大机构纷纷下调巴西大豆产量预测,由原先单产增加500万吨-600万吨降至减少600万吨-700万吨,相当于年内减产幅度达到1000万吨以上;在拉尼娜天气影响下,阿根廷天气状况也同样不容乐观,未来风险仍较大;综合考虑巴拉圭等其他地区,南美总减产幅度可能达1800万吨-2000万吨。在过去一周中,巴西国内大豆价格创历史新高,反映了该国大豆减产风险下农户的惜售表现。
    原油市场假期涨势同样出于供应端趋紧的预期。南华期货表示,春节期间,OPEC+原油产量不及预期,美国二叠纪原油产区受冬季风暴潮影响,产量预期下滑,同时在地缘因素影响下,油价获得支撑。
    通胀预期及避险情绪升温则是提振黄金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南华期货分析称,春节假期期间,英国央行加息以及欧央行在通胀压力下今年加息预期升温,拖累美元指数下行;地缘因素令避险情绪升温;能源价格上涨推升通胀压力。上述因素均利多贵金属价格。
    铜期货价格则受到宏观与基本面双重支撑。方正中期期货研究认为,节日期间伦铜大涨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从宏观面看,美元指数走弱,叠加地缘因素,能源危机导致冶炼减产的逻辑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从基本面看,铜市低库存现状,叠加节后复工复产和基建赶工期的预期,铜价被看好。
    看好节后内盘表现
    展望节后国内商品期货市场走势,机构人士认为,内盘或出现一定补涨行情。
    “在巴西需求持续表现强劲的背景下,国际大豆库存累积进度将被打断,美豆远期出口前景将明显改善,在大豆、玉米比价仍然偏低的情况下,美豆库存将继续维持紧张。预计国内市场节后开盘豆类期货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消化外盘涨幅。”银河期货表示。
    “在原油供应端持续偏紧背景下,油价短线预计将维持强势格局,国内原油期货节后或高开并进一步走高。”方正中期期货表示,对于国内石油化工板块品种来说,原油持续上行对石化形成成本提振,在油价继续维持强势的预期下,节后国内石油化工板块品种预计将表现强势。
    黄金方面,南华期货认为,短期来看,贵金属价格依然难以形成趋势性行情,但中期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下依然维持看多,操作上建议以逢低买入为主。
    “春节假期以来,伦敦金现货价格小幅上涨,沪金期货开盘亦会出现补涨,但是涨幅有限;沪银期货则将以底部震荡行情为主。无论是黄金还是白银,依然把握行情企稳逢低做多机会,不建议趋势做空。”方正中期期货建议。
    对于铜,方正中期期货研判认为,由于春节期间伦铜价格走高,预计沪铜期货价格会高开,并且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支撑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美联储加息力度可能无法有效抑制通胀;节后国内将迎来基建赶工期,且考虑到国内的地产政策,前期铜市最大的利空因素趋于弱化;目前全球显性库存仅剩30多万吨,几乎为过去二十年的最低水平,而铜矿增量要到下半年才会明显释放,如果一季度累库不及预期甚至出现去库,像2021年10月份那样的挤仓行情可能会重现;在欧洲能源短缺背景下,存在冶炼减产预期,市场担心如果俄罗斯能源断供,将进一步加剧能源短缺。
    出处: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2-01-26 我国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

    记者26日从中国石化获悉,公司在塔里木盆地新发现亿吨级油气区,资源量凝析油8800万吨、天然气2900亿立方米。这是中国石化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成果,对进一步提升能源供应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新华社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10-19 胜利油田新增探明储量 相当于发现一个中型油田

    10月18日,记者从中石化胜利油田获悉,胜利油田2021年首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日前已顺利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埕岛、乐安、王庄等10个油田24个区块,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85万吨,相当于发现了一个中型油田。其中,埕岛油田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境内的渤海海域,乐安油田位于东营市广饶县与滨州市博兴县境内,王庄油田位于东营市利津县王庄乡境内。
    自勘探开发60年来,胜利油田在“碎盘子”里精耕细作,累计发现了81个油田,原油产量占全国同期陆上的五分之一,其中连续9年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1996年到2015年连续20年年均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以上,目前效益稳产2340万吨。“十三五”以来胜利油田累计探明储量达到1.93亿吨。
    “十四五”期间,胜利油田明确了10亿吨未动用储量高效建产、10亿吨双低单元提质增效、10亿吨高含水区块三次采油等“三个10亿吨”潜力方向,以及西部、深层、海上、稠油4个百万吨产能建设阵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再作新贡献。
    出处:大众日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10-18 9月原煤生产略有下降 油、气、电均保持增长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消息,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中,除原煤生产略有下降外,油、气、电均保持增长。以2019年9月份为基期,原煤生产两年平均增速下降,原油生产增长平稳,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长较快。
    原煤生产略有下降。9月份,生产原煤3.3亿吨,同比下降0.9%,比2019年同期下降1.8%,两年平均下降0.9%,日均产量1114万吨。进口煤炭3288万吨,同比增长76.0%。
    1—9月份,生产原煤29.3亿吨,同比增长3.7%,比2019年同期增长3.6%,两年平均增长1.8%;进口煤炭23040万吨,同比下降3.6%。
    港口煤炭综合交易价格上涨。9月24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4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1079元、980元和857元,比8月27日分别上涨194元、182元和151元。
    原油生产略有加快,加工量继续下降。9月份,生产原油1661万吨,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5.7%,两年平均增长2.8%,日均产量55.4万吨;加工原油5607万吨,同比下降2.6%,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下降1.3%,两年平均下降0.7%,日均加工186.9万吨。
    1—9月份,生产原油14984万吨,同比增长2.5%,比2019年同期增长4.3%,两年平均增长2.1%;加工原油52687万吨,同比增长6.2%,比2019年同期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4.6%。
    原油进口降幅扩大,国际原油价格有所上涨。9月份,进口原油4105万吨,同比下降15.3%,降幅比上月扩大9.1个百分点;1—9月份,进口原油38740万吨,同比下降6.8%。9月30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77.81美元/桶,比8月31日上涨5.9%。
    天然气生产增速有所放缓。9月份,生产天然气1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1%,增速比上月回落4.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5.2%,两年平均增长7.3%,日均产量5.2亿立方米。
    1—9月份,生产天然气15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4%,比2019年同期增长20.0%,两年平均增长9.6%。
    天然气进口保持较快增长。9月份,进口天然气1062万吨,同比增长22.7%,增速比上月加快10.5个百分点。1—9月份,进口天然气8985万吨,同比增长22.2%。
    电力生产情况方面,电力生产有所加快。9月份,发电6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月加快4.7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增长10.5%,两年平均增长5.1%,日均发电225亿千瓦时。1—9月份,发电60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5.7%。
    分品种看,9月份,火电、风电增速加快,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水电降幅收窄。其中,火电同比增长5.7%,以2019年9月份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长2.9%;水电下降0.3%,两年平均增长10.6%;核电增长4.3%,两年平均增长5.8%;风电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15.4%;太阳能发电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4.3%。
    出处:中国证券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09-07 “深海一号”大气田全面投产 海洋油气高质量发展添活力

  9月6日,随着东区最后一口生产井成功开井,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大气田实现全面投产,使我国在海洋油气领域实现重大跨越,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深海一号”大气田距海南省三亚市150公里,于2014年勘探发现,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达4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

  气田投产后,每年将向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等地稳定供应深海天然气超3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一号”大气田开发工程项目组总经理尤学刚告诉记者,气田由东区和西区两部分组成,采用“半潜式生产平台+水下生产系统+海底管线”模式开发,并首创能源站立柱储油技术存储深海天然气中分离出的凝析油。中国海油在气田东西区共部署了11口开发井,于今年6月25日先期投产西区,以实现气田的快速、高效开发。

  东、西两区并非独立开发,虽然两个区各有各的水下生产系统,但许多设备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并共用半潜式生产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

  “深海一号”能源站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于2021年2月拖航至南海陵水海域后,与气田西区的水下生产设备设施同步展开安装调试,5月底机械完工,6月底投产。与此同时,气田东区的设备设施安装调试进度也不断加快,于8月6日提前实现机械完工。

  “深海一号”大气田总监袁圆表示,深水气井开井生产需要克服比浅水气井更多的困难。中国海油技术团队在深水天然气井投产前,按照每口井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启井方案,通过建立“一用一备”通讯线路实时监控水下生产设施的压力、温度、流量等关键数据,同时利用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多工况模拟,最终确保了每口深水气井顺利开井生产。

  据他介绍,“深海一号”大气田生产的深水天然气已抵达位于珠海的高栏天然气处理厂,并将接入全国天然气管网;其分离产生的凝析油则依托项目配套建造的国内首艘动力定位穿梭油轮“北海新希望”号实现外输,按项目设计构建起完整的深海油气开发销售链路闭环。

  “深海一号”大气田的全面投产将带动周边陵水25-1等新的深水气田开发,形成气田群,依托已建成的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天然气管网“大动脉”,最大限度开发生产和输送天然气资源。

  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服务国家战略、聚焦油气主业,以南海万亿级大气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承担我国海洋油气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任务,在努力实现国内原油、天然气同比增产新目标的同时,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为海洋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出处:经济参考报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08-16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将聚焦低碳能源合作

    新华社银川电 能源合作是中阿合作的主轴。记者从15日召开的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中阿能源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高峰论坛倡导顺应全球能源革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方向,将于8月19日至20日组织20余项主旨演讲,深入探讨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中阿能源合作面临的机遇,携手深化中阿能源发展。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面向未来:开创中阿能源合作新时代”为主题,重点围绕清洁能源应用技术、低碳经济、能源转型,在巩固中阿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合作的基础上,拓展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领域的中阿合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王汉武说,以发挥中阿市场、技术、资源优势为基础,积极推动中阿油气合作、低碳能源合作“双轮”转动。推进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炼化、储运等全产业链合作,加强太阳能、风能、水电、和平利用核能等领域合作,强化能源互联网相关领域建设,联手推动氢能、储能商业化应用,共同构建油气牵引、清洁能源提速、电力合作深化、核能助力发展的中阿能源合作新格局。
    为展示中阿能源行业的技术产品和应用成果,本届中阿博览会还专门设置了线上和线下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展,以展示新能源、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新技术新产品,届时将有28家国内外参展商现场参展参会,29家企业在线上展览展示。
    出处:新华网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07-02 国际油价1日显著上涨

    新华社纽约7月1日电 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伙伴国未能在1日举行的月度会议上宣布8月份产量政策,国际油价1日显著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8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76美元,收于每桶75.23美元,涨幅为2.40%;9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2美元,收于每桶75.84美元,涨幅为1.63%。
    当天,纽约原油期货首行合约价格自2018年10月以来首次收于每桶75美元上方。
    出处:新华社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06-02 主要产油国维持原有增产计划

    新华社维也纳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1日举行部长级会议后重申,将继续按原定计划增加石油产量。
    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第17次部长级会议当天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欧佩克官网发表声明说,会议再次确认第15次部长级会议就7月产量调整做出的决定。
    4月初,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同意5月日均增产35万桶,6月也日均增产35万桶,7月日均增产约44万桶。
    声明说,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加快,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持续复苏,石油需求明显增加。根据此前会议决定,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将视市场情况逐步把增产规模扩大到日均200万桶。
    声明还说,需要继续进行磋商并密切监测市场基本面,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会议仍将每月举行一次,第18次部长级会议定于7月1日举行。
    出处:新华社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2021-06-02 国际油价1日显著上涨

    新华社纽约电 国际油价1日显著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40美元,收于每桶67.72美元,涨幅为2.11%;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53美元,收于每桶70.25美元,涨幅为2.23%。
    出处:新华社
    免责条款:★★以上摘录不保证没有疏漏,仅供参考!★★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gmail.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3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